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阀及泵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9019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清洗阀及泵送系统,其中,清洗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阀芯,可运动地设置于阀体内,阀芯内设置有送料管和清洗管,送料管及清洗管自进料口向出料口方向延伸设置;驱动部件,设置于阀体上,并与阀芯相连接,驱动部件用于驱动阀芯运动,以使得进料口与出料口可选择地通过送料管或清洗管连通;其中,清洗管用于放置清洗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清洗阀,由于清洗阀的清洗管独立于泵送系统的整体管道之外,使得清洗管内部无充填料,因而在放置清洗部件时不需要泵送系统停机,更不需要清理清洗管弯头部分的充填料,极大的方便了清洗工作。

Cleaning valve and pump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洗阀及泵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泵送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清洗阀及一种泵送系统。
技术介绍
输送泵多用于井下充填作业,其主机布置在井上,管路从主机处接到到施工巷道,一台主机可对应多条巷道,但是每次只能对一条巷道进行施工。当施工巷道要切换时,必须将先前巷道的管道清洗干净才能切换到后续巷道,否则充填料就会在先前巷道的管道内沉积凝固,导致管道报废。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泵送系统中,一台输送泵10’对应设置有巷道A502’和巷道B504’,并在输送泵10’的出口端分别设置清洗管20’及分流阀30’,清洗管20’用于清洗管路,分流阀30’用于切换巷道。现有充填管路的清洗管20’,其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打开清洗管20’中第一管段204’的堵头202’,掏出一段管道内的充填料(必须超过弯头部分),再通过第一管段204’向管道内塞入清洗部件40’(比如海绵球、海绵柱、清洗活塞等);待清洗部件40’到位后(至少部分位于弯头部分),将第一管段204’用堵头202’封上,再打泵,高压水通过输送泵10’、清洗管20’的第二管段206’,将清洗部件40’沿着管路泵出,达到清洗管路的目的。由于输送泵10’的管道口径大,人工从清洗管20’塞入清洗部件40’时费时费力,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洗阀。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泵送系统。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洗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阀芯,可运动地设置于阀体内,阀芯内设置有送料管和清洗管,送料管及清洗管自进料口向出料口方向延伸设置;驱动部件,设置于阀体上,并与阀芯相连接,驱动部件用于驱动阀芯运动,以使得进料口与出料口可选择地通过送料管或清洗管连通;其中,清洗管用于放置清洗部件。本技术提出的清洗阀,在阀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其中,进料口与出料口设置于阀体的两端;阀体内设置有可运动的阀芯,阀芯内设置有送料管及清洗管,且送料管及清洗管自进料口向出料口方向延伸设置,清洗管用于放置清洗部件;阀体上设置有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可驱动阀芯在阀体内运动,并使得进料口与出料口可选择地通过送料管或清洗管中的一个连通。当泵送系统处于泵送状态时,进料口和出料口通过送料管相连通,此时可以输送物料;当泵送系统处于清洗状态时,进料口和出料口通过清洗管相连通,此时清洗管内的清洗部件即可对下游管路进行清洗。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清洗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驱动部件驱动阀芯运动即可,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拆卸清洗管及清理清洗管内填充料的工序,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可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清洗效率。具体地,清洗部件可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清洗装置:海绵球、海绵柱、清洗活塞等。本技术提出的清洗阀,由于清洗阀的清洗管独立于泵送系统的整体管道之外,使得清洗管内部无充填料,因而在放置清洗部件时不需要泵送系统停机,更不需要清理清洗管弯头部分的充填料,极大的方便了清洗工作。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清洗阀,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清洗口,设置于阀体上;清理口,设置于阀体上,清理口及清洗口位于进料口的两侧;在阀芯的第一工位下,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通过送料管连通,清洗管与清洗口连通;在阀芯的第二工位下,进料口与出料口通过清洗管连通,送料管与清理口相连通;驱动部件用于驱动阀芯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切换。在该技术方案中,阀体上还设置有清洗口和清理口,清洗口和清理口位于进料口的两侧。当泵送系统处于泵送状态时,阀芯处于第一工位,此时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通过送料管连通,清洗管与清洗口连通,用户可通过清洗口将清部件放置于清洗管内;当泵送系统需要清洗时,通过驱动部件将阀芯驱动至第二工位,此时进料口与出料口通过清洗管连通,送料管与清理口相连通,此时即可通过清洗部件清洗下游管路。此外,当阀芯处于第二工位时,送料管与清理口相连通。因此,在清洗部件清洗后续管道的同时,可通过清理口对送料管进行清理,保证清洗阀整体的清洁程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送料管为直管,清洗管为锥管,沿进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清洗管的过流面积减小。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送料管设置为直管,一方面可保证泵送系统的送料效率,另一方面可简化清洗阀的整体结构。将清洗管为锥管,且倾斜管朝向进料口的一端的尺寸要大于朝向进料口一端的尺寸,在流量相同的情况下,可有效提升填充料的流速,使得填充料以较快的速度流向后续管道,以提升对后续管道的清洗效率。