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矸石充填液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832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矸石充填液压支架,包括底座、相互铰接的前顶梁和后顶梁,前顶梁和底座之间连接有前伸缩立柱,后顶梁和底座之间连接有后伸缩立柱,前顶梁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包括上端与前顶梁铰接的上连杆、分别铰接在上连杆下端的前连杆和后连杆,前连杆和后连杆的另外一端均与底座铰接,上连杆的下端位于其上端的前方,上连杆与前顶梁的后端或者后顶梁的前端之间铰接有平衡千斤顶,平衡千斤顶与前顶梁或后顶梁的铰接位置位于前伸缩立柱、后伸缩立柱之间。通过平衡千斤顶的伸缩,使前、后顶梁和巷道顶部紧密贴合,由于省去了大型中立柱,降低了液压支架的制造成本,减轻支架重量,同时也简化了顶梁和底座之间的结构。

A hydraulic support filled with Gang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矸石充填液压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矸石充填液压支架。
技术介绍
充填采矿法作为煤炭开采的一个重要形式,在煤炭开采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的提高煤炭回采率,充分利用资源,有效控制地压,减少或消除地表沉降及可在“三下”开采等优点,此外,采空区可以用废石来充填,以减少矸石等废物的堆放及环境污染,改善矿区周围生态环境。在充填采矿中,液压支架是一种常用工具,通常以高压液体为动力,由若干液压元件与金属结构件按着一定的连接方式组成的一种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结构件是一个支架承载元件,通常来讲,液压支架与采煤机、刮板输送机配套使用,在采煤工作面上设置采煤支护液压支架和充填液压支架,采煤支护液压支架对采煤空间的顶板进行支护,起着管理顶板隔离围岩、维护作业空间的作用,充填液压支架与前、后部刮板输送机配套使用,能自行前移,推进采煤工作面,满足对后方采空区进行连续充填作业。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073582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支护充填一体化六柱液压支架,其中,其前顶梁和后顶梁铰接,上连杆的上端铰接在前顶梁后部,前立柱、中立柱均铰接在前顶梁和底座之间。液压支架在使用时,通过前、中、后立柱的伸缩来调整前、后顶梁接触巷道的顶部,其中前立柱和中立柱配合可以实现前顶梁紧密接触巷道顶部,在此过程中,通过后立柱的伸缩可以实现后顶梁紧密接触巷道顶部。不难发现,上述液压支架中,由于设置有前、中、后三组立柱,各组立柱都连接于顶梁和底座之间,立柱整体规格较大,配备成本高,进而造成整个液压支架的制造成本比较高,整体重量较大,且顶梁和底座之间的结构也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样能够调整前、后顶梁紧密接触巷道顶部,但是整体制造成本低、重量轻、顶梁和底座之间的结构能够得到简化的矸石充填液压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矸石充填液压支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矸石充填液压支架,包括底座、相互铰接的前顶梁和后顶梁,前顶梁和底座之间连接有前伸缩立柱,后顶梁和底座之间连接有后伸缩立柱,前顶梁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包括上端与前顶梁铰接的上连杆、分别铰接在上连杆下端的前连杆和后连杆,前连杆和后连杆的另外一端均与底座铰接,上连杆的下端位于其上端的前方,上连杆与前顶梁的后端或者后顶梁的前端之间铰接有平衡千斤顶,平衡千斤顶与前顶梁或后顶梁的铰接位置位于前伸缩立柱、后伸缩立柱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上连杆的下端位于其上端的前方,说明四连杆机构是反四连杆结构,通过在上连杆与前顶梁的后端或者后顶梁的前端之间连接的平衡千斤顶,取消了中立柱的设置,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前、后伸缩立柱控制前顶梁和后顶梁升降,当前顶梁和后顶梁接触到巷道顶部后,通过平衡千斤顶的伸缩,可以使前、后顶梁分别以前、后伸缩立柱的上端为转动中心发生转动,进而对前、后顶梁的姿态进行微调,消除顶梁和巷道顶部之间的间隙,使前、后顶梁和巷道顶部紧密贴合。由于省去了大型中立柱,并且上连杆距离前顶梁的后端或者后顶梁的前端的距离较小,所配置的平衡千斤顶规格相应的也比较小,因此,相比于设置中立柱而言,设置平衡千斤顶可以降低液压支架的制造成本,减轻支架重量,同时也简化了顶梁和底座之间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杆、前顶梁和后顶梁三者通过一根铰接轴同时铰接,所述平衡千斤顶连接在上连杆与后顶梁的前端之间。通过一根铰接轴实现对上连杆、前顶梁和后顶梁三者的同时铰接,即上连杆连接在了前顶梁和后顶梁的铰接位置处,这样就不需要在前顶梁上另外设置用于铰接上连杆的铰接结构,简化了前顶梁的结构,从而可以节省制造成本;控制平衡千斤顶的伸缩可由后顶梁间接带动前顶梁移动,进一步提升了矸石充填液压支架操作的灵活性。