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式压缩机及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175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减少连接压缩机和储存器的制冷剂吸入管内压力损失、提高压缩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使得储存器(6)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吸入管(64)的内径(D2)形成为比入口侧的制冷剂回流管(62)的内径(D1)大,即,D2>D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空气调节器等的热泵系统(heat pump system)的制冷循 环的回转式压缩机(rotary compressor),更详细地说,涉及降低压縮机主 体和储存器(accumulator)的连接配管中的压力损失。
技术介绍
在用于空气调节器等的热泵系统的回转式压縮机中,考虑压縮部的可靠 性,为了防止在过渡状态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縮部,在压縮机主体的侧方设有 储存器,用于使得从系统的制冷循环回流的制冷剂气液分离。在储存器上部,连接从制冷循环回流的制冷剂流入的制冷剂回流管。在 储存器下部,设有制冷剂吸入管,其L字状一端延伸至储存器内部的上方, 另一端从压縮机侧面与低段侧压缩部的吸入室相连。在此,在以往的设在回转式压縮机的储存器中,没有详细考虑制冷剂回 流管和制冷剂吸入管的内径的例子。即,例如专利文献l (日本专利公开 H05-195954号公报)所示,流过制冷剂回流管和制冷剂吸入管的制冷剂流量 在稳定连续运转时相同,因此,大致相同内径。但是,以往,在连接回转式压缩机和储存器的制冷剂吸入管上,存在以下 那样的课题。即,回转式压縮机回转一周中的吸入容积变化率并不一定,在制 冷剂吸入管内发生制冷剂流速变化。与此相反,在连接储存器和制冷循环的低压制冷剂配管及制冷剂回流管 内,储存器具有压縮部的吸入室的容积的30 100倍的容积,因此,流速变化大幅度降低。因此,即使制冷剂回流管和制冷剂吸入管的管内平均流速相同, 压力损失大约与流速平方成正比,因此,若流速变化大,则压力损失变大,结 果,压縮效率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连接压縮机和储存器的制冷剂吸入管的压力损 失、提高压縮效率的回转式压縮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所示几个特征。一种回转式压縮机包括压縮机主体,在密闭外壳内部包含电动机及回转式压縮部;储存器,设在 上述压縮机主体侧方,在上述储存器上部连接着与制冷循环连接的制冷剂回 流管,在下部连接着一根与上述压缩部连接的制冷剂吸入管,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制冷剂回流管内径设为D1,上述制冷剂吸入管内径设为D2时,D2 〉Dl。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式压縮机,通过使得出口侧的制冷剂吸入管内径D2大 于储存器入口侧的制冷剂回流管内径D1,即D2〉D1,能抑制连接压缩机主体 和储存器的制冷剂吸入管内的流速变化,降低压力损失,提高压縮机的压縮 效率。作为更好的实施形态,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冷剂吸入管相对上述储存器 的中心轴在与上述压縮机主体相反方向偏离配置。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式压縮机,若制冷剂吸入管内径变大,则从配管耐压 强度及配管加工性角度考虑,需要加大弯曲半径。于是,通过使得制冷剂吸入 管相对上述储存器的中心轴在与上述压縮机主体相反方向偏离配置,即使管 径粗的配管,也能顺利地安装在储存器上。作为更好的实施形态,其特征在于,压縮机的转速可变。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式压縮机,电动机转速使用可变的变换器方式以高转 速运转场合,制冷剂吸入管内流速加快,压力损失变大,作用效果更大。作为更好的实施形态,其特征在于,回转式压缩部包括低段侧压缩部及 高段侧压縮部,构成2段压縮部,设有连通低段侧压縮部的排出侧和高段侧压 縮部的吸入侧的手段。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式压縮机,将两个压縮室的压縮位相错开180。,将其 串列连接,分担为低段侧压縮部及高段侧压縮部,通过使用这样的2段压縮 部,压縮扭矩平衡及偏心部分的离心力平衡良好,能以更高转速运转,流速变快,其作用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热泵系统。