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球转向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属转向器试验设备技术领域。该循环球转向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基座、工件安装架、伺服电机、液压站、伺服摆动缸和工作油泵构成;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站;所述的基座上装有工件安装架;工件安装架一端的基座上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装有扭矩传感器A;伺服电机一侧的基座上装有液压油壶和工作油泵;液压油壶的一端设置有回油管;所述的工件安装架一侧的基座上装有伺服摆动缸。该试验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巧妙,解决了现有试验装置对循环球转向器进行耐久性试验时,由于扭矩不稳定,进而导致其存有误差较大的问题,满足了循环球转向器耐久试验使用的需要。
A durability test device for circulating ball steering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球转向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循环球转向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属转向器试验设备
技术介绍
在汽车转向器生产领域,转向器生产完毕后,需对其耐久性进行抽样检测。为了模拟转向器的真实使用状态下的耐久性。人们常常在转向器的输入端施加一定的扭力,以模仿转向器工作时来自方向盘的扭力;并在转向器的输出端施加一定的阻力,以模仿转向器工作时来自拉杆机构的阻力。现有耐久性试验装置中,转向器的输出端的阻力由直线油缸提供。直线油缸只能提供直线阻力,其虽然能够满足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使用的需要;但是由于循环球转向器工作时,其输出端是处于不断摆动的工作状态,采用直线油缸对其提供阻力时,由于其施加到循环球转向器的力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其存有不能为循环球转向器提供稳定扭矩,进而导致现有的耐久性试验装置,试验存有误差较大的问题,不能满足种循环球转向器的耐久性试验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专用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试验装置对循环球转向器进行耐久性试验时存有的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解决现有试验装置对循环球转向器进行耐久性试验时,由于扭矩不稳定,进而导致其存有误差较大问题的循环球转向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球转向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它由基座、工件安装架、伺服电机、液压站、伺服摆动缸和工作油泵构成;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上装有工件安装架;工件安装架一端的基座上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上装有角度编码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装有扭矩传感器A;伺服电机一侧的基座上装有液压油壶和工作油泵;工作油泵的出口端的连通油管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A和流量传感器A;工作油泵的进口端与液压油壶连通;液压油壶的一端设置有回油管;所述的工件安装架一侧的基座上装有伺服摆动缸;伺服摆动缸与液压站相连接;伺服摆动缸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扭矩传感器B和连接臂;连接臂的末端铰接有连杆;连杆上装有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与液压油壶连接的回油管上装有冷却风扇。所述的液压站由试验油泵、液压油箱、压力传感器B、电磁阀和流量传感器B构成;液压油箱上装有试验油泵;试验油泵的进口端与液压油箱连通;试验油泵的出口端依次连接电磁阀、压力传感器B和流量传感器B后与伺服摆动缸的进油口连通;伺服摆动缸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液压油箱连通。所述的与伺服摆动缸连接的回油管上依次经过冷却风扇和过滤器后与液压油箱连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循环球转向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巧妙,伺服摆动缸工作时,能够通过连接臂和连杆为循环球转向器的输出端提供恒定扭矩;从而解决了现有试验装置对循环球转向器进行耐久性试验时,由于扭矩不稳定,进而导致其存有误差较大的问题,满足了循环球转向器耐久试验使用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伺服摆动缸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工件安装架,3、伺服电机,4、液压站,5、伺服摆动缸,6、试验油泵,7、工作油泵,8、角度编码器,9、扭矩传感器A,10、液压油壶,11、压力传感器A,12、流量传感器A,13、回油管,14、冷却风扇,15、扭矩传感器B,16、连接臂,17、连杆,18、拉压力传感器,19、液压油箱,20、压力传感器B,21、电磁阀,22、流量传感器B,23、过滤器,24、工控机。具体实施方式该循环球转向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由基座1、工件安装架2、伺服电机3、液压站4、伺服摆动缸5和工作油泵7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1)基座1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站4。基座1上装有工件安装架2;工件安装架2为现有设备,凡是能够满足将工件(循环球转向器)固定安装的装置,均能够满足本申请的使用需要。工件安装架2一端的基座1上装有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上装有角度编码器8;角度编码器8为市场上采购的标准设备,其能够精确控制伺服电机3按要求转动。