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杆呈Y型,Y型的上连杆包括上部的两个分支连杆,上连杆通过两个分支连杆与前顶梁和后顶梁同时铰接。Y型分支连杆实现了上连杆与前顶梁和后顶梁的同时铰接,节省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也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进一步地,所述平衡千斤顶连接在上连杆与后顶梁的前端之间。由于上连杆的上端和前顶梁铰接,当平衡千斤顶的另外一端与后顶梁的前端铰接时,通过平衡千斤顶的伸缩带动后顶梁移动,进而间接带动前顶梁移动,这样前顶梁和后顶梁移动起来比较灵活。进一步地,底座的后端连接有捣实结构,捣实结构包括摆梁和设置在摆梁后端的推矸挡板,摆梁和后顶梁之间连接有摆梁千斤顶。通过摆梁千斤顶的伸缩来控制摆梁绕着摆梁与底座的铰接点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了摆梁的推矸挡板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捣实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矸石充填液压支架的整体结构图;附图标记:1-底座,2-前立柱,3-后立柱,4-前顶梁,5-后顶梁,6-上连杆,7-前连杆,8-后连杆,9-平衡千斤顶,10-护帮,11-护帮千斤顶,12-后刮板,13-溜槽槽板,14-后刮板千斤顶,15-摆梁,151-压实千斤顶,16-推矸挡板,17-摆梁千斤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矸石充填液压支架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矸石充填液压支架采用反四连杆结构,包括底座1、相互铰接在一起的前顶梁4和后顶梁5,其中,底座1为H形结构,包括两个平行的小底座和中部的箱形横档,中部箱形横档下部悬空,连接两个平行小底座。底座1和前顶梁4之间连接有前立柱2,底座1和后顶梁5之间连接有后立柱3,前立柱2和后立柱3均为伸缩立柱,具体的,前立柱2一端与前顶梁4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的前端连接,后立柱3一端与后顶梁5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的后端连接。前顶梁4、后顶梁5均为钢板拼装箱体结构,前顶梁4、后顶梁5分别用来支撑巷道顶部的前后两侧。前顶梁4的后端与后顶梁5的前端通过一根铰接轴实现铰接,同时铰接的还有上连杆6,上连杆6采用高强度箱体焊接结构,上连杆6为Y型结构,上连杆6的上部具有两个分支连杆,上连杆6通过两个分支连杆与前顶梁4和后顶梁5同时铰接。上连杆6的下部铰接有前连杆7和后连杆8,前连杆7和后连杆8的另一端均与底座1的中部箱形横档铰接;上连杆6、前连杆7、后连杆8以及底座1两两铰接从而形成四连杆机构,并且上连杆6的下端位于其上端的前方,因此构成的四连杆机构是反四连杆结构。在上连杆6与后顶梁5的前端之间铰接有平衡千斤顶9,控制平衡千斤顶9的伸缩,可以使前、后顶梁分别以前、后伸缩立柱的上端为转动中心发生转动,进而对前、后顶梁的姿态进行微调,以消除前、后顶梁与巷道顶部之间较大的间隙,使得前、后顶梁与巷道顶部的贴合更为紧密,对巷道提供更强的支护作用力。在前顶梁4的前端铰接有护帮10,护帮10的设置对前顶梁4的前端起到支护作用并可防止因煤壁变形而出现片帮现象,当发生冒落或者梁端距过大时,护帮10可上翻对煤壁上方顶板进行临时支护,护帮10的后端与前顶梁4之间通过铰接安装有护帮千斤顶11,控制护帮千斤顶11的伸缩,可以调节护帮10与煤壁之间的距离,进而起到支撑护帮10的作用。除护帮10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矸石充填液压支架,包括底座、相互铰接的前顶梁和后顶梁,前顶梁和底座之间连接有前伸缩立柱,后顶梁和底座之间连接有后伸缩立柱,前顶梁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包括上端与前顶梁铰接的上连杆、分别铰接在上连杆下端的前连杆和后连杆,前连杆和后连杆的另外一端均与底座铰接,上连杆的下端位于其上端的前方,其特征在于:上连杆与后顶梁的前端之间铰接有平衡千斤顶,平衡千斤顶与后顶梁的铰接位置位于前伸缩立柱、后伸缩立柱之间,所述上连杆、前顶梁和后顶梁三者通过一根铰接轴同时铰接,所述底座的后端连接有捣实结构,捣实结构包括摆梁和设置在摆梁后端的推矸挡板,摆梁和后顶梁之间连接有摆梁千斤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矸石充填液压支架,包括底座、相互铰接的前顶梁和后顶梁,前顶梁和底座之间连接有前伸缩立柱,后顶梁和底座之间连接有后伸缩立柱,前顶梁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包括上端与前顶梁铰接的上连杆、分别铰接在上连杆下端的前连杆和后连杆,前连杆和后连杆的另外一端均与底座铰接,上连杆的下端位于其上端的前方,其特征在于:上连杆与后顶梁的前端之间铰接有平衡千斤顶,平衡千斤顶与后顶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磊郑永强崔永亮陈素芳王易玮李成圆刘晓博梁凯辉侯腾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四维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