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太空环境的开放式微通道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9314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太空环境的开放式微通道板组件,将各个组件拆分成单个个体,方便加工;然后通过设计带止口的框架可对微通道板进行容纳和夹持,使得组装方便并且可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全部采用聚酰亚胺框对微通道板和电极进行夹持;聚酰亚胺具有绝缘性强,机械强度高,加工工艺性好,逸气率低等特点,适合微通道板组件的工作要求,也适合太空环境的应用;在微通道板之间增加导电箔,导电箔可以在微通道板之间形成一个合适的间隙,电子在该间隙中可以自用运动,增加了入射到第二片微通道板之间的概率,提高了微通道板组件的增益。传统的微通道板组件中未使用该导电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太空环境的开放式微通道板组件
技术介绍
微通道板(MCP)作为电子倍增的器件,在夜视仪、高能粒子探测和X射线探测等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微通道板(MCP)工作原理是在MCP板的两端施加高压,当带电粒子或高能光子撞击MCP的输入端通道内壁时就会产生次级电子;次级电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沿着微通道加速前进,通过与通道内壁的多次反复碰撞实现电子雪崩,最后在MCP的输出端输出大量的电子。微通道板目前的应用均为封装的结构形式,通过陶瓷和金属烧结形成微通道板组件。工艺过程复杂对产品的制造具有很高的要求,一般需要专门的生产线进行生产。对于定制的小批量的产品无法满足加工制造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放式的微通道板组件结构,该结构加工制造简单,适用于太空环境,性能稳定可靠,适合小批量定制产品的加工制造。一种用于太空环境的开放式微通道板组件,所述微通道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端外支撑框(12)、上支撑框(41)、MPO板(1)、第一电极(6)、中支撑框(5)、第二电极(7)、第一MCP板(2)、导电箔(11)、第二MCP板(3)、第三电极(8)、下支撑框(42)以及下端外支撑框(13);所述上端外支撑框(12)、上支撑框(41)、中支撑框(5)、下支撑框(42)以及下端外支撑框(13)均为中空的方形框架结构,四角上开有安装孔;所述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导电箔(11)以及第三电极(8)均为方形环状结构;MPO板(1)、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第一MCP板(2)、导电箔(11)、第二MCP板(3)以及第三电极(8)的四角均经过倒角处理,避开上端外支撑框(12)、上支撑框(41)、中支撑框(5)、下支撑框(42)以及下端外支撑框(13)四角的安装孔;所述上支撑框(41)下端和中支撑框(5)上端的边缘均加工有止口,微通道板组件组装后,MPO板(1)和第一电极(6)容纳于上支撑框(41)和中支撑框(5)之间的止口中;中支撑框(5)下端和下支撑框(42)上端的边缘均加工有止口,微通道板组件组装后,第二电极(7)、第一MCP板(2)、导电箔(11)、第二MCP板(3)以及第三电极(8)容纳于中支撑框(5)和下支撑框(42)之间的止口中;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和第三电极(8)的其中一个边角上加工有耳片,用于焊接电源导线;组装后,四个贯穿轴(9)从下端外支撑框(13)的四个安装孔插入后,贯穿至上端外支撑框(12),最后由四个压合螺母(10)拧紧。较佳的,所述MPO板(1)、第一MCP板(2)以及第二MCP板(3)的长宽比为2:1。较佳的,所述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和第三电极(8)上的耳片分别从不同方向引出。较佳的,所述上支撑框(41)、下支撑框(42)和中支撑框(5)为聚酰亚胺材料。较佳的,上端外支撑框(12)和下端外支撑框(13)为金属材质。较佳的,所述中支撑框(5)的侧面加工有导气孔。较佳的,所述导气孔均匀分布在中支撑框(5)侧面上。较佳的,上端外支撑框(12)和下端外支撑框(13)的表面采用绝缘处理。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微通道板组件结构将各个组件拆分成单个个体,方便加工;然后通过设计带止口的框架可对微通道板进行容纳和夹持,使得组装方便并且可保证产品的稳定性。2、全部采用聚酰亚胺框对微通道板和电极进行夹持。在传统的微通道板组件中没有采用过该种材质。聚酰亚胺具有绝缘性强,机械强度高,加工工艺性好,逸气率低等特点,适合微通道板组件的工作要求,也适合太空环境的应用。3、在微通道板之间增加导电箔,导电箔可以在微通道板之间形成一个合适的间隙,电子在该间隙中可以自用运动,增加了入射到第二片微通道板之间的概率,提高了微通道板组件的增益。传统的微通道板组件中未使用该导电箔。4、采用了1:2长宽比的矩形结构,而传统的微通道板组件为圆形结构,该矩形结构可以方便的进行拼接,可以拼接为矩形也可以拼接为正方形,适合阵列式结构。5、通过贯穿轴和压合螺母进行整体的连接,易于拆装维修。通过控制压合螺母的拧紧力矩可以实现对MCP组件压紧力度的控制。6、设计止口对电极进行包裹,使电极不外露,增加爬电距离,提高了绝缘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MCP组件分解与结构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后的MCP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后的MCP组件的剖视图;其中,1-MPO板,2-第一MCP板,3-第二MCP板,41-上支撑框,42-下支撑框,5-中支撑框,6-第一电极,7第二电极,8-第三电极,9-贯穿轴,10-压合螺母,11-导电箔,12-上端外支撑框,13-下端外支撑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微通道板组件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端外支撑框12、上支撑框41、MPO(微孔光学器件)板1、第一电极6、中支撑框5、第二电极7、第一MCP板2、导电箔11、第二MCP板3、第三电极8、下支撑框42以及下端外支撑框13;MPO板1、第一MCP板2以及第二MCP板3均为长宽比为2:1的矩形结构,可以方便的进行拼接,可以拼接为矩形也可以拼接为正方形,适合阵列式结构。