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644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属于船舶建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半船结构的合拢处安装第一限位机构,第二半船结构的合拢处安装第二限位机构,通过绞车将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依次拉入坞室内,启动第一坞壁、第二坞壁和后坞壁上的导向机构,将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推动至合拢位置,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将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固定在一起,先焊接水线以上的合拢缝,然后启动合拢装置,将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的合拢处和坞室内的水分隔开,将合拢处的水抽干,然后对合拢缝进行焊接打磨和涂装作业,快速完成整船的合拢建造。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合理利用船坞资源,提高半船合拢的效率。

A method of half ship closing based on d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建造
,涉及一种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
技术介绍
在船舶建造中,船舶建造周期是一个船厂建造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与交船、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缩短船舶建造周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缩短船台或船坞周期。但现有船坞建造船舶的方式单一,利用船坞上的龙门吊,将总段吊入船坞内,然后将各个总段拼接起来,再对船上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然后打开往船坞内注水,打开坞门,将船舶拉出船坞,再关上坞门,将船坞内的水排干,吊装下一个船的总段,整个建造过程占用船坞的时间较长,没有合理利用船坞资源。如果将整船分为两个半船搭载建造能有效提高船坞利用率,目前两个半船在干船坞内合拢对接,需要将船坞内的水抽干,再进行合拢,然后再向船坞内注水,拖船出坞,延长了船坞的使用周期,使得船厂的经济效率得不到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能够合理利用船坞资源,提高半船合拢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所述半船合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第一半船结构的合拢处安装若干个第一限位机构,第二半船结构的合拢处安装若干个第二限位机构,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若干个第二限位机构一一对应,当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合拢时,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和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机构配合能够将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固定在一起;S2、向坞室内注水,使坞室内的水位和外界水位齐平,打开坞门,通过船坞本体两侧的绞车将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依次拉入坞室内,关闭坞门;S3、启动第一坞壁、第二坞壁和后坞壁上的导向机构,同时将坞室内的部分水排出,使导向机构接触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在绞车和导向机构的作用下,推动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移动至合拢位置;S4、利用液压拉紧器将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拉拢,然后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将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固定在一起,检查对水线以上合拢缝的间隙,对水线以上结构的合拢缝进行焊接打磨;S5、启动合拢装置,将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的合拢处和坞室内的水分隔开,将合拢处的水抽干,再进行烘干处理,最后对合拢缝进行焊接打磨和涂装作业,完成两个半船的整船大合拢。在上述的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底座固设在第一半船结构的合拢处,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伸出第一半船结构且侧边上开设有缺口槽;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竖直固设在第二半船结构的合拢处,所述限位柱横截面的尺寸小于缺口槽的宽度,当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对接后,所述限位柱移动至缺口槽内。在上述的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中,所述第一坞壁、第二坞壁和后坞壁上均设有若干个第一盲孔,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若干个导向结构,若干个所述第一盲孔和若干个导向结构一一对应,所述导向结构设置在相对应的第一盲孔内,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四液压油缸,所述第四液压油缸水平固设在第一盲孔的底部;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盲孔内,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和第四液压油缸活塞杆的端部固连,另一端伸出第一盲孔且端部设有缺口;滚轮,所述滚轮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缺口内,所述转轴的轴向和坞底相垂直,所述滚轮的轮面超出第一滑块的端面。在上述的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中,所述合拢装置包括:U型槽,所述U型槽设置在船坞本体内,所述U型槽包括开设在第一坞壁上的第一凹槽、开设在第二坞壁上的第二凹槽和开设在坞底上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下端均与第三凹槽相连通;底板,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竖直固设有若干个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活塞杆的端部与底板的下侧面固连;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左右滑动设置在底板的左侧,所述第一移动板和底板密封连接;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竖直固设在底板的左侧,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一移动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液压油缸;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左右滑动设置在底板的右侧,所述第二移动板和底板密封连接;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竖直固设在底板的右侧,所述第二固定板和第二移动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三液压油缸;两个密封机构,两个所述密封机构分别设置在底板的前后两侧,当底板向上移动,并且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相向移动时,至少有一个位置,两个所述密封机构能够将第以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的合拢处与坞室内的水隔开,使两个密封机构和第一半船结构和第二半船结构之间形成隔舱;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第一移动板上,所述排水机构能够将隔舱内的水排出至坞室内。在上述的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中,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两个第三封板,两个所述第三封板平行固设在底板上,所述第三封板和坞室的横截面平行,所述第三封板的上侧边固设有第三橡胶条;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底板的上侧面上且位于两个第三封板之间,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和坞室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呈L型,所述第一封板外侧的一直角边固连在第一移动板靠近坞室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封板外侧的另一直角边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第一封板和底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封板内侧的两个直角边圆弧过渡,所述第一封板内侧的两个直角边上固设有第一橡胶条,当第一封板向坞室内滑动时,至少有一个位置,位于第一封板水平直角边上的第一橡胶条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三橡胶条相接触;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呈L型,所述第二封板外侧的一直角边固连在第二移动板靠近坞室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封板外侧的另一直角边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第二封板和底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封板内侧的两个直角边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封板内侧的两个直角边上固设有第二橡胶条,当第二封板向坞室内滑动时,至少有一个位置,位于第二封板水平直角边上的第二橡胶条的两个侧面和第三橡胶条相接触。