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应性强的南天竹苗木的再生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组织培养、诱导不定芽、形成胚状体、浸泡生根、移栽和定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无菌组培苗上采集叶片组织并对无菌室进行杀毒,使叶片组织在培养过程中去病毒,通过叶片组织进行再生培养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培养材料,减少了培养成本,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分裂素和生长素使叶片组织在培养过程中生长出大量不定芽,增加了新芽再生率的同时提高了培养效率,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氮和萘乙酸促进胚状体的发生,从而使南天竹新苗保持了原有品种的固有性状和特性,通过将MS培养基上生根的试管苗放置到人工基质中逐步锻炼后再栽植到土壤中,使南天竹新苗的存活率和培养成功率得到了提高。
A method of regener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bamboo seedlings with strong adap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性强的南天竹苗木的再生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苗木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适应性强的南天竹苗木的再生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南天竹又称兰竹,属毛茛目、小檗科下植物,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木本花卉种类,由于其植株优美,果实鲜艳,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常常出现在园林应用中,因其形态优越清雅,也常被用以制作盆景或盆栽来装饰窗台、门厅、会场等,另外南天竹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而被大规模培养种植;目前的南天竹培养方法主要分为播种法和分株法,而这两种方法不仅培养成功率低,还浪费土地资源,且不能有效的保持原有品种的固有性状和特性,随着近年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苗木繁殖,更是对常规植物培养技术的一次重大革命,但由于南天竹的遗传特点复杂,导致传统的组织培养技术对于火焰南天竹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培养效果较差,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应性强的南天竹苗木的再生培养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应性强的南天竹苗木的再生培养方法,该方法使用锁无关的路由表同步算法,使线程之间在同步传递消息时不会产生顺序死锁问题,并使线程能够进行复用,减少线程创建销毁开销。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适应性强的南天竹苗木的再生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组织培养先将选定的无菌组培苗和接种所需要的工具放入无菌室,再对无菌室内进行消毒除菌,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手进行酒精擦拭并用酒精灯的火焰依次对接种工具进行灼烧,接着用手术刀将无菌组培苗上的舒展的新叶除去叶尖和叶边,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新叶切割成叶片组织并迅速接种入试管内的培养基中,接种完成后用酒精灯火焰对试管管口消毒对盖好管盖,最后将装有叶片组织的试管放入培养室中进行培养;步骤二:诱导不定芽根据步骤一,在培养室培养的叶片组织由于每个叶腋中都存在腋芽,当腋芽在自然条件下长出不定芽后,先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由于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持续作用,组织上的不定芽芽不断生长分化并形成芽丛,再通过反复切割和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步骤三:形成胚状体根据步骤二,在得到不定芽后,先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氮,接着继续加入含有萘乙酸的生长素,用以诱导胚状体的发生,待胚状体发生后及时将其转移到未添加生长素的培养基上继续进行培养,用以促进胚状体的成熟和生长;步骤四:浸泡生根在通过不定芽增生途径产生的芽长成嫩枝状的试管苗后,先将试管苗切下,再将切下的无根试管苗浸泡在高浓度生长素溶液中,浸泡二十四小时后再将其取出并接种到未添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七十二小时,使浸泡后的试管苗在MS培养基上生根;步骤五:移栽根据步骤四,当MS培养基上试管苗的根原基凸起并形成短根时,先将试管苗取出并将其表面的琼脂洗去,再将洗净的试管苗移栽入含有营养素的人工基质中并在移栽后保持试管苗周围的温度不变和避免阳光直射;步骤六:定植根据步骤五,当试管苗在人工基质中经过四十八小时的培养并逐步锻炼后,将其从人工基质中取出并栽植到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完成定植。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无菌室通过紫外线灭菌灯照射进行消毒除菌,紫外线灭菌灯的照射时间为三十分钟。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培养基由无机营养物、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琼脂和赤霉素组成,其中无机营养物含有含有硝态氮、磷酸盐、硫酸盐、钾、钙盐、磷酸盐、螯合铁、碘、锰、锌、钼、铜、钴和铁。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试管中叶片组织的培养由暗培养和光培养组合进行且暗培养的时间为光培养的四倍,其中暗培养用于防止迅速分裂的愈伤细胞老化,光培养用于诱导分化。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培养基中加入的细胞分裂素为6-苄基嘌呤,浓度为5毫克/升,培养基中加入的生长素是萘乙酸,浓度为0.5毫克/升。