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桨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56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拆桨治具,所述拆桨治具包括拆桨握把、拉杆架、螺杆以及与所述拉杆架连接的多个拉勾;所述拉杆架包括中心孔和四个支臂,其中四个支臂均沿所述中心孔的径向分布设置;其中两个支臂为180°夹角分布设置,另外两个支臂为120°夹角分布设置;所述支臂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拉勾;所述螺杆穿过所述拉杆架与所述拆桨握把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拆卸螺旋桨,可通用于拆卸双叶和三叶的螺旋桨,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简便省力。

A tool for removing prope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拆桨治具
本技术涉及拆卸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拆桨治具。
技术介绍
船用推进器常采用螺旋桨推进的方式,螺旋桨的维护是船用推进器日常维护工作的一部分,维护过程中涉及到螺旋桨的拆卸,因为船用螺旋桨一般与动力输出轴之间过盈装配,需要借助工具才能拆卸。目前市面上针对小型螺旋桨的拆卸工具很少,已有的拆卸工具多为针对单一型号的专用工具,这类工具工艺复杂,配件多,操作麻烦;也有一部分情况使用普通拉马工具进行拆解,普通拉马工具结构单一,拉勾与桨叶不好贴合,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伤螺旋桨桨叶,且拆卸双叶、三叶螺旋桨需要进行二次拆卸,使用过程颇为不便。基于以上问题,本设计在传统拉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拆桨治具可用于拆卸双叶和三叶的螺旋桨,使用简便,通用性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拆桨治具,可用于拆卸螺旋桨,且可通用于拆卸双叶和三叶的螺旋桨,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简便省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拆桨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拆桨握把、拉杆架、螺杆以及与所述拉杆架连接的多个拉勾;所述拉杆架包括中心孔和四个支臂,其中四个支臂均沿所述中心孔的径向分布设置;所述螺杆穿过所述拉杆架与所述拆桨握把固定连接。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四个支臂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开口槽,所述拉勾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口槽中。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拉勾与所述支臂转动连接,使所述拉勾能够沿垂直于所述拉杆架平面的方向上转动。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四个支臂依次为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第四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三支臂为180°夹角分布设置,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四支臂为120°夹角分布设置。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第四支臂均平行于拉杆架设置,所述第一支臂或第三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及所述第四支臂为120°夹角分布设置。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拉勾包括折弯的勾部,所述勾部上设置有缓冲材料。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中心孔为螺纹通孔,所述拉马螺杆与所述中心孔螺纹连接。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支臂包括多段子支臂结构,所述多段子支臂之间可折叠连接。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四个支臂长度相等,形状相同。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拉勾为四个,长度相等,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四个支臂。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小型双叶、三叶螺旋桨需要使用不同工具或者拆卸调整位置的问题,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用便利。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一种螺旋桨拆桨治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拉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拆卸双叶螺旋桨的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拆卸三叶螺旋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拆桨治具,参阅图1与图2,该拆桨治具主要包括拆桨握把1,拉杆架2,螺杆3,拉勾4四个部分。所述螺杆3穿过所述拉杆架2与所述拆桨握把1相连接,其中,所述拆桨握把1与所述螺杆3通过紧固件5中的螺钉51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拆桨握把1可以使螺杆3转动从而带动拉杆架2上的拉勾4给螺旋桨100施加向外的拉力,将其从轴上拆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拆桨握把1采用6061材料,进行人体工程学设计,侧面做曲线处理,边线倒圆角,提升使用握把时的舒适度,方便施力。拉杆架2包括中心孔以及四个支臂。所述中心孔为螺纹通孔,与所述拉马螺杆3螺纹连接。所述四个支臂均沿拉杆架2中心孔径向分布设置。所述四个支臂依次为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第三支臂23、第四支臂24,所述第一支臂21与所述第三支臂23为180°夹角分布设置,所述第二支臂22与所述第四支臂24呈120°夹角分布设置,所述第一支臂21或第三支臂23与所述第二支臂22及所述第四支臂24为120°夹角分布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第三支臂23、第四支臂24均平行于拉杆架2设置。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第三支臂23、第四支臂24也可以不平行于拉杆架2并且仍然保持上述夹角分布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各支臂包括多段子支臂结构,所述多段子支臂之间可折叠连接,以调整支臂末端距离中心孔的距离,从而兼容更大的螺旋桨直径。所述四个支臂均长度相等,形状相同;所述拉勾4对应所述四个支臂设置,均长度相等。拉勾4与所述四个支臂分别转动连接,所述支臂远离中心孔一端均设有开口槽,通过紧固件5中的螺钉51以及防松螺母52的配合与拉勾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防松螺母52,所述拉勾4能够以螺钉51为转轴沿垂直于所述拉杆架2平面的方向转动,从而可以调整多余拉勾4避免出现与螺旋桨干涉阻挡拆卸螺旋桨的情况。此处的转动连接结构也可以通过螺柱、螺栓、销连接等其他方式实现,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拉勾4远离拉杆架2的一端有折弯的勾部,所述勾部与螺旋桨桨叶相接触部位附着有缓冲材料6,增大与桨叶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可避免拉勾4划伤螺旋桨桨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缓冲材料6是一块厚度为2mm的EVA材质泡棉。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选择合适的拉杆架支臂,调整可活动的拉勾4位置,适应拆卸双叶螺旋桨以及三叶螺旋桨的不同需求。如图3所示,图3是双叶螺旋桨的拆卸示意图。拆卸双叶螺旋桨时,只需用到呈180°对角分布的第一支臂21、第三支臂23及其对应的拉勾4;如有多余拉勾4阻挡卡位,可先将其转至合适位置,再用拉勾4卡住螺旋桨100桨叶根部,继而将螺杆3末端抵接于船用推进器200的轴部,通过转动拆桨把手1,使螺杆3转动带动拉勾4给螺旋桨100施加向外的拉力,从而将螺旋桨100拆出。由于螺杆3与拉杆架2为螺纹配合,因此使用较小的力转动螺杆3即可提供较大的所述拉力从而轻松拆卸螺旋桨100。图4是三叶螺旋桨的拆卸示意图。在拆卸三叶螺旋桨时,则需要用到呈120°角分布的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第四支臂24,与双叶螺旋桨的拆卸过程相同,如有多余拉勾4阻挡卡位,可将其转至合适位置,再用对应的拉勾4卡住对应螺旋桨100桨叶根部,将螺杆3末端抵接于船用推进器200的轴部,通过转动拆桨把手1,将螺旋桨100拆出。以上所述的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替换和修改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应该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技术方案,该说明书的描述是为了表达清楚、具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拆桨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拆桨握把、拉杆架、螺杆以及与所述拉杆架连接的多个拉勾;所述拉杆架包括中心孔和四个支臂,其中四个支臂均沿所述中心孔的径向分布设置;所述螺杆穿过所述拉杆架与所述拆桨握把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桨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拆桨握把、拉杆架、螺杆以及与所述拉杆架连接的多个拉勾;所述拉杆架包括中心孔和四个支臂,其中四个支臂均沿所述中心孔的径向分布设置;所述螺杆穿过所述拉杆架与所述拆桨握把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支臂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开口槽,所述拉勾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口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勾与所述支臂转动连接,使所述拉勾能够沿垂直于所述拉杆架平面的方向上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支臂依次为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第四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三支臂为180°夹角分布设置,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四支臂为120°夹角分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师正汤星星万小康潘宗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