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纹产品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780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纹产品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上盖、第一支架、模具底座、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一转动轴、驱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运动的伸缩机构以及驱动第一转动轴旋转伸缩运动的旋转伸缩机构;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设置在伸缩机构上;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端固定有底盘,底盘随着旋转伸缩机构上升且与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底部贴合;所述位于底盘上方的部分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内壁设置有配套的螺纹;所述模具上盖上还设置有注塑口且注塑口底部对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之间形成的内腔。通过设置伸缩机构与旋转伸缩机构,使螺纹产品成型后易于从模具中脱离,不会损伤产品。

A kind of injection mold for screw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纹产品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纹产品生产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螺纹产品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塑料螺纹产品,这些产品耐用且性价比较高。塑料螺纹产品在生产时先是使用挤出机将塑料加热成液态状态,之后将这些液态状态的塑料挤入模具中,待冷却成型后从模具中脱离出来形成产品。由于这些产品是拥有螺纹的,现有的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来大多采用强脱和旋脱等方法,这种脱模方法对于拥有内螺纹的产品而言不实用,容易损坏产品上的螺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产品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纹产品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上盖、第一支架、模具底座、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一转动轴、驱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运动的伸缩机构以及驱动第一转动轴旋转伸缩运动的旋转伸缩机构;所述模具上盖通过多个第一支架固定在模具底座上;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设置在伸缩机构上;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端固定有底盘,底盘随着旋转伸缩机构上升且与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底部贴合;所述位于底盘上方的部分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内壁设置有配套的螺纹;所述模具上盖上还设置有注塑口且注塑口底部对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之间形成的内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联轴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套筒、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三套筒、第六连接杆以及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模具底座内部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模具底座内;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左右两半部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且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上分别设置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套筒和第三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三套筒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杆和第五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和第五连接杆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杆和第五连接杆位于模具底座上开设的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杆和第五连接杆上通过两个螺栓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上端通过螺栓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右侧连接有第一模具,第六连接杆的左侧连接有第二模具。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伸缩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联轴器、第二套筒、第二转动轴以及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模具底座内部且位于第三转动轴正上方;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且第二转动轴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转动轴下方内部设置有螺纹且第二转动轴的螺纹与第一转动轴内部的螺纹相互配合;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均转动设置在模具底座内;所述第一转动轴下半部分外侧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套筒固定在模具底座内且第二套筒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套筒套在第一转动轴的下半部分且第二套筒内部的螺纹与第一转动轴下半部分的外螺纹相互配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下半部分竖直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半部分竖直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单个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四连接杆和第五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连接方式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连接杆的水平方向上等距设置有多个第六通孔;单个所述第六通孔和第一通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的连接方式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连接杆和第一模具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模具和第六连接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具底座上一侧还固定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固定有鼓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伸缩机构与旋转伸缩机构,使螺纹产品成型后易于从模具中脱离,不会损伤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螺纹产品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螺纹产品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具上盖、2-第一支架、3-模具底座、4-第一电机、5-第一联轴器、6-第一通孔、7-第一连接杆、8-螺栓、9-