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罐旋流布水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污水主管、配水管以及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设置有喷嘴,所述布水管设置为多根且呈环形设置,多根布水管的长度方向均朝向同一构造圆圆心;多根布水管上的所述喷嘴均倾斜朝下设置且均朝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设置;相邻两根布水管之间倾斜设置有用于将喷嘴喷出的污水倾斜向上导流的导流板,通过设置导流板,配合倾斜朝下设置的喷嘴,可以使得污水倾斜向上运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污水向上流动的速率,上升流速越大,流体越容易呈现出湍流状态,而湍流状态下传质效率远高于层流状态,使得厌氧罐污水中有机物与微生物接触更充分。
A swirling water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anaerobic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罐旋流布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厌氧罐旋流布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废水厌氧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目前主要是在厌氧罐中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因为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在水中是不能自主运动的,因此需要用布水器把带有有机物的污水均匀地布放到这些微生物附近,以提高生物分解效率。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现有污水处理用的厌氧反应器其结构中的布水系统多采用环式盘管,在盘管上开设一个或多个出水孔,这种布水方式只产生纵向,即上下方向的搅动,容易形成“沟流”和“短路”,污泥与废水不能均匀的混合,长期运行后,出水孔也容易出现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实际运用中布水装置设置不合理,导致厌氧罐污水中有机物与微生物接触不充分这一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厌氧罐旋流布水装置,其能够使污水在厌氧罐中充分地流动,提升污水中有机物与微生物的接触概率,提高生物分解效率,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厌氧罐旋流布水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污水主管、配水管以及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设置有喷嘴,所述布水管设置为多根且呈环形均匀排布设置,多根布水管的长度方向均朝向同一构造圆圆心;多根布水管上的所述喷嘴均倾斜朝下设置且均朝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设置;相邻两根布水管之间倾斜设置有用于将喷嘴喷出的污水倾斜向上导流的导流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污水主管进入到配水管中,而后经均匀排布设置的布水管流出,实现污水的均匀释放;在污水进入到厌氧罐中后,污水直接经喷嘴冲击到厌氧罐底部或导流板上,倾斜向上流动,由此既避免了下落的污泥堵塞喷嘴,又能够使得污水呈螺旋上升,并且由于导流板的存在,在灌注污水时可以适当提升污水的流速,由此能够提升污水的上升流速。上升流速越大,流体越容易呈现出湍流状态,而湍流状态下传质效率远高于层流状态,使得厌氧罐污水中有机物与微生物接触更充分。进一步的,所述配水管与所述布水管一一对应设置,配水管与布水管相接处均位于所述布水管的中部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各个喷嘴处的静态压,使得各个喷嘴喷出的污水速率能够大致相等,同时配水管与布水管的连接点位设置于布水管的中部,能够使得污水中的污泥分配更均匀,避免大量污泥堵塞其中的部分喷嘴。进一步的,一所述布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喷嘴,多个所述喷嘴沿所述布水管的排布密度逐渐增大,且所述布水管喷嘴排布密度较小的一端靠近所述构造圆圆心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避免污水过于集中在厌氧罐的中部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的数量为8根且绕所述构造圆圆心位置呈“米”字型排布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配水管对应设置为8根且呈“米”字型设置,所述污水主管与各根配水管相连通;或所述配水管包括呈圆环形设置的配水主管以及连通各个布水管与配水主管的配水分管;或所述配水管对应设置为8根且分别穿出到厌氧罐罐体外部与污水主管相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将污水主管中的污水更加均匀地分配到各个配水管中。进一步的,所述厌氧罐罐体外部与污水主管相连通设置有配水器,8根穿出到厌氧罐罐体外部的配水管与所述配水器相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厌氧罐罐体外部的配水器将污水主管中的水体均匀分配到各个配水管中。进一步的,所述污水主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进入到厌氧罐罐体中污水的通断。进一步的,所述配水管上位于厌氧罐罐体内部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或所述配水管上位于配水器与厌氧罐罐体之间依次设置有常开阀和第二控制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方便的控制部分布水管或全部布水管的污水流量,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进入到厌氧罐中污水的量和流速。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固定设置于厌氧罐罐底,与厌氧罐罐底之间所成角度为20°~4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倾斜向上流动的污水能够达到最佳的混合状态。