所述上端外支撑框12、上支撑框41、中支撑框5、下支撑框42以及下端外支撑框13均为中空的方形框架结构,四角上开有安装孔;外形和尺寸均根据组成微通道板的MPO板1、第一MCP板2以及第二MCP板3进行设计;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导电箔11以及第三电极8均为方形环状结构;MPO板1、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第一MCP板2、导电箔11、第二MCP板3以及第三电极8的四角均经过倒角处理,避开上端外支撑框12、上支撑框41、中支撑框5、下支撑框42以及下端外支撑框13四角的安装孔;上支撑框41下端和中支撑框5上端的边缘加工有止口,微通道板组件组装后,MPO板1和第一电极6容纳于上支撑框41和中支撑框5之间的止口中;中支撑框5下端和下支撑框42上端的边缘加工有止口,微通道板组件组装后,第二电极7、第一MCP板2、导电箔11、第二MCP板3以及第三电极8容纳于中支撑框5和下支撑框42之间的止口中。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和第三电极8的其中一个边角上加工有耳片,用于焊接电源导线。组装后,四个贯穿轴9从下端外支撑框13的四个安装孔插入后,贯穿至上端外支撑框41,最后由四个压合螺母10拧紧。MPO板1、两个MCP板均为微通道板,可由专业厂家定制生产,其内部均有大量直径为微米量级的通孔阵列结构,其中MPO板1的通孔阵列结构与板面垂直,该板的作用主要是对组件的视场进行限制,即只能接受特定角度的光子或者射线,而通孔的直径和深度决定了所能接收的光子的视场。两个MCP板微通道板的通孔阵列结构与板面成一定角度,主要作用是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电子以实现电子倍增,两块微通道板叠加,可增加其电子增益。上支撑框41、下支撑框42和中支撑框5为聚酰亚胺材质,用于微通道板和电极的夹持,两个外支撑框为金属材质,表面进行绝缘处理,可用于整个组件加固的同时增强外支撑框的绝缘性。如附图3所示,上支撑框41、下支撑框42和中支撑框5间均有止口,用于包容微通道板和电极,增加电极和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太空环境的开放式微通道板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太空环境的开放式微通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端外支撑框(12)、上支撑框(41)、MPO板(1)、第一电极(6)、中支撑框(5)、第二电极(7)、第一MCP板(2)、导电箔(11)、第二MCP板(3)、第三电极(8)、下支撑框(42)以及下端外支撑框(13);所述上端外支撑框(12)、上支撑框(41)、中支撑框(5)、下支撑框(42)以及下端外支撑框(13)均为中空的方形框架结构,四角上开有安装孔;所述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导电箔(11)以及第三电极(8)均为方形环状结构;MPO板(1)、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第一MCP板(2)、导电箔(11)、第二MCP板(3)以及第三电极(8)的四角均经过倒角处理,避开上端外支撑框(12)、上支撑框(41)、中支撑框(5)、下支撑框(42)以及下端外支撑框(13)四角的安装孔;所述上支撑框(41)下端和中支撑框(5)上端的边缘均加工有止口,微通道板组件组装后,MPO板(1)和第一电极(6)容纳于上支撑框(41)和中支撑框(5)之间的止口中;中支撑框(5)下端和下支撑框(42)上端的边缘均加工有止口,微通道板组件组装后,第二电极(7)、第一MCP板(2)、导电箔(11)、第二MCP板(3)以及第三电极(8)容纳于中支撑框(5)和下支撑框(42)之间的止口中;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和第三电极(8)的其中一个边角上加工有耳片,用于焊接电源导线;组装后,四个贯穿轴(9)从下端外支撑框(13)的四个安装孔插入后,贯穿至上端外支撑框(12),最后由四个压合螺母(10)拧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太空环境的开放式微通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端外支撑框(12)、上支撑框(41)、MPO板(1)、第一电极(6)、中支撑框(5)、第二电极(7)、第一MCP板(2)、导电箔(11)、第二MCP板(3)、第三电极(8)、下支撑框(42)以及下端外支撑框(13);所述上端外支撑框(12)、上支撑框(41)、中支撑框(5)、下支撑框(42)以及下端外支撑框(13)均为中空的方形框架结构,四角上开有安装孔;所述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导电箔(11)以及第三电极(8)均为方形环状结构;MPO板(1)、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第一MCP板(2)、导电箔(11)、第二MCP板(3)以及第三电极(8)的四角均经过倒角处理,避开上端外支撑框(12)、上支撑框(41)、中支撑框(5)、下支撑框(42)以及下端外支撑框(13)四角的安装孔;所述上支撑框(41)下端和中支撑框(5)上端的边缘均加工有止口,微通道板组件组装后,MPO板(1)和第一电极(6)容纳于上支撑框(41)和中支撑框(5)之间的止口中;中支撑框(5)下端和下支撑框(42)上端的边缘均加工有止口,微通道板组件组装后,第二电极(7)、第一MCP板(2)、导电箔(11)、第二MCP板(3)以及第三电极(8)容纳于中支撑框(5)和下支撑框(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超林邵思霈胡慧君纪春恒邵飞徐延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