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N类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均包括第一电极;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一走线,每条第一走线与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N为大于或者等于3的正整数;每条第一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该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全面屏显示,在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的同时,减弱外部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显示屏的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通常需要在显示屏上开槽来放置前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等结构,开槽区域并不能用来显示画面,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实现真正的全面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全面屏显示,在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的同时,减弱外部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N类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均包括第一电极;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一走线,每条第一走线与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N为大于或者等于3的正整数;每条第一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可选的,第一显示区内还设置有第二走线,每条第二走线与一类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每条第二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且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不同层设置。可选的,每个子像素还包括与第一电极叠层设置的第二电极和发光层,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可选的,第二走线和第一电极不同层设置,每条第二走线与一类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通过过孔电连接。可选的,第一走线和第一电极不同层设置,每条第一走线与一条第二走线通过过孔电连接;或者,每条第一走线与一类子像素中的任意一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通过过孔电连接。可选的,还包括:像素电路;第一走线与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第二走线与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或者,第二走线与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第一走线与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可选的,第一走线和/或第二走线的宽度小于3μm。可选的,当第一走线为曲线,相邻两条第一走线之间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形不相同;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振幅不相同;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周期不相同;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初始相位不相同;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峰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谷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峰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相邻两条第一走线的波谷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可选的,当第二走线为曲线,相邻两条第二走线之间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形不相同;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振幅不相同;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周期不相同;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初始相位不相同;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峰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谷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峰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相邻两条第二走线的波谷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两两均不相等;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特征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两个显示区,可将前摄像头和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显示区的下方以实现显示面板的全面屏显示。由于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且第一走线为金属走线,因此可以在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的同时,减弱外部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内的像素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内的像素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同时,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贯穿说明书的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另外,出于理解和易于描述,附图中可能夸大了一些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或者大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其它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另外,“在……上”是指将元件定位在另一元件上或者在另一元件下方,但是本质上不是指根据重力方向定位在另一元件的上侧上。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都是将元件画在另一元件的上侧。另外,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否则词语“包括”和诸如“包含”或“具有”的变形将被理解为暗示包含该元件,但不排除任意其它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应该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并且,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当可以不同地实施某个实施例时,具体的工艺顺序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例如,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可以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执行或者按与所描述顺序相反的顺序来执行。显示屏上通常需要开槽来放置前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等结构,但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显示屏的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屏的发展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衍生出一种在开槽区域设置副屏的显示面板。然而,为了保证副屏下方的前摄像头、传感器等器件的正常工作,副屏需要满足一定的透过率。现有的副屏的走线层通常可使用透明导电材料,使得副屏的透光性大幅度提高,然而,使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走线层的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使用传统的金属走线,在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的同时,减弱外部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下面,对显示面板的结构及其技术效果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10,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第二显示区20。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显示区10内设置有多个像素11,第二显示区20内同样设置有多个像素21。可选的,第一显示区10内的像素11的排布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n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N类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均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一走线,每条第一走线与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N为大于或者等于3的正整数;/n每条第一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
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N类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均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一走线,每条第一走线与一类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N为大于或者等于3的正整数;
每条第一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还设置有第二走线,每条第二走线与一类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每条第二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呈无交点的随机分布状,且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不同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子像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叠层设置的第二电极和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走线和所述第一电极不同层设置,每条第二走线与一类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通过过孔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一电极不同层设置,
每条第一走线与一条第二走线通过过孔电连接;或者,
每条第一走线与一类子像素中的任意一个子像素的第一电极通过过孔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像素电路;
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或者,
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传志,楼均辉,谢正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