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四中,试管苗在更换到MS培养基二十四小时后,先将试管苗的瓶口打开并在瓶口盖上两层砂布,用于试管苗通气,同时适当加强光照,以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无菌组培苗上采集叶片组织并对无菌室进行三十分钟的紫外线照射杀毒,使南天竹的叶片组织在培养过程中去病毒,从而成为无毒苗,进而便于观赏和出口,同时通过叶片组织进行再生培养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培养材料,减少了培养成本,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分裂素和生长素使叶片组织在培养过程中生长出大量不定芽,增加了新芽再生率的同时提高了培养效率,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氮和萘乙酸促进胚状体的发生,从而使南天竹新苗保持了原有品种的固有性状和特性,通过将MS培养基上生根的试管苗放置到人工基质中逐步锻炼后再栽植到土壤中,使南天竹新苗的存活率和培养成功率得到了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应性强的南天竹苗木的再生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组织培养先将选定的无菌组培苗和接种所需要的工具放入无菌室,再通过紫外线灭菌灯对无菌室进行三十分钟的照射消毒,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手进行酒精擦拭并用酒精灯的火焰依次对接种工具进行灼烧,接着用手术刀将无菌组培苗上的舒展的新叶除去叶尖和叶边,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新叶切割成叶片组织并迅速接种入试管内由无机营养物、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琼脂和赤霉素组成培养基中,其中无机营养物含有含有硝态氮、磷酸盐、硫酸盐、钾、钙盐、磷酸盐、螯合铁、碘、锰、锌、钼、铜、钴和铁,接种完成后用酒精灯火焰对试管管口消毒对盖好管盖,最后将装有叶片组织的试管放入培养室中进行暗培养和光培养,暗培养的时间为光培养的四倍,其中暗培养用于防止迅速分裂的愈伤细胞老化,光培养用于诱导分化;步骤二:诱导不定芽根据步骤一,在培养室培养的叶片组织由于每个叶腋中都存在腋芽,当腋芽在自然条件下长出不定芽后,先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其中细胞分裂素为6-苄基嘌呤,浓度为5毫克/升,生长素是萘乙酸,浓度为0.5毫克/升,由于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持续作用,组织上的不定芽芽不断生长分化并形成芽丛,再通过反复切割和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步骤三:形成胚状体根据步骤二,在得到不定芽后,先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氮,接着继续加入含有萘乙酸的生长素,用以诱导胚状体的发生,待胚状体发生后及时将其转移到未添加生长素的培养基上继续进行培养,用以促进胚状体的成熟和生长;步骤四:浸泡生根在通过不定芽增生途径产生的芽长成嫩枝状的试管苗后,先将试管苗切下,再将切下的无根试管苗浸泡在高浓度生长素溶液中,浸泡二十四小时后再将其取出并接种到未添加激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性强的南天竹苗木的再生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组织培养/n先将选定的无菌组培苗和接种所需要的工具放入无菌室,再对无菌室内进行消毒除菌,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手进行酒精擦拭并用酒精灯的火焰依次对接种工具进行灼烧,接着用手术刀将无菌组培苗上的舒展的新叶除去叶尖和叶边,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新叶切割成叶片组织并迅速接种入试管内的培养基中,接种完成后用酒精灯火焰对试管管口消毒对盖好管盖,最后将装有叶片组织的试管放入培养室中进行培养;/n步骤二:诱导不定芽/n根据步骤一,在培养室培养的叶片组织由于每个叶腋中都存在腋芽,当腋芽在自然条件下长出不定芽后,先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由于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持续作用,组织上的不定芽芽不断生长分化并形成芽丛,再通过反复切割和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n步骤三:形成胚状体/n根据步骤二,在得到不定芽后,先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氮,接着继续加入含有萘乙酸的生长素,用以诱导胚状体的发生,待胚状体发生后及时将其转移到未添加生长素的培养基上继续进行培养,用以促进胚状体的成熟和生长;/n步骤四:浸泡生根/n在通过不定芽增生途径产生的芽长成嫩枝状的试管苗后,先将试管苗切下,再将切下的无根试管苗浸泡在高浓度生长素溶液中,浸泡二十四小时后再将其取出并接种到未添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七十二小时,使浸泡后的试管苗在MS培养基上生根;/n步骤五:移栽/n根据步骤四,当MS培养基上试管苗的根原基凸起并形成短根时,先将试管苗取出并将其表面的琼脂洗去,再将洗净的试管苗移栽入含有营养素的人工基质中并在移栽后保持试管苗周围的温度不变和避免阳光直射;/n步骤六:定植/n根据步骤五,当试管苗在人工基质中经过四十八小时的培养并逐步锻炼后,将其从人工基质中取出并栽植到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完成定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性强的南天竹苗木的再生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组织培养
先将选定的无菌组培苗和接种所需要的工具放入无菌室,再对无菌室内进行消毒除菌,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手进行酒精擦拭并用酒精灯的火焰依次对接种工具进行灼烧,接着用手术刀将无菌组培苗上的舒展的新叶除去叶尖和叶边,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新叶切割成叶片组织并迅速接种入试管内的培养基中,接种完成后用酒精灯火焰对试管管口消毒对盖好管盖,最后将装有叶片组织的试管放入培养室中进行培养;
步骤二:诱导不定芽
根据步骤一,在培养室培养的叶片组织由于每个叶腋中都存在腋芽,当腋芽在自然条件下长出不定芽后,先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由于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持续作用,组织上的不定芽芽不断生长分化并形成芽丛,再通过反复切割和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
步骤三:形成胚状体
根据步骤二,在得到不定芽后,先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氮,接着继续加入含有萘乙酸的生长素,用以诱导胚状体的发生,待胚状体发生后及时将其转移到未添加生长素的培养基上继续进行培养,用以促进胚状体的成熟和生长;
步骤四:浸泡生根
在通过不定芽增生途径产生的芽长成嫩枝状的试管苗后,先将试管苗切下,再将切下的无根试管苗浸泡在高浓度生长素溶液中,浸泡二十四小时后再将其取出并接种到未添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七十二小时,使浸泡后的试管苗在MS培养基上生根;
步骤五:移栽
根据步骤四,当MS培养基上试管苗的根原基凸起并形成短根时,先将试管苗取出并将其表面的琼脂洗去,再将洗净的试管苗移栽入含有营养素的人工基质中并在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道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百思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