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62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膨胀阀的通路成直角的同时,通过在通路上形成流体流动导引用的导引部,可提高安装性、降低通路阻抗和降低噪音的膨胀阀,该膨胀阀由具有使流入口(112,115)的中心线(a)与流出口(113,116)的中心线(b)大致成直角的一个以上的通路(111,114)并且在所述流入口(115)和流出(116)的交叉处形成导引流体流动的导引部(114a)的本体(110),设置在所述本体(110)上、根据从蒸发机(40)的出口排出并流过所述通路(114)内的动作流体的温度变化所致的膨胀和收缩、使杆件(130)朝轴向往复运动的头部(120),和与所述头部(130)的动作连动以调整流过所述通路(111)内的流量的开闭机构(1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膨胀阀,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当将膨胀阀设置于车辆的发动机室时、为了使蒸发机的进出口导管与同压缩机及冷凝机连接的导管装配成直角(相垂直),将膨胀阀的通路沿直角方向形成的同时,在通路上形成导引部,以提高安装性外,还可减少通路阻力和噪音的膨胀阀。
技术介绍
通常,冷却系统如图1所示,将与外气进行热交换的动作流体通过压缩机10压缩成容易液化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并将其向冷凝机20移动。如此气态的动作流体经冷凝机20,被相态变化成液态,并流入膨胀阀30。之后,相态变化成液态的动作流体通过膨胀阀30的断面收缩作用,变化为低温、低压的湿饱和蒸汽状态,并流入空调箱50内的蒸发机40中。接着,流入蒸发机40中的动作流体吸收来自周边空气的蒸发潜热(蒸发所必须的热量),并自行蒸发,同时,变化成气态后,流入压缩机10中。反复进行这种循环。这种冷却系统的构件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61和客厢62内的规定位置。即,前述空调箱50设置在由缓冲板60分隔的车辆的客厢62中,而其他构件设置在发动机室61内。在如上所述的动作流体的循环过程中,前述蒸发机40内的动作流体吸收通过蒸发机40外部的外气热量并进行热交换以使外气成为低温状态,从而实现持续地冷却车厢内部的作用。可是,如流入前述蒸发机40内部的动作流体的量少而热负荷多的话,由于动作流体在到达蒸发机40的出口前完全蒸发,在过热状态下向压缩机10排出,存在着制冷性能降低的同时、压缩机10过热的问题。相反,如流入蒸发机40内部的动作流体的量过多、过热程度相当低的话,由于动作流体在蒸发机40的出口部分一部分以液态存在,其会流入压缩机10内部,从而存在损伤压缩机10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将前述膨胀阀30设置在冷凝机20与蒸发机40之间,实现将膨胀的动作流体向蒸发机40供给的作用,以便,可以在使冷凝的动作流体膨胀的同时,将膨胀的动作流体由蒸发机40边保持适当的过热程度边蒸发,使动作流体可由蒸发机40急剧蒸发。以下,为了简化说明,将形成于前述膨胀阀30内的通路32、33中、与前述蒸发机40的入口导管41连接的通路32作为第1通路32,与出口导管42连接的通路33作为第2通路33。图2示出前述膨胀阀的剖视图。正如该图所示,该膨胀阀包括以规定间隔形成具有使动作流体的流入和流出在同一方向进行的流入口32a、33a和流出口32b、33b的第1通路32和第2通路33的本体31;设置在前述本体31的上侧并且内部填充动作流体的降温室34a,具有通过前述动作流体的膨胀和收缩而朝上下方向变位的隔膜34b和板34c的头部34;位于前述板34c的下侧、前端部通过前述第2通路33延伸设置到第2通路32并且根据前述隔膜34b和板34c的变位量而朝轴向往复运动的杆件35;设置于前述第一通路32上,并使在前述杆件35侧产生弹性力的弹性部件36;以及设置在前述杆件35和弹性部件36之间,并调节前述第1通路32的断面的球体37。将如此构成的现有的膨胀阀30设置于空调箱50的内侧或外部。设置于外部时,可选择设置于车体的缓冲板60的两侧面上。即,可设置于车辆的客厢62或发动机室61上。下面,以将前述膨胀阀30设置于车辆的发动机室61上为一例进行说明。图3为示意地示出将现有的膨胀阀设置于发动机室上的状态的分解斜视图。正如该图所示,穿过前述缓冲板60并突出的蒸发机40的进出口导管42,41被安装于第1凸缘70上,并且与前述膨胀阀30的第1、第2通路32、33的一侧连接,同时,将螺钉72拧入形成于一侧的螺旋孔38中并与之结合。