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效率高的等静压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72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效率高的等静压成型机,其结构包括移动座、螺纹座、定位针、工位盘、驱动座,螺纹座安装于移动座上方,定位针焊接于螺纹座上表面,工位盘安装于螺纹座上方,工位盘上方设置有与螺纹座相匹配的外高强度固定缸,驱动座安装于工位盘右侧,工位盘包括工位槽、定位孔、凸块,工位槽与工位盘为一体化结构,凸块固定安装于工位盘下方,驱动座包括第一转轴、摆动台、矩形通孔、第二转轴、连杆、气缸,连杆末端通过第二转轴与驱动座末端左侧为转动连接,气缸固定安装于驱动座内部,且气缸的伸缩端与摆动台右侧活动连接,该装置通过工位盘中设置多组装料模具位,同时压制,压制完毕后通过气缸控制摆动台摆动进行跟换,效率大大提高。

An isostatic press with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效率高的等静压成型机
本技术是一种效率高的等静压成型机,属于等静压成型机

技术介绍
等静压成型机:等静压成型机利用液体介质不可压缩的性质和均匀传递压力的性质从各个方向对试样进行均匀加压,当液体介质通过压力泵注入压力容器时,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其压强大小不变且均匀地传递到各个方向。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811959.2的新型干模式等静压成型机,其结构包括一个受力框架,在受力框架上方设置一个高压成型液压缸,在高压成型液压缸中间设有模套,模套的底端为成型模具,成型模具与高压成型液压缸和模套相配合,在所述的成型模具下端设有一个千斤顶,成型模具套在千斤顶上,所述的千斤顶与成型模具设置在一导轨上,导轨由一前进油压缸带动运动;在所述的导轨下端设置一无杆气压缸,在无杆气压缸上连接一托料架,托料架上支撑一料套,但是该现有技术单次仅能放置一个装料模具进行加工,加工效率低,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的等静压成型机,以解决现有单次仅能放置一个装料模具进行加工,加工效率低,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效率高的等静压成型机,其结构包括移动座、螺纹座、定位针、工位盘、驱动座,所述螺纹座安装于移动座上方,所述移动座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移动座内电机转轴与螺纹座轴心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针焊接于螺纹座上表面,所述工位盘安装于螺纹座上方,所述工位盘上方设置有与螺纹座相匹配的外高强度固定缸,所述驱动座安装于工位盘右侧,所述工位盘包括工位槽、定位孔、凸块,所述工位槽与工位盘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工位槽设置有复数个,所述定位孔设置有三个,且所述三个定位孔均匀分布于工位盘上,所述凸块固定安装于工位盘下方,所述驱动座包括第一转轴、摆动台、矩形通孔、第二转轴、连杆、气缸,所述连杆首端通过第一转轴与驱动座首端左侧为转动连接,所述矩形通孔与摆动台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摆动台末端通过第二转轴与驱动座末端左侧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末端通过第二转轴与驱动座末端左侧为转动连接,所述气缸固定安装于驱动座内部,且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与摆动台右侧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工位盘上方设置有七个工位槽,且其中一个所述工位槽位于工位盘正中心,其他六个所述工位槽以工位盘的轴心环形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针设置有三个,且所述三个定位针均匀分布于螺纹座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与矩形通孔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与定位针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座采用不锈钢材质,坚固耐空气腐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将加工物料模具放置于工位槽中,移动座向上移动,移动座上方的定位针与定位孔进行匹配,将工位盘顶起,此时通过外部控制柜控制气缸回缩,气缸回缩将带动摆动台通过第二转轴往上摆动,实现摆动台左端远离工位盘,紧接着通过移动座中的电机控制螺纹座进行转动与工位盘上方的外高强度固定缸进行配合,进行压制,产品压制成型后,移动座向下移动,通过外部控制柜控制气缸向前伸出,气缸回归回缩位置,当工位盘中的凸块装入矩形通孔中,通过外部控制柜控制气缸伸缩端顶出,气缸伸缩端顶出时,将带动摆动台通过第二转轴往下摆动,工位盘转出,工作人员将成型好的产品取出,再将需要加工的装料模具继续装上工位槽上,通过外部控制柜控制气缸回缩,实现工位盘移动到螺纹座上方,该装置通过工位盘中设置多组装料模具位,同时压制,压制完毕后通过气缸控制摆动台摆动进行跟换,效率大大提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效率高的等静压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效率高的等静压成型机的驱动座结构示意图。