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渣再生砖粉料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92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渣再生砖粉料处理装置,涉及建渣制砖技术领域,解决了建渣粉料扬起后难以沉降进行输送而导致影响后续搅拌工序以及容易在库壁上结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相邻设置的粉料库与喷淋库,粉料库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料管与出料管,粉料库上部设置有抽风机,抽风机的出风端与喷淋库上部连通,喷淋库中设置有位于抽风机上方的带喷头的喷淋管网,喷淋库下部库壁上设置有出风口,喷淋库内壁上设置有从上方遮蔽出风口的挡水板,喷淋库底部设置有泥浆池,泥浆池底部设置有泥浆出口,泥浆出口处设置有泥浆输送管。

A kind of powder treatment device for building slag regeneration br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渣再生砖粉料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渣制砖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建渣再生砖粉料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建渣回收制砖是一种对于建渣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建筑废料的使用价值,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建渣回收制砖的主要工艺流程是:先将回收的建渣原料进行破碎,一般采用多级破碎以提高破碎后的颗粒细度;而后将破碎后的粉料进行筛分,筛分出来的大颗粒粉料重新投入破碎机进行再次破碎;而后在筛分后的细颗粒粉料中添加一些辅料,将添加了辅料的粉料放入搅拌机中加水搅拌后制成砖胚;最后砖胚经过风干、晾晒等保养后即得到成品砖。以上工艺流程中,在将粉料经过筛分后输送至搅拌机时通常会设置一个用于存放粉料的粉料库,筛分后的粉料先输送至粉料库中,再由粉料库集中输送至搅拌机。在此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筛分后的粉料颗粒度较小,其在输送至粉料库中时会大量的扬起,扬起的粉料难以快速沉淀至粉料库中堆放,进而会影响粉料库输送至搅拌机的粉料总量。同时,扬起的粉料弥漫在粉料库中也容易吸附在库壁上,长时间会形成结块影响粉料库的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建渣粉料扬起后难以沉降进行输送而导致影响后续搅拌工序以及容易在库壁上结块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渣再生砖粉料处理装置。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渣再生砖粉料处理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粉料库与喷淋库,粉料库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料管与出料管,粉料库上部设置有抽风机,抽风机的出风端与喷淋库上部连通,喷淋库中设置有位于抽风机上方的带喷头的喷淋管网,喷淋库下部库壁上设置有出风口,喷淋库内壁上设置有从上方遮蔽出风口的挡水板,喷淋库底部设置有泥浆池,泥浆池底部设置有泥浆出口,泥浆出口处设置有泥浆输送管。进一步地,喷淋库内部的顶部处设置有位于喷淋管网上方的带喷头的二次喷淋管网,喷淋管网与二次喷淋管网之间的喷淋库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集水板,集水板倾斜设置且其倾斜方向为由喷淋库内向外斜向下,集水板上与喷淋库内壁接触处开设与若干出水孔,二次喷淋管网上设置有位于集水板正上方的喷头。进一步地,抽风机出风端的风口斜向下,喷淋库外壁上设置有与出风口对应的滤网。进一步地,泥浆池为活动设置,泥浆池底部设置有滚轮,喷淋库底部侧面库壁上设置有可供出入泥浆池的出入口,出入口上设置有密封门,泥浆输送管设置在喷淋库底部且其管口与泥浆池上的泥浆出口上下正对。进一步地,泥浆池底部为倒锥形,泥浆出口设置在泥浆池底部中心锥形的最低点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喷淋库,将粉料库中难以自然沉降的粉末通过喷淋的方式形成泥浆进行集中收集,大大加快粉料的利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弥漫的粉料通过喷淋的方式迅速沉降,避免了其在粉料库库壁上的吸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喷淋库,2-二次喷淋管网,3-喷头,4-喷淋管网,5-集水板,6-出水孔,7-抽风机,8-粉料库,9-滤网,10-出风口,11-挡水板,12-出入口,13-泥浆池,14-滚轮,15-泥浆出口,16-泥浆输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建渣再生砖粉料处理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粉料库8与喷淋库1,粉料库8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料管与出料管,粉料库8上部设置有抽风机7,抽风机7的出风端与喷淋库1上部连通,喷淋库1中设置有位于抽风机7上方的带喷头3的喷淋管网4,喷淋库1下部库壁上设置有出风口10,喷淋库1内壁上设置有从上方遮蔽出风口10的挡水板11,喷淋库1底部设置有泥浆池13,泥浆池13底部设置有泥浆出口15,泥浆出口15处设置有泥浆输送管16。