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侧模位于所述支撑台上部,压铁位于支撑台上部,压铁与侧模垂直设置,压铁远离侧模一端设置有通槽,螺栓一穿过通槽,支撑台表面设置有内螺纹的通孔一,螺栓一穿设于通孔一与所述支撑台螺纹连接,压铁与支撑台通过螺栓一固定连接,压铁靠近侧模一端底部设置有凹坑,凹坑与侧模底板卡接,压铁靠近侧模一端位于侧模上部且将侧模压制固定,端模垂直于侧模设置,位于两个侧模之间,侧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通孔二,螺栓二穿过通孔二,端模通过螺栓二与侧模固定连接,侧模设置有高度不同的多种规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模具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来改变模具的尺寸,提高模具通用性,扩大适用范围。
A mould for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of beam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
技术介绍
预制构件模具,是以特定的结构形式通过一定方式使材料成型的一种工业产品,同时也是能成批生产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要求的工业产品零部件的一种生产工具。现有的梁结构的预制构件模具会因生产的梁结构的尺寸不同、配筋不同而进行特殊设计,且无法变更尺寸大小,因此通用性不足,大多为一模一用,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解决了现有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尺寸无法变更、通用性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模、侧模、支撑台、固定装置、螺栓二,所述侧模设置有两个,呈平行设置,所述侧模位于所述支撑台上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压铁、螺栓一,所述压铁位于所述支撑台上部,所述压铁与所述侧模垂直设置,所述压铁远离侧模一端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沿所述压铁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螺栓一穿过所述通槽,所述支撑台表面设置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栓一穿设于所述通孔一且所述螺栓一与所述支撑台螺纹连接,所述压铁与所述支撑台通过所述螺栓一固定连接,所述压铁靠近所述侧模一端底部设置有凹坑,所述凹坑大小与所述侧模底板厚度相一致,所述凹坑与所述侧模底板卡接,所述压铁靠近所述侧模一端位于所述侧模上部且将侧模压制固定,所述固定装置设置有多个,沿所述侧模呈间隔分布,所述端模垂直于所述侧模设置,位于所述两个侧模之间,所述侧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通孔二,所述螺栓二穿过所述通孔二,所述端模通过所述螺栓二与所述侧模固定连接,所述侧模设置有不同规格,每种规格高度不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模与支撑台之间用压铁固定,当转紧螺栓一时,压铁与支撑台之间通过螺栓一固定,此时压铁靠近侧模的一端位于侧模表面,由于压铁的位置由螺栓一和支撑台之间进行了固定,因此固定的压铁将侧模底板压住,多个固定装置的设置使得多个固定于支撑台的压铁将侧模压制在支撑台上进行固定,当要调整侧模之间的距离时,先将压铁和支撑台的固定解除,将侧模调整至支撑台的某一处,再按上述步骤将压铁固定在支撑台上,使压铁对侧模底板进行压制,就能将调整后的侧模重新固定于支撑台上,通过上述操作即可达到调整两个侧模之间的距离从而对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的宽度进行调整;端模与侧模之间通过螺栓二固定连接,通过调整螺栓二在侧模通孔的位置,当螺栓二在不同的侧模通孔处时,端模跟随着螺栓二移动至侧模的不同位置,通过调整端模在两个侧模之间的位置从而调整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的长度;侧模有多种不同的高度规格,通过使用不同高度的侧模来达到调整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高度的效果;通过上述三种调整使得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都能进行相应的变化,尺寸可以改变的设计使得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可以一模多用,提高了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的通用性,扩大了适用范围。作为优选,所述侧模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隐盖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隐盖布,将除了螺栓二穿过以外的侧模的通孔封住,防止预制构件制作时原料从通孔中流出,造成原料的浪费,也影响预制构件制作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端模具有多种不同规格,每种规格宽度不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整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的宽度时,随着两个侧模之间的距离会不断改变,从而达到所需的预制构件模具的宽度,通过设置不同规格的端模,当侧模之间的距离改变时,通过选择合适宽度的端模,来适应不同的侧模之间的距离,使端模始终能和两边侧模固定。作为优选,还包括螺栓三,所述端模分为上端模、中端模和下端模,所述中端模位于所述下端模正上方,所述上端模位于所述中端模正上方,所述下端模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开设通孔三,所述中端模底部位于所述下端模支持板上部,且所述中端模底部在与所述支撑板同一位置设置有通孔四,所述螺栓三穿过所述通孔三和通孔四,所述中端模与所述下端模通过所述螺栓三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端模设置为上端模、中端模和下端模,由于梁结构预制构件在端模下部配筋较多且位置不固定,因此将端模分为上端模、中端模和下端模,使得配筋相对较少且稳定的上端模和中端模可以设置为密封结构,而配筋相对较多且变化大的下端模则设置为非密封结构,便于钢筋穿过,通过将上端模、中端模和下端模分别设置为独立结构,提高梁结构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作为优选,所述下端模设置有不同规格,每种规格支撑板的数量和位置均不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梁结构预制件的配筋数量和部位不同,因此通过设置有不同数量和位置支撑板的下端模,从而达到根据预制件配筋数量和部位的要求来选择符合要求的下端模,防止制造的梁结构预制构件的配筋出现错误,提高梁结构预制构件的质量。