并且,分别与压缩机10的入口侧和冷凝机20的出口侧连接的导管21、11的端部被安装于第2凸缘71上,与前述膨胀阀30的第1、第2通路32、33的另一侧连接的同时,将螺钉72拧入形成于一侧的螺旋孔38中并与之结合。通过如此结构,流入前述蒸发机40内部的动作流体的量不足时,快速进行热交换,在蒸发机40的出口部分,发生设定温度以上的过热。检测到该过热温度的前述降温室34a膨胀,同时,前述隔膜34b使杆件35朝轴向移动,与之连动的球体37将前述第1通路32比上次的状态更大幅度地开启。因此,通过前述开启的第1通路32,比上次的状态更多量的动作流体向蒸发机40供给,一边维持适当的过热程度一边通过与外气的热交换而蒸发。另外,流入前述蒸发机40内部的动作流体的量变多时,在蒸发机40的出口部分残留一部分液态的流体,成为设定温度以下。检测该低温温度的前述降温室34a收缩,同时,前述弹性部件36将杆件35朝与降温室膨胀时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与弹性部件36连动的球体37将第1通路32比上次的状态更小幅度地开启。因此,通过前述第1通路32向蒸发机40供给的动作流体一边维持适当的过热程度,一边与外气进行热交换。可是,前述膨胀阀30与第1、第2凸缘70,71的装配是在狭小的发动机室61内进行的,此时,在前述膨胀阀30与第1、第2凸缘70,71成一直线装配时,装入前述第2凸缘71上的导管21,11在发动机室61侧突出较多,因受到装配空间上的限制,很难设置。为了解决如此问题,正如图4所示,以使前述第1凸缘70与膨胀阀30成直角装配的方式,将具有直角状的连接孔81的连接块80插入这两者间进行装配。即,通过前述连接块80,将前述第1凸缘70与膨胀阀30成直角装配时,与膨胀阀30的另一侧连接的第2凸缘71也相对前述第1凸缘70成直角。因此,通过使装入前述第2凸缘71中的导管21、11不向发动机室61侧突出,并将其沿着前述缓冲板60邻接设置,在发动机室61内装配时,可减少装配空间上的限制。可是,正如上述,由于为了减少装配空间上的限制,必须使各导管21,11,42,41在直角方向装配,因此也就必须要有前述连接块80,由于是在狭小的发动机室61内装配,操作非常不方便,结果,导致部件添加所致的成本上升和增加装配工序,存在着生产性降低的问题。日本公开专利第2001-241808号公开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下面,参照图5对其进行简要说明。具有方柱状的阀本体90,在前述本体90的直角侧面分别形成从蒸发机40到压缩机10的流入通路91和从压缩机10到蒸发机40的流出通路92。因此,除了膨胀阀的设置自由度提高外,还可在发动机室内方便地进行蒸发机40和冷凝机10等的配置。可是,虽然前述现有的膨胀阀,为了提高设置自由度,要在直角面上形成动作流体流入口91a和流出口91b,但由于动作流体通过通路91弯曲成直角,故动作流体的流动会发生急剧变化,存在着增加通路阻力和产生噪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作为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膨胀阀的通路成直角,同时,在通路上形成导引动作流体流动用的导引部,由此,提高安装性,并降低通路阻力和噪音的膨胀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有具有使流入口的中心线与流出口的中心线大致成直角的一个以上的通路并且在所述流入口和流出口的交叉处形成导引动作流体流动的导引部的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根据从蒸发机的出口排出并流过所述通路内的动作流体的温度变化所致的膨胀和收缩、使杆件朝轴向往复运动的头部;和与所述杆件的动作连动,并调整流过所述通路内的流量的开闭机构。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所述膨胀阀的本体上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具有使流入口(112,115)的中心线(a)与流出口(113,116)的中心线(b)大致成直角的一个以上的通路(111,114)并且在所述流入口(115)和流出口(116)的交叉处形成导引动作流体流动的导引部(114a)的本体(110);设置在所述本体(110)上、根据从蒸发机(40)的出口排出并流过所述通路(114)内的动作流体的温度变化所致的膨胀和收缩、使杆件(130)朝轴向往复运动的头部(120);和与所述杆件(130)的动作连动以调整流过所述通路(111)内的流量的开闭机构(14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学圭
申请(专利权)人: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