此外,通过锥管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从大端口一侧放入清洗部件,便于用户操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清洗管朝向进料口一端的端口直径为D1,清洗管朝向出料口一端的端口直径为D2,且满足10mm≤D1-D2≤100mm。在该技术方案中,清洗管大端口的端口直径为D1,清洗管小端口的端口直径为D2,并进一步限定10mm≤D1-D2≤100mm。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清洗管的具体结构,在保证对后续管道的清洗效率的同时,使得清洗管与进料口及储出料口相匹配,保证清洗阀组件的整体结构协调,避免对其余结构的过高要求,降低清洗阀整体的设计及制造难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驱动部件包括:安装板,与阀体相连接;油缸,设置于安装板上,且油缸朝向阀芯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阀芯对应油缸的一侧设置有安装耳;连接轴,连接轴穿过安装孔及安装耳设置;其中,油缸的行程等于进料口与清洗口的距离,并等于进料口与清理口的距离。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件包括安装板、油缸及连接轴。其中,安装板设置在阀体上的连接板连接,一方面保证油缸的稳定安装,另一方面降低油缸的装配难度,避免结构干涉;油缸朝向阀芯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阀芯对应油缸的一侧位置设置有安装耳,连接轴穿过安装孔及安装耳设置,以保证油缸与阀芯的连接。当油缸处于收缩状态时,阀芯处于第一工位,清洗管与清洗口相连通,送料管分别与进料口和出料口相连通;当油缸处于伸出状态时,阀芯处于第二工位,清洗管分别与进料口和出料口相连通,送料管与清理口相连通。特别地,油缸的伸缩行程等于进料口与清洗口的距离,并等于进料口与清理口的距离,以保证油缸驱动阀芯运动到位。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阀体包括:前侧板,阀体的进料口、清洗口和清理口位于前侧板;后侧板,阀体的出料口位于后侧板,且进料口与出料口相对设置;拉杆,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前侧板和后侧板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阀体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及拉杆。其中,前侧板一侧作为清洗阀的进口端,并将阀体的进料口、清洗口和清理口设置于前侧板;后侧板一侧作为清洗阀的出口端,并将阀体的出料口设置于后侧板;此外,进料口与出料口相对设置;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前侧板及后侧板相连接,保证清洗阀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母,套设于拉杆,位于前侧板与阀芯之间,和/或位于后侧板与阀芯之间;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洗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n阀芯,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芯内设置有送料管和清洗管,所述送料管及所述清洗管自所述进料口向所述出料口方向延伸设置;/n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阀体上,并与所述阀芯相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阀芯运动,以使得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可选择地通过所述送料管或所述清洗管连通;/n其中,所述清洗管用于放置清洗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阀芯,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芯内设置有送料管和清洗管,所述送料管及所述清洗管自所述进料口向所述出料口方向延伸设置;
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阀体上,并与所述阀芯相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阀芯运动,以使得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可选择地通过所述送料管或所述清洗管连通;
其中,所述清洗管用于放置清洗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清洗口,设置于所述阀体上;
清理口,设置于所述阀体上,所述清理口及所述清洗口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两侧;
在所述阀芯的第一工位下,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通过所述送料管连通,所述清洗管与所述清洗口连通;在所述阀芯的第二工位下,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通过所述清洗管连通,所述送料管与所述清理口相连通;
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一工位和所述第二工位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料管为直管,所述清洗管为锥管,沿所述进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所述清洗管的过流面积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洗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管朝向所述进料口一端的端口直径为D1,所述清洗管朝向所述出料口一端的端口直径为D2,且满足10mm≤D1-D2≤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
安装板,与所述阀体相连接;
油缸,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油缸朝向所述阀芯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阀芯对应所述油缸的一侧设置有安装耳;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安装孔及所述安装耳设置;
其中,所述油缸的行程等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涛杨元林王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