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砼管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80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砼管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筋砼管及其制造工艺;由下述原料组成:硅酸盐水泥、矿粉、火山渣、粉煤灰陶粒、石棉纤维、偏高岭土、减水剂、细河砂、碎石、缓凝剂、保水剂、甲酸钙、早强剂和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的钢筋砼管相比较于传统的钢筋砼管具有更好的承载力,其质量也更好;再者,以甲酸钙和早强剂作为制备钢筋砼管的原料,其中早强剂和甲酸钙之间相互协同,能显著地提高了钢筋砼管的使用寿命;此外,石棉纤维、矿粉和保水剂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筋砼管的膨胀系数,减小其表面开裂现象的发生,保证了钢筋砼管的质量。

A reinforced concrete pipe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砼管及其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砼管制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筋砼管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钢筋砼管是用水泥跟钢筋为材料,运用电线杆离心力的原理制造的一种预置管道。钢筋砼管可以作为城市建设建基中下水管道,可以排污水,防汛排水,以及一些特殊厂矿里使用的上水管和农田机井。一般分为:平口钢筋混凝土钢筋砼管、柔性企口钢筋混凝土钢筋砼管、承插口钢筋混凝土钢筋砼管、F型钢承口钢筋砼管、平口套环接口钢筋砼管、企口钢筋砼管等。现有工艺制造出的钢筋砼管虽然能基本上满足工程领域的需要,但是其本身的抗开裂性能较差,承载力也相对较低。基于此种情况,提供一种新的钢筋砼管及其制造工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砼管,其优点在于:承载力强,抗开裂性能好和膨胀系数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筋砼管的膨胀系数,减小其表面开裂现象的发生,保证了钢筋砼管的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砼管,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硅酸盐水泥500-700份、矿粉150-200份、火山渣100-150份、粉煤灰陶粒70-100份、石棉纤维160-250份、偏高岭土50-70份、减水剂15-40份、细河砂140-180份、碎石70-100份、缓凝剂6-30份、保水剂8-30份、甲酸钙4-25份、早强剂5-20份和水350-50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以琥珀酸酐、柠檬酸和端烯基聚氧乙烯醚为原料制备新型减水剂,使得水泥颗粒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体系中从而保证了制造的钢筋砼管品质的均一性。在浇筑钢筋砼管的过程中通过向原料中加入适量的强碱溶液,能使得水泥表面形成一层致密且难容的保护层,阻止了水分子进入,同时也阻碍了水泥的正常水化作用,从而使得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分散和坍落度保持能力,且水泥适应性强。因此,也使得浇筑出的钢筋砼管相比较于传统的钢筋砼管具有更好的承载力,其质量也更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矿粉为锂辉石粉和堇青石粉按照重量比3-5:1-3混合制备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锂辉石粉和堇青石的混合物作为制备钢筋砼管的原料,两者相互协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筋砼管的膨胀系数,减小其表面开裂现象的发生,保证了钢筋砼管的质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凝剂选用锌盐或磷酸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凝剂的使用延长了浇筑浆料的水化硬化时间,使浇筑浆料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从而调节浇筑浆料的凝结时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水剂选用聚丙烯酰胺或羟乙基甲基增强纤维素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水剂、石棉纤维和矿粉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筋砼管的膨胀系数,减小其表面开裂现象的发生,保证了钢筋砼管的质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早强剂选用三乙醇胺或尿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早强剂的使用能加速浇筑浆料的水化速度,从而缩短了制备钢筋砼管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制备钢筋砼管的效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水剂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按重量比m(琥珀酸酐):m(浓盐酸):m(甲醛):m(柠檬酸):m(端烯基聚氧乙烯醚)=95-105:110-120:45-55:20-30:35-40准确称取琥珀酸酐、浓盐酸、甲醛、柠檬酸和端烯基聚氧乙烯醚,然后将琥珀酸钠和柠檬酸投入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中缓慢加入浓盐酸,待浓盐酸加入完毕后将反应釜内的温度控制在130-140℃,并在此温度下反应3-5h,所得反应釜内的混合物记为混合组分;b、待上述反应结束后,在自然条件下将反应釜内的温度降至100-110℃,然后相反应釜中的混合组分中缓慢滴加称取好的甲醛,待甲醛滴加完毕后再将端烯基聚氧乙烯醚加入反应釜中,机械搅拌5-10min,然后在100-110℃的条件下保温反应5-8h;c、向反应结束后的反应釜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以120-200r/min的速率搅拌3-5min;然后调节反应釜内混合组分的pH至中性,出料后即得减水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以甲酸钙和早强剂作为制备钢筋砼管的原料,其中早强剂和甲酸钙之间相互协同,不仅能大幅度提高钢筋砼管浇筑时早期强度的发展速率及其早期强度,又能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带来好处。