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装有扭矩传感器A9;扭矩传感器A9可以对伺服电机3的输出扭矩进行检测。伺服电机3一侧的基座1上装有液压油壶10和工作油泵7(参见说明书附图1)。工作油泵7的出口端的连通油管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A11和流量传感器A12;工作油泵7的进口端与液压油壶10连通;液压油壶10的一端设置有回油管13;与液压油壶10连接的回油管13上装有冷却风扇14。工作时需将工作油泵7出口端的连通油管与待检测工件(循环球转向器)的进油孔连通;将与液压油壶10连接的回油管13与待检测工件(循环球转向器)的出油孔连通;如此工作油泵7工作时,即可将液压油泵入到待检测工件(循环球转向器)中,为工件(循环球转向器)的工作提供动力。工件安装架2一侧的基座1上装有伺服摆动缸5;液压站4由试验油泵6、液压油箱19、压力传感器B20、电磁阀21和流量传感器B22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2)。液压油箱19上装有试验油泵6;试验油泵6的进口端与液压油箱19连通;试验油泵6的出口端依次连接电磁阀21、压力传感器B20和流量传感器B22后与伺服摆动缸5的进油口连通;伺服摆动缸5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13与液压油箱19连通。与伺服摆动缸5连接的回油管13上依次经过冷却风扇14和过滤器23后与液压油箱19连通。试验油泵6工作时即可将液压油箱19中的液压油通过电磁阀21、压力传感器B20和流量传感器B22后输入至伺服摆动缸5,并在伺服摆动缸5的内部作工后,通过回油管13会到液压油箱19中。在这一过程中,压力传感器B20和流量传感器B22即可对伺服摆动缸5的进口端的油压和流量进行监测;以达到监测伺服摆动缸5是否正常工作的目的。伺服摆动缸5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扭矩传感器B15和连接臂16(参见说明书附图2和1);连接臂16的长度与工件(循环球转向器)输出端的长度相等,如此工件(循环球转向器)输出端摆动时,即可通过连杆17带动连接臂16同步摆动,伺服摆动缸5通过连接臂16和连杆17为工件(循环球转向器)提供扭矩,由于连接臂16的长度与工件(循环球转向器)输出端的长度相等,因此工件(循环球转向器)输出端在摆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与连接臂16保持平行,从而使摆动缸5的恒定扭矩能够通过连接臂16和连杆17传递至伺服摆动缸5上,进而达到了为伺服摆动缸5提供恒定扭矩的目的。连接臂16的末端铰接有连杆17;连杆17上装有拉压力传感器18。该耐久性试验装置还配备有工控机24。扭矩传感器A9、压力传感器A11、流量传感器A12、电磁阀21、拉压力传感器18、压力传感器B20和流量传感器B22均与工控机24电连接。工控机24为外购标准设备,其能够对扭矩传感器A9、压力传感器A11、流量传感器A12、电磁阀21、拉压力传感器18、压力传感器B20和流量传感器B22传递来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在数据发生异常时,可进行报警。该循环球转向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工作时,首先将待检测工件(循环球转向器)固装在工件安装架2上,并将其输入端与伺服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球转向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它由基座(1)、工件安装架(2)、伺服电机(3)、液压站(4)、伺服摆动缸(5)和工作油泵(7)构成;基座(1)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站(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上装有工件安装架(2);工件安装架(2)一端的基座(1)上装有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上装有角度编码器(8);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装有扭矩传感器A(9);伺服电机(3)一侧的基座(1)上装有液压油壶(10)和工作油泵(7);工作油泵(7)的出口端的连通油管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A(11)和流量传感器A(12);工作油泵(7)的进口端与液压油壶(10)连通;液压油壶(10)的一端设置有回油管(13);所述的工件安装架(2)一侧的基座(1)上装有伺服摆动缸(5);伺服摆动缸(5)与液压站(4)相连接;伺服摆动缸(5)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扭矩传感器B(15)和连接臂(16);连接臂(16)的末端铰接有连杆(17);连杆(17)上装有拉压力传感器(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球转向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它由基座(1)、工件安装架(2)、伺服电机(3)、液压站(4)、伺服摆动缸(5)和工作油泵(7)构成;基座(1)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站(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上装有工件安装架(2);工件安装架(2)一端的基座(1)上装有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上装有角度编码器(8);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装有扭矩传感器A(9);伺服电机(3)一侧的基座(1)上装有液压油壶(10)和工作油泵(7);工作油泵(7)的出口端的连通油管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A(11)和流量传感器A(12);工作油泵(7)的进口端与液压油壶(10)连通;液压油壶(10)的一端设置有回油管(13);所述的工件安装架(2)一侧的基座(1)上装有伺服摆动缸(5);伺服摆动缸(5)与液压站(4)相连接;伺服摆动缸(5)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扭矩传感器B(15)和连接臂(16);连接臂(16)的末端铰接有连杆(17);连杆(17)上装有拉压力传感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恒隆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