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行车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908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缓冲垫、鞍座壳体和支撑梁,鞍座面对称贴覆在缓冲垫上,缓冲垫扣接在鞍座壳体上,缓冲垫为网格状结构,缓冲垫与鞍座壳体的中心均设有通风槽,鞍座壳体的底部其一端设有第一插槽,鞍座壳体的底部其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槽,支撑梁包括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插设固定在第一插槽内,第一插接部的两端分别依次对称连接有第一斜部、连接部、第二斜部和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分别与第二插槽插设固定,第一插接部设置在鞍座壳体的前端,第二插接部设置在鞍座壳体的后端,第一斜部从左至右由上向下倾斜,第二斜部从左至右由下向上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会对人体造成压迫、透气性好。

New bicycle sad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自行车鞍座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自行车鞍座。
技术介绍
鞍座是自行车的重要部件之一,用于为骑行者提供骑行时臀部的支撑,鞍座结构设计的优劣也直接决定了骑行者在骑行时的舒适程度。现有的鞍座结构,当人坐在鞍座上时,鞍座表面会出现局部塌陷现象,这样容易对人体臀部造成压迫,对于长时间骑行人员来说,危害性大。此外,由于长时间骑行,臀部与鞍座之间长期接触而且透气性差,而导致汗液无法及时排出、蒸发,导致骑行的舒适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会对人体造成压迫、透气性好的新型自行车鞍座。本技术一种新型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缓冲垫、鞍座壳体和支撑梁,所述鞍座面对称贴覆在缓冲垫上,所述缓冲垫扣接在鞍座壳体上,所述缓冲垫为网格状结构,所述缓冲垫与鞍座壳体的中心均设有通风槽,所述鞍座壳体的底部其一端设有第一插槽,所述鞍座壳体的底部其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槽,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设固定在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两端分别依次对称连接有第一斜部、连接部、第二斜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与第二插槽插设固定,所述第一插接部设置在鞍座壳体的前端,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在鞍座壳体的后端,所述第一斜部从左至右由上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部从左至右由下向上倾斜。优选的是,所述鞍座面与缓冲垫之间采用胶水粘接固定。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鞍座面采用皮革材料一体成型。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缓冲垫采用热塑性橡胶一体注塑成型。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鞍座壳体的顶部设有安装柱,所述缓冲垫上设有与安装柱配合固定的安装孔。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斜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斜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通风槽为V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缓冲垫通过采用网格状结构,当人坐在鞍座上时,网格状结构能够将人体施加给缓冲垫上的压力进行分散,使缓冲垫各个位置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塌陷现象,提升使用舒适度以及减小对人体的危害;同时,网格状结构使缓冲垫为上下贯通的结构,保证空气流通,增加骑行散热效果。通过在缓冲垫与鞍座壳体的中心设有通风槽,使鞍座整体上下贯通,保证空气流通,能够有效带走骑行时产生的热量。支撑梁的结构方向与缓冲垫的结构方向相反,当鞍座承载压力时,人体对缓冲垫具有向下的压力,支撑梁在缓冲垫的挤压作用下对人体具有向上的支撑力,加强鞍座整体结构稳定性,承载能力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新型自行车鞍座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型自行车鞍座的爆炸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新型自行车鞍座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新型自行车鞍座的侧视图;其中:1、鞍座面;2、缓冲垫;3、鞍座壳体;31、安装柱;32、第一插槽;33、第二插槽;4、支撑梁;41、第一插接部;42、第一斜部;43、连接部;44、第二斜部;45、第二插接部;5、通风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1、缓冲垫2、鞍座壳体3和支撑梁4,鞍座面1对称贴覆在缓冲垫2上,缓冲垫2扣接在鞍座壳体3上,缓冲垫2为网格状结构,缓冲垫2与鞍座壳体3的中心均设有通风槽5,鞍座壳体3的底部其一端设有第一插槽32,鞍座壳体3的底部其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槽33,支撑梁4包括第一插接部41,第一插接部41插设固定在第一插槽32内,第一插接部41的两端分别依次对称连接有第一斜部42、连接部43、第二斜部44和第二插接部45,第二插接部45分别与第二插槽33插设固定,第一插接部41设置在鞍座壳体3的前端,第二插接部45设置在鞍座壳体3的后端,第一斜部42从左至右由上向下倾斜,第二斜部44从左至右由下向上倾斜。本实施例中,缓冲垫2通过采用网格状结构,当人坐在鞍座上时,网格状结构能够将人体施加给缓冲垫2上的压力进行分散,使缓冲垫2各个位置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塌陷现象,提升使用舒适度以及减小对人体的危害;同时,网格状结构使缓冲垫2为上下贯通的结构,保证空气流通,增加骑行散热效果。通过在缓冲垫2与鞍座壳体3的中心设有通风槽5,使鞍座整体上下贯通,保证空气流通,能够有效带走骑行时产生的热量。支撑梁4的结构方向与缓冲垫2的结构方向相反,当鞍座承载压力时,人体对缓冲垫2具有向下的压力,支撑梁4在缓冲垫2的挤压作用下对人体具有向上的支撑力,加强鞍座整体结构稳定性,承载能力强。进一步的,鞍座面1与缓冲垫2之间采用胶水粘接固定。进一步的,鞍座面1采用皮革材料一体成型。进一步的,缓冲垫2采用热塑性橡胶一体注塑成型,成型快,热塑性橡胶弹性性能好,恢复性好。进一步的,鞍座壳体3的顶部设有安装柱31,缓冲垫2上设有与安装柱31配合固定的安装孔。进一步的,第一斜部4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斜部4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由于鞍座的后部面积大于鞍座的前部面积,且鞍座的前部长度长于鞍座的后部长度,人体臀部主要压迫在鞍座后部,第一斜部42与第二斜部44夹角关系的设置,使第一斜部42的长度长于第二斜部44的长度,从而使第一斜部42与鞍座前部更为贴合,使第二斜部44与鞍座后部更为贴合,进而加强支撑梁4的支撑强度。进一步的,通风槽5为V形结构,在骑行时,使风向朝鞍座两边扩散,保证散热效果。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鞍座面、缓冲垫、鞍座壳体和支撑梁,所述鞍座面对称贴覆在缓冲垫上,所述缓冲垫扣接在鞍座壳体上,所述缓冲垫为网格状结构,所述缓冲垫与鞍座壳体的中心均设有通风槽,所述鞍座壳体的底部其一端设有第一插槽,所述鞍座壳体的底部其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槽,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设固定在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两端分别依次对称连接有第一斜部、连接部、第二斜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与第二插槽插设固定,所述第一插接部设置在鞍座壳体的前端,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在鞍座壳体的后端,所述第一斜部从左至右由上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部从左至右由下向上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鞍座面、缓冲垫、鞍座壳体和支撑梁,所述鞍座面对称贴覆在缓冲垫上,所述缓冲垫扣接在鞍座壳体上,所述缓冲垫为网格状结构,所述缓冲垫与鞍座壳体的中心均设有通风槽,所述鞍座壳体的底部其一端设有第一插槽,所述鞍座壳体的底部其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槽,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设固定在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两端分别依次对称连接有第一斜部、连接部、第二斜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与第二插槽插设固定,所述第一插接部设置在鞍座壳体的前端,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在鞍座壳体的后端,所述第一斜部从左至右由上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部从左至右由下向上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行车鞍座,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鸿瑞天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