另外,两者与减水剂相互配合不仅能起到很好的早强效果,又能避免某些早强组分引起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的问题,显著地提高了钢筋砼管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b中机械搅拌的速率为240-420r/min。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此搅拌速率对反应釜内的混合物进行机械搅拌,能增大琥珀酸酐、柠檬酸和端烯基聚氧乙烯醚之间的碰撞几率,保证了减水剂的制备效率,缩短了其制备时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c中调节pH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8-1.2mol/L。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氢氧化钠溶液的使用用于中和反应釜内的多余浓盐酸,减小浓盐酸对制备出的减水剂质量的影响,保证减水剂的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砼管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在钢筋存放、加工区利用1T卷扬机将φ6圆钢拉直,并加工成勾筋,φ8的冷拉带肋钢筋为定尺,不用加工;S2、将加工后的钢筋半成品运至钢筋制作区,进行钢筋的制作、焊接,焊接时采用滚焊机进行环向筋的制作和加工;S3、在钢筋笼加工完成后,将钢筋笼运至砼管道制作位置,打磨后将外模进行拼装,安好砂浆垫片,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然后将其用龙门吊吊装止悬滚机上;其中检查内容包括检查模板的接缝处是否严密;S4、根据上述各原料之间的重量配比,将减水剂、矿粉和甲酸钙加入到水中,并用超声波分散器以30-40kHz的频率进行超声分散5-10min,然后将剩余原料分别加入其中,并用搅拌器对其进行均匀、充分地搅拌,搅拌结束后依照现有工艺将所得混合物料进行砼的浇筑;S5、对步骤S4中浇筑的砼管进行拆模处理,拆模后进行蒸汽养护,根据实际情况在砼制造区附近,设置相应的养护池,由龙门吊吊装至养护池中,养护池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并用蒸汽锅炉进行增温保湿。砼出池后,对其进行喷雾养护,养护天数≥28天;S6、砼管养护后对其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后通过龙门吊运至砼管存放区进行堆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工艺不仅能大幅度提高钢筋砼管浇筑时早期强度的发展速率及其早期强度,又能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带来好处。另外,两者与减水剂相互配合不仅能起到很好的早强效果,又能避免某些早强组分引起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的问题,显著地提高了钢筋砼管的使用寿命。此外,石棉纤维、矿粉和保水剂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筋砼管的膨胀系数,减小其表面开裂现象的发生,保证了钢筋砼管的质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以琥珀酸酐、柠檬酸和端烯基聚氧乙烯醚为原料制备新型减水剂,其中柠檬酸在电离出3个氢离子后其本身带有较多的负电荷,这些负电荷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砼管,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硅酸盐水泥500-700份、矿粉150-200份、火山渣100-150份、粉煤灰陶粒70-100份、石棉纤维160-250份、偏高岭土50-70份、减水剂15-40份、细河砂140-180份、碎石70-100份、缓凝剂6-30份、保水剂8-30份、甲酸钙4-25份、早强剂5-20份和水350-50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砼管,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硅酸盐水泥500-700份、矿粉150-200份、火山渣100-150份、粉煤灰陶粒70-100份、石棉纤维160-250份、偏高岭土50-70份、减水剂15-40份、细河砂140-180份、碎石70-100份、缓凝剂6-30份、保水剂8-30份、甲酸钙4-25份、早强剂5-20份和水350-5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为锂辉石粉和堇青石粉按照重量比3-5:1-3混合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凝剂选用锌盐或磷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剂选用聚丙烯酰胺或羟乙基甲基增强纤维素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早强剂选用三乙醇胺或尿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按重量比m(琥珀酸酐):m(浓盐酸):m(甲醛):m(柠檬酸):m(端烯基聚氧乙烯醚)=95-105:110-120:45-55:20-30:35-40准确称取琥珀酸酐、浓盐酸、甲醛、柠檬酸和端烯基聚氧乙烯醚,然后将琥珀酸钠和柠檬酸投入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中缓慢加入浓盐酸,待浓盐酸加入完毕后将反应釜内的温度控制在130-140℃,并在此温度下反应3-5h,所得反应釜内的混合物记为混合组分;
b、待上述反应结束后,在自然条件下将反应釜内的温度降至100-110℃,然后相反应釜中的混合组分中缓慢滴加称取好的甲醛,待甲醛滴加完毕后再将端烯基聚氧乙烯醚加入反应釜中,机械搅拌5-10min,然后在100-110℃的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进生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明威建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