在上述的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中,所述第三橡胶条横截面的下端设有下斜切口,两个所述第三橡胶条的下切斜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橡胶条和第二橡胶条的横截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所述第三橡胶条的顶部到底板的距离大于第一橡胶条的顶部到底板的距离,所述第三橡胶条的顶部到底板的距离大于第二橡胶条的顶部到底板的距离。在上述的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中,所述排水机构包括:电动水泵,所述电动水泵固设在第一移动板的顶部,所述电动水泵的吸水口通过管子与隔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电动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子与坞室相连。在上述的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中,位于两个第一封板之间的两个第三封板的相对侧面上均设有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内设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在上述的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中,所述第二移动板的顶部固设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正对两个第二封板之间。在上述的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中,所述坞底设有两个第二盲孔,两个所述第二盲孔分别位于第三凹槽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盲孔内上下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船合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在第一半船结构(8)的合拢处安装若干个第一限位机构,第二半船结构(84)的合拢处安装若干个第二限位机构,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若干个第二限位结构一一对应,当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合拢时,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和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机构配合能够将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固定在一起;/nS2、向坞室(16)内注水,使坞室(16)内的水位和外界水位齐平,打开坞门(14),通过船坞本体(1)两侧的绞车(91)将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依次拉入坞室(16)内,关闭坞门(14);/nS3、启动第一坞壁(11)、第二坞壁(12)和后坞壁(13)上的导向机构,同时将坞室(16)内的部分水排出,使导向机构接触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在绞车(91)和导向机构的作用下,推动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移动至合拢位置;/nS4、利用液压拉紧器(85)将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拉拢,然后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将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固定在一起,检查对水线以上合拢缝的间隙,对水线以上结构的合拢缝进行焊接打磨;/nS5、启动合拢装置,将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的合拢处和坞室(16)内的水分隔开,将合拢处的水抽干,再进行烘干处理,最后对合拢缝进行焊接打磨和涂装作业,完成两个半船合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船合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半船结构(8)的合拢处安装若干个第一限位机构,第二半船结构(84)的合拢处安装若干个第二限位机构,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若干个第二限位结构一一对应,当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合拢时,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和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机构配合能够将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固定在一起;
S2、向坞室(16)内注水,使坞室(16)内的水位和外界水位齐平,打开坞门(14),通过船坞本体(1)两侧的绞车(91)将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依次拉入坞室(16)内,关闭坞门(14);
S3、启动第一坞壁(11)、第二坞壁(12)和后坞壁(13)上的导向机构,同时将坞室(16)内的部分水排出,使导向机构接触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在绞车(91)和导向机构的作用下,推动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移动至合拢位置;
S4、利用液压拉紧器(85)将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拉拢,然后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将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固定在一起,检查对水线以上合拢缝的间隙,对水线以上结构的合拢缝进行焊接打磨;
S5、启动合拢装置,将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的合拢处和坞室(16)内的水分隔开,将合拢处的水抽干,再进行烘干处理,最后对合拢缝进行焊接打磨和涂装作业,完成两个半船合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81),所述限位板(81)通过底座(811)固设在第一半船结构(8)的合拢处,所述限位板(81)的一侧伸出第一半船结构(8)且侧边上开设有缺口槽(812);
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柱(82),所述限位柱(82)竖直固设在第二半船结构(84)的合拢处,所述限位柱(82)横截面的尺寸小于缺口槽(812)的宽度,当第一半船结构(8)和第二半船结构(84)对接后,所述限位柱(82)移动至缺口槽(8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坞壁(11)、第二坞壁(12)和后坞壁(13)上均设有若干个第一盲孔(6),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若干个导向结构,若干个所述第一盲孔(6)和若干个导向结构一一对应,所述导向结构设置在相对应的第一盲孔(6)内,所述导向结构包括:
第四液压油缸(62),所述第四液压油缸(62)水平固设在第一盲孔(6)的底部;
第一滑块(61),所述第一滑块(61)滑动设置在第一盲孔(6)内,所述第一滑块(61)的一端和第四液压油缸(62)活塞杆的端部固连,另一端伸出第一盲孔(6)且端部设有缺口(611);
滚轮(612),所述滚轮(612)通过转轴(613)转动设置在缺口(611)内,所述转轴(613)的轴向和坞底(15)相垂直,所述滚轮(612)的轮面超出第一滑块(61)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船坞的半船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拢装置包括:
U型槽,所述U型槽设置在船坞本体(1)内,所述U型槽包括开设在第一坞壁(11)上的第一凹槽(111)、开设在第二坞壁(12)上的第二凹槽(121)和开设在坞底(15)上的第三凹槽(151),所述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的下端均与第三凹槽(151)相连通;
底板(2),所述第三凹槽(151)的底部竖直固设有若干个第一液压油缸(21),所述第一液压油缸(21)活塞杆的端部与底板(2)的下侧面固连;
第一移动板(31),所述第一移动板(31)左右滑动设置在底板(2)的左侧,所述第一移动板(31)和底板(2)密封连接;
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竖直固设在底板(2)的左侧,所述第一固定板(3)和第一移动板(31)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液压油缸(32);
第二移动板(41),所述第二移动板(41)左右滑动设置在底板(2)的右侧,所述第二移动板(41)和底板(2)密封连接;
第二固定板(4),所述第二固定板(4)竖直固设在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祥华夏小浩李移山沈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