g卩,具有包含压縮机,冷凝器,膨胀机构及 蒸发器的制冷循环,设有用于连接上述压縮机的储存器和上述蒸发器的低压制冷剂配管,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个记载的回转式压縮机作为上述压縮机; 将上述低压制冷剂配管内径设为DO时,D2〉D0。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回转式压縮机的纵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回转式压縮机的压縮部的横截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回转式压縮机的回转一周中的相对回转角的吸入流速变化的图线。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回转式压縮机的回转一周中的相对回转角的吸入压力变化的图线。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回转式压縮机的回转一周中的相对吸入容积的吸入压力变化的图线。图6是从上方看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回转式压縮机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 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专利技术 并不局限于此。图l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回转式压縮机的纵截面图。在图1中,回转式压縮机1将圆筒状密闭容器2配置在纵方向,在密闭容器 2内部上方设有电动机4,在下方设有压縮部3。密闭容器2由圆筒状主外壳21,封闭主外壳21的上部的圆顶状顶部外壳 22及封闭主外壳21的下部的底部外壳23构成。顶部外壳22及底部外壳23焊接 固定在主外壳21上。在顶部外壳22上设有制冷剂排出管24,用于将从压縮部3排出到密闭容器2内部的制冷剂排向密闭容器2外部。电动机4的定子41热压固定在主外壳21中。电动机4的转子42热压固定在 机械式连结电动机4和压縮部3的轴7上。转子42的上部装有上部平衡器43,转 子42的下部装有下部平衡器44,以平衡全体回转部件的离心力。压縮部3在上方设有高段侧压縮部32,在下方设有低段侧压縮部31,低段 侧压縮部31的排出侧和高段侧压縮部32的吸入侧通过密闭容器2外部的中间 连接管26连接,这样,构成所谓2段压縮部。下面,参照图2说明各压縮部31, 32的结构。图2是图1中低段侧压縮部31 的横截面图。高段侧压縮部32仅仅活塞位相差180度,结构相同。压縮部31设有气缸400以及圆筒状活塞420,在所述气缸400内侧形成圆 筒状气缸内腔400a,所述活塞420收纳在该气缸内腔400a内部,在气缸内腔 400a内壁和活塞420外周面之间形成制冷剂的作用空间;压縮部32设有气缸 200以及圆筒状活塞220,在所述气缸200内侧形成圆筒状气缸内腔200a,所述 活塞220收纳在该气缸内腔200a内部,在气缸内腔200a内壁和活塞220外周面 之间形成制冷剂的作用空间。在气缸200,从气缸内腔200a朝外周方向设有气缸槽200b,在气缸槽200b 内设有平板状叶片(vane) 230;在气缸400,从气缸内腔400a朝外周方向设有 气缸槽400b,在气缸槽400b内设有平板状叶片430。在叶片230和密闭容器2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240,在叶片430和密闭容 器2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440。由于所述弹簧240, 440的赋能力,叶片230, 430的前端分别与活塞220, 420的外壁滑接。由此,将作用空间划分为吸入 室V1, V2和压縮室C1,C2。下面,再次参照图l,说明压縮机l整体。在高段侧气缸200上侧设有主支 架IOO,在高段侧气缸200和低段侧气缸400之间设有中中间隔板300,在低段 侧气缸400下侧设有辅助支架500,由主支架IOO,中间隔板300和辅助支架500 封闭2个作用空间的上下部,分别成为密闭空间。在主支架100上方设有高段侧排出消音罩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体,在密闭外壳内部包含电动机及回转式压缩部;储存器,设在上述压缩机主体侧方,在上述储存器上部连接着与制冷循环连接的制冷剂回流管,在下部连接着一根与上述压缩部连接的制冷剂吸入管,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制冷剂回流管内径设为D1,上述制冷剂吸入管内径设为D2时,D2>D1。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两角尚哉上田健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