作为优选,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下端模内侧,且所述挡板与所述下端模抵住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端模为了使钢筋通过,设置的为支撑板结构,在梁结构预制构件的生产中无法起到密封效果,因此设置挡板,通过挡板与下端模抵住,通过挡板的密封作用,避免梁结构预制构件在生产时原料从下端模流出。作为优选,所述挡板为泡沫挡板。泡沫挡板密封性好,且质量轻,运送方便,且泡沫自身脆,便于钢筋穿过。作为优选,所述中端模形状为组合体,远离隐盖布一侧为长方体,靠近隐盖布一侧为四棱台,且所述四棱台底面和所述长方体侧面大小一致且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四棱台在靠近预制构件一侧,因此预制构件成型时会在端部形成四棱台形状的凹坑,使得预制构件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端模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用于展示中端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用于展示侧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用于展示下端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台;2、侧模;3、端模;4、压铁;5、通孔一;6、螺栓一;7、下端模;8、中端模;9、支撑板;10、通孔三;11、通孔四;12、四棱台;13、通孔二;14、隐盖布;15、挡板;16、通槽;17、上端模;18、螺栓二;19、凹坑;20、长方体;21、螺栓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见图1至4,一种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包括端模3、侧模2、支撑台1、固定装置、隐盖布、螺栓二18,侧模2设置有两个,呈平行设置,侧模2位于支撑台1上部,固定装置包括压铁4、螺栓一6,压铁4位于支撑台1上部,压铁4与侧模2垂直设置,压铁4远离侧模2一端设置有通槽16,通槽16沿压铁4长度方向设置,螺栓一6穿过通槽16,支撑台1表面设置有通孔一5,通孔一5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模(3)、侧模(2)、支撑台(1)、固定装置、螺栓二(18),所述侧模(2)设置有两个,呈平行设置,所述侧模(2)位于所述支撑台(1)上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压铁(4)、螺栓一(6),所述压铁(4)位于所述支撑台(1)上部,所述压铁(4)与所述侧模(2)垂直设置,所述压铁(4)远离侧模(2)一端设置有通槽(16),所述通槽(16)沿所述压铁(4)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螺栓一(6)穿过所述通槽(16),所述支撑台(1)表面设置有通孔一(5),所述通孔一(5)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栓一(6)穿设于所述通孔一(5)且所述螺栓一(6)与所述支撑台(1)螺纹连接,所述压铁(4)与所述支撑台(1)通过所述螺栓一(6)固定连接,所述压铁(4)靠近所述侧模(2)一端底部设置有凹坑(19),所述凹坑(19)大小与所述侧模(2)底板厚度相一致,所述凹坑(19)与所述侧模(2)底板卡接,所述压铁(4)靠近所述侧模(2)一端位于所述侧模(2)上部且将侧模(2)压制固定,所述固定装置设置有多个,沿所述侧模(2)呈间隔分布,所述端模(3)垂直于所述侧模(2)设置,位于所述两个侧模(2)之间,所述侧模(2)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通孔二(13),所述螺栓二(18)穿过所述通孔二(13),所述端模(3)通过所述螺栓二(18)与所述侧模(2)固定连接,所述侧模(2)设置有多种高度规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模(3)、侧模(2)、支撑台(1)、固定装置、螺栓二(18),所述侧模(2)设置有两个,呈平行设置,所述侧模(2)位于所述支撑台(1)上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压铁(4)、螺栓一(6),所述压铁(4)位于所述支撑台(1)上部,所述压铁(4)与所述侧模(2)垂直设置,所述压铁(4)远离侧模(2)一端设置有通槽(16),所述通槽(16)沿所述压铁(4)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螺栓一(6)穿过所述通槽(16),所述支撑台(1)表面设置有通孔一(5),所述通孔一(5)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栓一(6)穿设于所述通孔一(5)且所述螺栓一(6)与所述支撑台(1)螺纹连接,所述压铁(4)与所述支撑台(1)通过所述螺栓一(6)固定连接,所述压铁(4)靠近所述侧模(2)一端底部设置有凹坑(19),所述凹坑(19)大小与所述侧模(2)底板厚度相一致,所述凹坑(19)与所述侧模(2)底板卡接,所述压铁(4)靠近所述侧模(2)一端位于所述侧模(2)上部且将侧模(2)压制固定,所述固定装置设置有多个,沿所述侧模(2)呈间隔分布,所述端模(3)垂直于所述侧模(2)设置,位于所述两个侧模(2)之间,所述侧模(2)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通孔二(13),所述螺栓二(18)穿过所述通孔二(13),所述端模(3)通过所述螺栓二(18)与所述侧模(2)固定连接,所述侧模(2)设置有多种高度规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结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2)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隐盖布(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童楚楚,王玉岩,金乔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歌山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