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729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接线端子,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生产成本高,难加工的问题。分体式接线端子包括底板、限位环及轴体,底板、限位环及轴体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余两个是分体制造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将组成接线端子的三个结构件拆分成两组或三组,各结构件外形比较规整,便于操作人员来加工制造各结构件,并且分体制造之后,操作人员能够对各结构件品质进行管控,避免通过铸造一体成型而带来的缺陷,提高了成品率,减少了加工成本。

Split type terminal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目前户外隔离开关中使用的接线组件包括接线座和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转动装配在接线座的内腔中,为保证接线端子与接线座相对运动时导电连接的稳定性,在两者之间设置有作为软连接的铜带或铝带,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134446U、授权公告日为2012.02.01的专利文件中所公开的隔离开关就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图1及图2为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的结构图,接线端子10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作为主体的底板105,以及立设在底板105表面的限位环103和轴体101。底板105上设置有底板孔106,用于与其他导体连接。限位环103及轴体101以同轴的方式布置。其中,轴体101用于在接线端子10与接线座配合时插入到接线座的插接腔中,轴体101的外周面上加工有用于与铜带、铝带适配的扁位,扁位表面上加工有与铜带、铝带等软连接适配的连接孔102。限位环103与轴体101之间具有一定间隔,供接线座上的环形凸起插入,环形凸起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环形凸起径向延伸的定位销,限位环103上设置有与定位销适配的限位卡口104,当接线端子10相对于接线座转动时,定位销不动,与随接线端子10转动的限位卡口104挡止配合来限制接线端子10的转动角度。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是通过铸造得到的,其中的三个部分在铸造时一体成型,在得到毛坯件之间再通过机加工来得到图1、2所述的接线端子。但是由于接线端子是通过铸造工艺得到的,其中存在一些由铸造工艺带来的缺陷:接线端子的组织紧密性差,导电率低和表面强度低,不足以满足现有技术中关于导电率的要求,废品率高;另外,接线端子的形状特殊,在进行机加工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装夹点,从而增加了加工时间及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接线端子,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生产成本高,难加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的分体式接线端子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分体式接线端子,包括底板、限位环及轴体,底板、限位环及轴体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余两个是分体制造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其有益效果在于:将组成接线端子的三个结构件拆分成两组或三组,各结构件外形比较规整,便于操作人员来加工制造各结构件,并且分体制造之后,操作人员能够对各结构件品质进行管控,避免通过铸造一体成型而带来的缺陷,提高了成品率,减少了加工成本。进一步的,底板与限位环是分体制造的;限位环包括环体与转接件,转接件通过与底座连接以使限位环与底板相对固定;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转接件适配的孔或槽。其有益效果在于:底板与限位环分体制造,减少了加工底板与限位环的难度,简化了分体式接线端子的结构;限位环一体成型有转接件,转接件通过与底板上的孔或槽适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进一步的,转接件设置在环体的端部,用于插入到底板的孔或槽内,并通过与孔或槽过盈配合来实现底板与限位环的相对固定。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位于限位环端部的转接件与底板上孔或槽过盈配合,结构简单,既便于操作人员加工限位环及底板,又减少了操作人员在连接限位环及底板时的任务量。进一步的,在连接时位于同侧的转接件边沿上设有形成焊接用坡口的倒角,和/或底板上孔或槽的边沿处设置有形成焊接用坡口的扩口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转接件及底板上设置坡口,利用坡口来进行焊机而加工,从而保证底板与转接件的连接强度,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转接件上倒角和底板上扩口结构的其中一个背向轴体设置。其有益效果在于:将转接件上倒角及底板上扩口结构的其中一个背向轴体设置,能够使操作人员焊接时错开轴体,使操作人员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进一步的,转接件上倒角和底板上扩口结构同时背向轴体设置。其有益效果在于:将转接件上倒角及底板上扩口结构同时背向轴体设置,能够使操作人员焊接时错开轴体,使操作人员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进一步的,限位环与轴体是分体制造的;限位环包括环体和转接件;转接件通过与轴体连接以使限位环与轴体相对固定;转接件上设置有与轴体适配的孔。其有益效果在于:将限位环与轴体分开制造,能够简化结构,便于操作人员加工生产;而转接件与限位环一体成型,能够减少限位环与轴体及底板连接的难度,便于操作人员装配。进一步的,转接件上与轴体适配的孔为螺孔,轴体的端部具有与螺孔螺接的螺柱。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螺柱与螺孔来实现转接件与轴体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装配。进一步的,螺柱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形成焊接用坡口的倒角。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螺柱端部设置倒角,能够形成容纳焊料的坡口,在螺柱与螺孔连接之后再通过焊接的方式加固,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螺孔背向轴体一端的孔沿处设置有形成焊接用坡口的扩口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螺孔的孔沿处设置扩口结构,能够形成容纳焊料的坡口,在螺柱与螺孔连接之后再通过焊接的方式加固,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分体式接线端子实施例1中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分体式接线端子实施例1中底板的主视图;图5为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分体式接线端子实施例1中限位环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分体式接线端子实施例1中限位环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分体式接线端子实施例1中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接线端子;101-轴体;102-连接孔;103-限位环;104-限位卡口;105-底板;106-底板孔;11-轴体;112-螺柱;113-台阶;12-环体;121-限位卡口;13-底板;131-底板孔;132-通孔;133-扩口结构;14-圆形板体;141-螺孔;142-倒角;143-扩口结构。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中分体式接线端子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技术中分体式接线端子的实施例1:如图3所示,分体式接线端子由独立的三个结构件组装而成,分别为作为主体的底板13和轴体11,以及由环体12与转接件的一体成型的限位环。这三个结构件分开加工,然后通过连接结构组装在一起。如图4及图5所示,底板13上设置有与转接件连接的通孔132以及与其他导体连接的底板孔131,底板孔131的径向尺寸小于通孔132的径向尺寸,且以矩阵的方式布置有四个。底板13上于通孔132的孔沿处设置有形成坡口的扩口结构133,能够在焊接时容纳焊料。如图6及图7所示,环体12与转接件一体成型的限位环中,转接件为圆形板体14,环体12设置在圆形板体14外缘处,与圆形板体14同轴布置。环体12的外周面与圆形板体14的外周面平齐,在环体12上设置有限位卡口121。圆形板体14的外周面与底板13上的通孔132配合,形成实现两者连接的连接结构,圆形板体14强装至底板13的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分体式接线端子,包括底板、限位环及轴体,其特征在于:/n底板、限位环及轴体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余两个是分体制造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底板与限位环是分体制造的;限位环包括环体与转接件,转接件通过与底座连接以使限位环与底板相对固定;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转接件适配的孔或槽;限位环与轴体是分体制造的;限位环包括环体和转接件;转接件通过与轴体连接以使限位环与轴体相对固定;转接件上设置有与轴体适配的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分体式接线端子,包括底板、限位环及轴体,其特征在于:
底板、限位环及轴体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余两个是分体制造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底板与限位环是分体制造的;限位环包括环体与转接件,转接件通过与底座连接以使限位环与底板相对固定;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转接件适配的孔或槽;限位环与轴体是分体制造的;限位环包括环体和转接件;转接件通过与轴体连接以使限位环与轴体相对固定;转接件上设置有与轴体适配的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转接件设置在环体的端部,用于插入到底板的孔或槽内,并通过与孔或槽过盈配合来实现底板与限位环的相对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时位于同侧的转接件边沿上设有形成焊接用坡口的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文镖张智磊马英洁李娟赵小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