工作原理:破碎后的建渣粉料通过进料口进入粉料库8中,一部分粉料在重力作用下堆积在粉料库8底部,而后通过出料管输送至搅拌工序;另一部分粉料在粉料库8扬起并弥漫,通过抽风机7将这一部分粉料随空气抽入至喷淋库1中。粉料进入喷淋中时与喷淋管网4上喷头3喷出的水雾接触并形成泥浆状的液滴,液滴重力较大并向下落至泥浆池13中,最后通过泥浆泵由泥浆输送管16输送至搅拌工序。进入喷淋库1的空气又喷淋库1下部的出风口10排出,挡水板11防止泥浆液滴通过出风口10漏出。本技术通过设置喷淋库,将粉料库中难以自然沉降的粉末通过喷淋的方式形成泥浆进行集中收集,大大加快粉料的利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弥漫的粉料通过喷淋的方式迅速沉降,避免了其在粉料库库壁上的吸附。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喷淋库1内部的顶部处设置有位于喷淋管网4上方的带喷头3的二次喷淋管网2,喷淋管网4与二次喷淋管网2之间的喷淋库1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集水板5,集水板5倾斜设置且其倾斜方向为由喷淋库1内向外斜向下,集水板5上与喷淋库1内壁接触处开设与若干出水孔6,二次喷淋管网2上设置有位于集水板5正上方的喷头3。二次喷淋管网2是为了防止粉料在进入喷淋库1后吸附在喷淋管网4上,同时也加大了喷淋密度,进一步加快粉料与水雾的结合。同时集水板5可以收集二次喷淋管网2喷淋下料的水雾并汇聚成水流,水流可以通过出水孔6沿喷淋库1库壁下流,防止泥浆液滴吸附在库壁上。抽风机7出风端的风口斜向下是为了防止喷淋下的水进入抽风机中,同时,喷淋库1外壁上设置有与出风口10对应的滤网9,滤网9可以防止空气中残留的粉料随空气逸出至外部。泥浆池13为活动设置,泥浆池13底部设置有滚轮14,喷淋库1底部侧面库壁上设置有可供出入泥浆池13的出入口12,出入口12上设置有密封门,泥浆输送管16设置在喷淋库1底部且其管口与泥浆池13上的泥浆出口15上下正对。泥浆池13设置为可活动式的,进而可以通过出入口12将泥浆池13移出进行检修,特别是去除泥浆池13池壁以及池底固着的泥块。密封门可以设置为上下升降式、上下翻转式或着左右滑动式、左右翻转式等,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泥浆池13底部为倒锥形,泥浆出口15设置在泥浆池13底部中心锥形的最低点处,倒锥形的泥浆池13便于泥浆的集中排放,避免泥浆过多的在池中沉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渣再生砖粉料处理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粉料库(8)与喷淋库(1),粉料库(8)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料管与出料管,其特征在于:粉料库(8)上部设置有抽风机(7),抽风机(7)的出风端与喷淋库(1)上部连通,喷淋库(1)中设置有位于抽风机(7)上方的带喷头(3)的喷淋管网(4),喷淋库(1)下部库壁上设置有出风口(10),喷淋库(1)内壁上设置有从上方遮蔽出风口(10)的挡水板(11),喷淋库(1)底部设置有泥浆池(13),泥浆池(13)底部设置有泥浆出口(15),泥浆出口(15)处设置有泥浆输送管(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渣再生砖粉料处理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粉料库(8)与喷淋库(1),粉料库(8)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料管与出料管,其特征在于:粉料库(8)上部设置有抽风机(7),抽风机(7)的出风端与喷淋库(1)上部连通,喷淋库(1)中设置有位于抽风机(7)上方的带喷头(3)的喷淋管网(4),喷淋库(1)下部库壁上设置有出风口(10),喷淋库(1)内壁上设置有从上方遮蔽出风口(10)的挡水板(11),喷淋库(1)底部设置有泥浆池(13),泥浆池(13)底部设置有泥浆出口(15),泥浆出口(15)处设置有泥浆输送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渣再生砖粉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淋库(1)内部的顶部处设置有位于喷淋管网(4)上方的带喷头(3)的二次喷淋管网(2),喷淋管网(4)与二次喷淋管网(2)之间的喷淋库(1)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集水板(5),集水板(5)倾斜设置且其倾斜方向为由喷淋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志吴云全
申请(专利权)人:达州市同展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