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808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底板纤维混凝土层,底板纤维混凝土层上设置有后浇层;底部纤维混凝土层包括水泥、粉煤灰、硅灰、砂、减水剂、钢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及水;后浇层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将混杂混凝土板设置在下部受拉区,有效发挥了混杂混凝土的抗拉强强度高及延性好的优势,上部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压,充分发挥了两种混凝土的特性;通过在混杂纤维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有效增强了混凝土后期强度和韧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既降低了叠合板的厚度,减轻自重,同时,节约成本,制作过程简单,便于应用推广。

A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precast composite pla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大型基础设施对混凝土的施工和耐久性要求非常高,由于这些工程地处野外,施工条件恶劣,工程进度的效率和连续性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现如今,人工费上涨,混凝土技术熟练工人正变得越来越少,传统的振捣密实施工会给居民带来噪声干扰并可能带来麻烦,所有这些问题都期待着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一个更大突破。预制叠合板依靠其自身优良的施工性能,可以像工业化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做到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且利于施工等特点,将会成为今后国家大型建设的主要建筑材料。随着建筑材料的进步和发展,混凝土逐渐向高强度、高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上建筑、高级公路等建设中。然而,混凝土自身弱点阻碍了它的应用范围,其主要弱点是: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脆性也增加,往往呈无明显征兆的脆性破坏,这对大型复杂的混凝土结构而言,增添了许多不安全因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纤维混凝土层(1),底板纤维混凝土层(1)上设置有后浇层(2);底部纤维混凝土层(1)包括水泥、粉煤灰、硅灰、砂、减水剂、钢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及水;后浇层(2)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纤维混凝土层(1),底板纤维混凝土层(1)上设置有后浇层(2);底部纤维混凝土层(1)包括水泥、粉煤灰、硅灰、砂、减水剂、钢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及水;后浇层(2)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水泥、粉煤灰、硅灰、砂、减水剂、钢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及水的重量比为(670-718):(165-180):(110-120):(1140-1180):(24-25):(112-124):(2.8-3.2):(180-19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底板纤维混凝土层(1)的厚度为10-12mm,上部混凝土层(2)的厚度为70-7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钢纤维采用12-14mm带端钩钢纤维,直径为0.18-0.22mm,长径比为54.5-77.8;钢纤维在底部纤维混凝土层中的体积分数为1.4%-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纤维采用REC-15×12型聚乙烯醇纤维,长度为11-13mm,伸长率为6.0%-7.0%,直径为0.03-0.05mm,抗拉强度为1520-1590MPa,弹性模量为38-45GPa,聚乙烯醇纤维在底部纤维混凝土中的体积分数为0.2%-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为350-400m2/㎏,28天抗压强度为46-57MPa,28天抗折强度为8.2-9.2MPa;粉煤灰采用I级粉煤灰,比表面积320-385m2/㎏,细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婧梁兴文张辉翟天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