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活动设置于厌氧罐罐底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弹性回复件;当所述弹性回复件弹性势能最小时,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厌氧罐罐底之间所成角度为20°~4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由于喷嘴堵塞或供水水压发生波动时,上述方案中的弹性回复件可以利用自身的弹性势能,稳定污水上升的水流角度和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设置导流板,配合倾斜朝下设置的喷嘴,可以使得污水倾斜向上运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污水向上流动的速率,上升流速越大,流体越容易呈现出湍流状态,而湍流状态下传质效率远高于层流状态,使得厌氧罐污水中有机物与微生物接触更充分;(2)通过将喷嘴倾斜朝下设置,能够冲刷聚集在厌氧罐底部的污泥,使之能够充分地上升并与污水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此外,还能够避免下落的污泥堵塞喷嘴。附图说明图1为本旋流布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旋流布水装置的俯视图(一);图3为本旋流布水装置的俯视图(二);图4为本旋流布水装置的俯视图(三);图5为水流经喷嘴流出后由导流板倒流的示意图(一);图6为水流经喷嘴流出后由导流板倒流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1、污水主管;2、配水管;3、布水管;4、喷嘴;5、厌氧罐;6、导流板;7、第一控制阀;8、第二控制阀;9、弹性回复件;10、常开阀;11、配水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一种厌氧罐旋流布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连通的污水主管1、配水管2以及布水管3,布水管3上设置有喷嘴4。待处理的污水经污水主管1、配水管2、布水管3以及喷嘴4流入到厌氧罐5内部(图中为示意清楚内部旋流布水装置,厌氧罐5罐体部分省略)。在本技术中,如图2和图3所示,布水管3设置为多根且呈环形均匀排布设置,多根布水管3的长度方向均朝向同一构造圆圆心。多根布水管3上的喷嘴4均倾斜朝下设置且均朝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设置。相邻两根布水管3之间倾斜设置有用于将喷嘴4喷出的污水倾斜向上导流的导流板6。基于上述设置,污水从污水主管1进入到配水管2中,而后经均匀排布设置的布水管3流出,实现污水的均匀释放。在污水进入到厌氧罐5中后,污水直接经喷嘴4冲击到厌氧罐5底部或导流板6上,倾斜向上流动,由此既避免了下落的污泥堵塞喷嘴4,又能够使得污水呈螺旋上升,并且,由于喷嘴4朝下设置,使得从喷嘴4喷出的污水能够带动聚集在厌氧罐5罐体的污泥向上运动。由于导流板6的存在,在向厌氧罐5内注入污水时可以适当提升污水的流速,由此能够提升污水的上升流速。上升流速越大,流体越容易呈现出湍流状态,而湍流状态下传质效率远高于层流状态,使得厌氧罐5污水中有机物与微生物接触更充分。如图2和图4所示,配水管2与布水管3一一对应设置,配水管2与布水管3相接处均位于布水管3的中部位置。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各个喷嘴4处的静态压,使得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罐旋流布水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污水主管(1)、配水管(2)以及布水管(3),所述布水管(3)上设置有喷嘴(4),其特征在于,/n所述布水管(3)设置为多根且呈环形设置,多根布水管(3)的长度方向均朝向同一构造圆圆心;/n多根布水管(3)上的所述喷嘴(4)均倾斜朝下设置且均朝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设置;/n相邻两根布水管(3)之间倾斜设置有用于将喷嘴(4)喷出的污水倾斜向上导流的导流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罐旋流布水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污水主管(1)、配水管(2)以及布水管(3),所述布水管(3)上设置有喷嘴(4),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水管(3)设置为多根且呈环形设置,多根布水管(3)的长度方向均朝向同一构造圆圆心;
多根布水管(3)上的所述喷嘴(4)均倾斜朝下设置且均朝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设置;
相邻两根布水管(3)之间倾斜设置有用于将喷嘴(4)喷出的污水倾斜向上导流的导流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罐旋流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2)与所述布水管(3)一一对应设置,配水管(2)与布水管(3)相接处均位于所述布水管(3)的中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罐旋流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所述布水管(3)上设置有多个喷嘴(4),多个所述喷嘴(4)沿所述布水管(3)的排布密度逐渐增大,且所述布水管(3)喷嘴(4)排布密度较小的一端靠近所述构造圆圆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罐旋流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3)的数量为8根且绕所述构造圆圆心位置呈“米”字型排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厌氧罐旋流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2)对应设置为8根且呈“米”字型设置,所述污水主管(1)与各根配水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逸,陈礼国,张维,陈亮,刘遵天,史嘉鑫,胡煜青,石建兵,陆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丰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