第二通孔、10-第三通孔、11-第二连接杆、12-第一套筒、13-第三连接杆、14-第一模具、15-底盘、16-第一转动轴、17-第二联轴器、18-第一螺纹、19-第二螺纹、20-注塑口、21-第二模具、22-第二套筒、23-第二转动轴、24-第二电机、25-第四通孔、26-第四连接杆、27-第五连接杆、28-第三套筒、29-第二支架、30-鼓风机、31-第五通孔、32-第六通孔、33-第六连接杆、34-第三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纹产品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上盖1、第一支架2、模具底座3、第一模具14、第二模具21、第一转动轴16、驱动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运动的伸缩机构以及驱动第一转动轴16旋转伸缩运动的旋转伸缩机构;所述模具上盖1通过多个第一支架2固定在模具底座3上;所述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设置在伸缩机构上;所述第一转动轴16上端固定有底盘15,底盘15随着旋转伸缩机构上升且与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底部贴合;所述位于底盘15上方的部分所述第一转动轴16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的内壁设置有配套的螺纹;所述模具上盖1上还设置有注塑口20且注塑口20底部对准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之间形成的内腔;当需要注塑时,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随着伸缩机构贴合,同时底盘15随着旋转伸缩机构上升且与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底部贴合,此时液态塑料从注塑口20流入第一模具14、第二模具21以及底盘15上方的部分第一转动轴16之间形成的内腔,待塑料冷却成型后,旋转伸缩机构将底盘15以及底盘15上方的部分第一转动轴16转动下降从塑料成品中旋转分离出来,同时伸缩机构将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分别从塑料成品左右分开,之后塑料成品掉落到模具底座3上。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电机4、第一联轴器5、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11、第一套筒12、第三连接杆13、第四连接杆26、第五连接杆27、第三套筒28、第六连接杆33以及第三转动轴34;所述第一电机4固定在模具底座3内部且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联轴器5连接有第三转动轴34,第三转动轴34转动设置在模具底座3内;所述第三转动轴34的左右两半部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18和第二螺纹19且第一螺纹18和第二螺纹19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18和第二螺纹19上分别设置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套筒12和第三套筒28;所述第一套筒12和第三套筒28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五连接杆27且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五连接杆27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五连接杆27位于模具底座3上开设的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纹产品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上盖(1)、第一支架(2)、模具底座(3)、第一模具(14)、第二模具(21)、第一转动轴(16)、驱动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运动的伸缩机构以及驱动第一转动轴(16)旋转伸缩运动的旋转伸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上盖(1)通过多个第一支架(2)固定在模具底座(3)上;所述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设置在伸缩机构上;所述第一转动轴(16)上端固定有底盘(15),底盘(15)随着旋转伸缩机构上升且与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底部贴合;所述位于底盘(15)上方的部分所述第一转动轴(16)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的内壁设置有配套的螺纹;所述模具上盖(1)上还设置有注塑口(20)且注塑口(20)底部对准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之间形成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纹产品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上盖(1)、第一支架(2)、模具底座(3)、第一模具(14)、第二模具(21)、第一转动轴(16)、驱动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运动的伸缩机构以及驱动第一转动轴(16)旋转伸缩运动的旋转伸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上盖(1)通过多个第一支架(2)固定在模具底座(3)上;所述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设置在伸缩机构上;所述第一转动轴(16)上端固定有底盘(15),底盘(15)随着旋转伸缩机构上升且与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底部贴合;所述位于底盘(15)上方的部分所述第一转动轴(16)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的内壁设置有配套的螺纹;所述模具上盖(1)上还设置有注塑口(20)且注塑口(20)底部对准第一模具(14)和第二模具(21)之间形成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纹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电机(4)、第一联轴器(5)、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11)、第一套筒(12)、第三连接杆(13)、第四连接杆(26)、第五连接杆(27)、第三套筒(28)、第六连接杆(33)以及第三转动轴(34);所述第一电机(4)固定在模具底座(3)内部且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联轴器(5)连接有第三转动轴(34),第三转动轴(34)转动设置在模具底座(3)内;所述第三转动轴(34)的左右两半部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18)和第二螺纹(19)且第一螺纹(18)和第二螺纹(19)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18)和第二螺纹(19)上分别设置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套筒(12)和第三套筒(28);所述第一套筒(12)和第三套筒(28)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五连接杆(27)且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五连接杆(27)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五连接杆(27)位于模具底座(3)上开设的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五连接杆(27)上通过两个螺栓(8)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杆(7)和第四连接杆(26),第一连接杆(7)和第四连接杆(26)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杆(7)和第四连接杆(26)上端通过螺栓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杆(13)和第六连接杆(33);所述第三连接杆(13)的右侧连接有第一模具(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婵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奇圣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