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包括负极板、正极板和隔层,所述隔层设置于所述负极板和正极板之间,且所述负极板和正极板间隔设置,所述隔层为负极微孔膜,所述隔层为呈蛇形折叠的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内设置有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正极板的表面包覆有吸液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极组尺寸一致性好,外观整齐,且生产时可以人工生产也可实现机器自动化生产,生产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节省隔层材料。
A zinc nickel battery plate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
本技术属于锌镍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
技术介绍
锌镍电池的极板组件主要由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交替分布,锌镍电池由于锌电极的特殊性,为防止使用过程中锌的迁移和锌枝晶刺破隔膜形成内短路,造成电池突然零伏,锌镍电池装配多采用正、负极不同隔膜分别包覆后,再组成极组。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隔膜的包覆过程复杂,特别是负极的多层包膜,操作繁琐,极组成组尺寸不好,浪费材料且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其结构紧凑,极组尺寸一致性好,外观整齐;且生产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节省隔层材料,可以人工生产也可实现机器自动化生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包括负极板、正极板和隔层,所述隔层设置于所述负极板和正极板之间,且所述负极板和正极板间隔设置,所述隔层为负极微孔膜,所述隔层为呈蛇形折叠的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内设置有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正极板的表面包覆有吸液膜。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隔膜是负极微孔膜沿其短边对折后经蛇形折叠形成多层结构,即该隔层是由整张的负极微孔膜先行对折,然后再插入正极板和负极板即可。其整个结构紧凑,故其生产操作简单,既可人工生产又能实现机械化生产。进一步地,所述隔层为由1到3层负极微孔膜复合而成。进一步地,所述隔层横向折叠后形成有包合层,其两端封口分别形成初端接口、和终端接口,所述隔层再经两次纵向折叠后形成三层结构,分别为第一包合层、第二包合层和第三包合层,且所述第一包合层、第二包合层和第三包合层内均设置有负极板;所述第一包合层与第二包合层、所述第二包合层与第三包合层之间均设置有正极板。在本技术方案中,隔层将正极板和负极板间隔开来,可有效实现隔离。进一步地,所述初端接口和终端接口采用热焊接封口或者是折叠压紧后用耐碱胶带粘紧进行封口。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板和正极板的形状大小一致,且其放置位置对齐。进一步地,所述负极微孔膜为0.02-0.08m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且此薄膜为经原子辐照、等离子辐照接枝或亲水性处理后的薄膜。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中的隔层为呈蛇形的多层结构,进而该隔层结构将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离开,由此隔层组合后的极板组其结构紧凑、极组尺寸一致性好,外观整齐;且该隔层通过折叠即可实现,生产操作简单,可实现机器自动化生产;2、本技术的结构直接在折叠过程中组装入电极板即可完成,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减少隔层材料,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中隔层的折叠过程示意图;图中:1-负极板,2-正极板,3-隔层,301-初端接口,302-包合层,3021-第一包合层,3022-第二包合层,3023-第三包合层,303-终端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包括负极板1、正极板2和隔层3,所述隔层3设置于所述负极板1和正极板2之间,且所述负极板1和正极板2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3为负极微孔膜,所述隔层3为呈蛇形折叠的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内设置有正极板2和负极板1,所述正极板2的表面包覆有吸液膜。所述隔层3设置为多层结构,此结构由整个负极微孔膜沿短边进行对折,然后将其初端接口301采用热焊接封口或者是折叠压紧后用耐碱胶带粘紧进行封口;再将负极微孔膜经蛇形折叠并插入正极板2和负极板1形成多层结构,然后再将终端接口302采用热焊接封口或者是折叠压紧后用耐碱胶带粘紧进行封口即可得到,其折叠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隔层3为由1到3层负极微孔膜复合而成。采用的层数越多其负极微孔膜的隔离效果越好,优选为2或3层负极微孔膜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层3横向折叠后形成有包合层302,其两端封口分别形成初端接口301、和终端接口303,所述隔层3再经两次纵向折叠后形成三层结构,分别为第一包合层3021、第二包合层3022和第三包合层3023,且所述第一包合层3021、第二包合层3022和第三包合层3023内均设置有负极板1;所述第一包合层3021与第二包合层3022、所述第二包合层3022与第三包合层3023之间均设置有正极板2。正极板2和负极板1由隔层3分隔开来。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初端接口301和终端接口303采用热焊接封口或者是折叠压紧后用耐碱胶带粘紧进行封口。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板1和正极板2的形状大小一致,且其放置位置对齐。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负极微孔膜为0.02-0.08m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且此薄膜为经原子辐照、等离子辐照接枝或亲水性处理后的薄膜。本技术在生产时:1、生产过程如图4所示:首先,将1层负极微孔膜或者是2到3层复合的负极微孔膜沿短边(即横向)进行对折,即由其初始状态(即状态1)折叠成为对折状态(即状态2);其次,将其初端接口301采用热焊接封口或者是折叠压紧后用耐碱胶带粘紧进行封口,即由对折状态(即状态2)经封口成为初端封口状态(即状态3);再次,将负极微孔膜经蛇形折叠(即纵向折叠两次)并插入正极板2和负极板1形成状态4,即由初端封口状态(即状态3)经多次蛇形折叠成为多层结构(即状态4);再次,将终端接口303采用热焊接封口或者是折叠压紧后用耐碱胶带粘紧进行封口,形成最终的折叠多层极组(即状态5);2、插入正极板2和负极板1的顺序和位置:具体为:在第一包含层3021、第二包含层3022和第三包含层3023内插入负极板1;在第一包含层3021与第二包含层3022、第二包含层3022与第三包含层3023之间的空隙内插入正极板2;终端接口303封口后,使用耐碱胶带将整个极板组粘紧即完成生产。此极板组结构紧凑,生产操作简单,可人工操作也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且在实际生产中,负极微孔膜直接折叠的方式进行组装,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成本。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包括负极板(1)、正极板(2)和隔层(3),所述隔层(3)设置于所述负极板(1)和正极板(2)之间,且所述负极板(1)和正极板(2)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3)为负极微孔膜,所述隔层(3)为呈蛇形折叠的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内设置有正极板(2)和负极板(1),所述正极板(2)的表面包覆有吸液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包括负极板(1)、正极板(2)和隔层(3),所述隔层(3)设置于所述负极板(1)和正极板(2)之间,且所述负极板(1)和正极板(2)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3)为负极微孔膜,所述隔层(3)为呈蛇形折叠的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内设置有正极板(2)和负极板(1),所述正极板(2)的表面包覆有吸液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3)为由1到3层负极微孔膜复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锌镍电池极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3)横向对折后形成有包合层(302),其两端封口分别形成初端接口(301)、和终端接口(303),所述隔层(3)再经两次纵向折叠后形成三层结构,分别为第一包合层(3021)、第二包合层(3022)和第三包合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占耀,许文,冯忠厚,楚力军,
申请(专利权)人:森克创能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