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自由度反向制孔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多自由度反向制孔机器人。
技术介绍
现在圆弧顶的反向钻孔方面多采用人工钻孔,人工钻孔速度慢强度高容易产生疲劳。而自动化钻孔可以做到速度快且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但通过对已有的设备进行简易的改进也无法满足圆弧顶的反向钻孔,如机器人臂无法承受钻孔带来的冲击力并保持相对刚性,三坐标没有旋转轴只能对平顶进行钻孔。市场上也没有一款针对圆弧顶或斜顶钻孔开发的机器人设备。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新型的多自由度反向制孔机器人来帮助人们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自由度反向制孔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自由度反向制孔机器人,包括Z轴模组、X轴模组、旋转模组和底座,所述Z轴模组上安装有制孔工具,制孔工具的一端通过托块和卡座与第一导向柱壳体相固定,所述卡座的一端安装有导轨,托块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导向柱,托块和第二导向柱的外部包裹有螺纹导套,托块与导套的平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自由度反向制孔机器人,包括Z轴模组(1)、X轴模组(2)、旋转模组(3)和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模组(1)上安装有制孔工具(6),制孔工具(6)的一端通过托块(12)和卡座(11)与第一导向柱壳体(17)相固定,所述卡座(11)的一端安装有导轨(16),托块(1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导向柱(13),托块(12)和第二导向柱(13)的外部包裹有螺纹导套(15),托块(12)与导套(15)的平面间安装有缓冲弹簧(14),可以通过调节螺纹导套(15)与托块(12)的间距调整缓冲弹簧(14)的缓冲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自由度反向制孔机器人,包括Z轴模组(1)、X轴模组(2)、旋转模组(3)和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模组(1)上安装有制孔工具(6),制孔工具(6)的一端通过托块(12)和卡座(11)与第一导向柱壳体(17)相固定,所述卡座(11)的一端安装有导轨(16),托块(1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导向柱(13),托块(12)和第二导向柱(13)的外部包裹有螺纹导套(15),托块(12)与导套(15)的平面间安装有缓冲弹簧(14),可以通过调节螺纹导套(15)与托块(12)的间距调整缓冲弹簧(14)的缓冲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自由度反向制孔机器人,所述Z轴模组(1)中,第一导向柱壳体(17),与导向柱封板(18)连接成刚性结构,此刚性结构通过销轴与空心轴推杆(21)连接,空心轴推杆(21)上端由衬套(19)限位和导向,下部与丝杠螺母(25)连接。第一梯形丝杠副(20)与丝杠螺母(25)配合传动。第一梯形丝杠副(20)的下端安装有轴承座(24),并且下部连接第一减速机(23)。第一减速机(23)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自由度反向制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模组(1)安装在X轴模组(2)上,X轴模组(2)的一侧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31),第二伺服电机(31)通过弹性联轴器(30)与第二梯形丝杠副(27)连接,所述第二梯形丝杠副(27)通过螺母(26)与Z轴模组(1)的框架连接。第二梯形丝杠副(27)的两端由固定轴承座(28)和支承轴承座(29)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自由度反向制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模组(2)安装在旋转模组(3)上的第一回转支承(32)上,第一回转支承(32)外侧为齿轮,侧边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35),第三伺服电机(35)的一端通过第二减速机(34)与第一齿轮(33)连接。旋转模组(3)的框架上,与第一回转支承(32)的垂直面上安装有外齿圈(36),外齿圈(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永鑫,乐杨,马慧仙,俞斌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晓奥享荣汽车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晓奥工业智能装备苏州有限公司,上海晓奥享荣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