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插入式回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11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通道插入式回热器,包括换热器芯体以及与换热器芯体连为一体的集液箱,换热器芯体由开设有小孔径的中间通道和外围通道构成,且中间通道突出于外围通道,在换热器芯体的两端自外向内分别套装有与中间通道相连通的单侧开孔的集液箱和与外围通道相连通的双侧开孔的集液箱。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带有多排小孔径通道结构的换热器作为两种流体换热的主体,多排小孔径通道结构增加了换热面积,增强换热,同时外围通道包围着中间通道,使中间通道中流体的有效热量或冷量不会损失,换热器芯体分别与双侧开孔集液箱和单侧开孔集液箱相通,既能有效提高系统效率和增强换热,又不致于使系统的尺寸增加太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制冷、空调和热泵循环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循环设备中的多通道插入式回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CFCs的全面禁用,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极具潜力替代CFCs和HCFCs的自然工质日益受到各国重视,目前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和热泵循环系统当中。如果工质在进入节流阀前具有更大的过冷度,则会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系统的性能;如果工质在进入压缩机前具有一定的过热度,则可以很好的保护压缩机,而回热器可以同时实现进入节流阀前工质的过冷和进入压缩机前的过热。但是传统的制冷系统中由于考虑回热器对系统循环效率以及结构尺寸大小的关系,一般加大蒸发器尺寸或者采用气液分离器来实现压缩机干压缩以此保护压缩机安全运行的目的。采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工质的系统,其制冷循环是跨临界循环,工质是在气体冷却器冷却,而且不同于传统的气液两相冷却形式,是超临界的单相冷却,不可能进入气液两相区,故一般采用结构更为紧凑、换热效率更高的平行流换热器,工质出口温度比较接近于环境温度。若采用传统的过冷做法不采用回热器,而是增大气体冷却器尺寸使工质过冷,不仅增加质量和成本,而且工质出口温度不可能低于环境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通道插入式回热器,包括换热器芯体[3]以及与换热器芯体[3]连为一体的集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换热器芯体[3]由开设小孔径的中间通道[6]和外围通道[7]构成,且中间通道[6]突出于外围通道[7],在换热器芯体[3]的两端自外向内分别套装有与中间通道[6]相连通的单侧开孔的集液箱[1、5]和与外围通道[7]相连通的双侧开孔的集液箱[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文铨吴志根周俊杰陶于兵李临平何雅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