图中:移动座-1、螺纹座-2、定位针-3、工位盘-4、工位槽-41、定位孔-42、凸块-43、驱动座-5、第一转轴-51、摆动台-52、矩形通孔-53、第二转轴-54、连杆-55、气缸-5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效率高的等静压成型机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移动座1、螺纹座2、定位针3、工位盘4、驱动座5,所述螺纹座2安装于移动座1上方,所述移动座1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移动座1内电机转轴与螺纹座2轴心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针3焊接于螺纹座2上表面,所述工位盘4安装于螺纹座2上方,所述工位盘4上方设置有与螺纹座2相匹配的外高强度固定缸,所述驱动座5安装于工位盘4右侧,所述工位盘4包括工位槽41、定位孔42、凸块43,所述工位槽41与工位盘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工位槽41设置有复数个,所述定位孔42设置有三个,且所述三个定位孔42均匀分布于工位盘4上,所述凸块43固定安装于工位盘4下方,所述驱动座5包括第一转轴51、摆动台52、矩形通孔53、第二转轴54、连杆55、气缸56,所述连杆55首端通过第一转轴51与驱动座5首端左侧为转动连接,所述矩形通孔53与摆动台5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摆动台52末端通过第二转轴54与驱动座5末端左侧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杆55末端通过第二转轴54与驱动座5末端左侧为转动连接,所述气缸56固定安装于驱动座5内部,且所述气缸56的伸缩端与摆动台52右侧活动连接,所述工位盘4上方设置有七个工位槽41,且其中一个所述工位槽41位于工位盘4正中心,其他六个所述工位槽41以工位盘4的轴心环形分布,所述定位针3设置有三个,且所述三个定位针3均匀分布于螺纹座2上表面,所述凸块43与矩形通孔53相匹配,所述定位孔42与定位针3相匹配,所述驱动座5采用不锈钢材质,坚固耐空气腐蚀。本专利所说的移动座1内电机与外部控制柜电性连接为常见的驱动方式,此为公知技术,所述气缸56与外部控制柜电性连接为常见的驱动方式,此为公知技术。例如,当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将加工物料模具放置于工位槽41中,移动座1向上移动,移动座1上方的定位针3与定位孔42进行匹配,将工位盘4顶起,此时通过外部控制柜控制气缸56回缩,气缸56回缩将带动摆动台52通过第二转轴54往上摆动,实现摆动台52左端远离工位盘4,紧接着通过移动座1中的电机控制螺纹座2进行转动与工位盘4上方的外高强度固定缸进行配合,进行压制,产品压制成型后,移动座1向下移动,通过外部控制柜控制气缸56向前伸出,气缸56回归回缩位置,当工位盘4中的凸块43装入矩形通孔53中,通过外部控制柜控制气缸56伸缩端顶出,气缸56伸缩端顶出时,将带动摆动台52通过第二转轴54往下摆动,工位盘4转出,工作人员将成型好的产品取出,再将需要加工的装料模具继续装上工位槽41上,通过外部控制柜控制气缸56回缩,实现工位盘4移动到螺纹座2上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效率高的等静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移动座(1)、螺纹座(2)、定位针(3)、工位盘(4)、驱动座(5),所述螺纹座(2)安装于移动座(1)上方,所述移动座(1)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移动座(1)内电机转轴与螺纹座(2)轴心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针(3)焊接于螺纹座(2)上表面,所述工位盘(4)安装于螺纹座(2)上方,所述工位盘(4)上方设置有与螺纹座(2)相匹配的外高强度固定缸,所述驱动座(5)安装于工位盘(4)右侧,所述工位盘(4)包括工位槽(41)、定位孔(42)、凸块(43),所述工位槽(41)与工位盘(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工位槽(41)设置有复数个,所述定位孔(42)设置有三个,且所述三个定位孔(42)均匀分布于工位盘(4)上,所述凸块(43)固定安装于工位盘(4)下方,所述驱动座(5)包括第一转轴(51)、摆动台(52)、矩形通孔(53)、第二转轴(54)、连杆(55)、气缸(56),所述连杆(55)首端通过第一转轴(51)与驱动座(5)首端左侧为转动连接,所述矩形通孔(53)与摆动台(5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摆动台(52)末端通过第二转轴(54)与驱动座(5)末端左侧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杆(55)末端通过第二转轴(54)与驱动座(5)末端左侧为转动连接,所述气缸(56)固定安装于驱动座(5)内部,且所述气缸(56)的伸缩端与摆动台(52)右侧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效率高的等静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移动座(1)、螺纹座(2)、定位针(3)、工位盘(4)、驱动座(5),所述螺纹座(2)安装于移动座(1)上方,所述移动座(1)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移动座(1)内电机转轴与螺纹座(2)轴心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针(3)焊接于螺纹座(2)上表面,所述工位盘(4)安装于螺纹座(2)上方,所述工位盘(4)上方设置有与螺纹座(2)相匹配的外高强度固定缸,所述驱动座(5)安装于工位盘(4)右侧,所述工位盘(4)包括工位槽(41)、定位孔(42)、凸块(43),所述工位槽(41)与工位盘(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工位槽(41)设置有复数个,所述定位孔(42)设置有三个,且所述三个定位孔(42)均匀分布于工位盘(4)上,所述凸块(43)固定安装于工位盘(4)下方,所述驱动座(5)包括第一转轴(51)、摆动台(52)、矩形通孔(53)、第二转轴(54)、连杆(55)、气缸(56),所述连杆(55)首端通过第一转轴(51)与驱动座(5)首端左侧为转动连接,所述矩形通孔(53)与摆动台(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永茂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蓝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