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419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退火装置,包括加热炉体、加热装置以及输送装置;所述加热炉体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一加热空间;所述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将待退火工件自所述通道的一端经过所述加热空间,并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将待退火工件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上,自所述通道的一端送入所述加热空间,在所加热空间内对所述待退火工件进行加热退火,所述待退火工件在退火完成后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以实现工件的连续退火,无需人工装填,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An annea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退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退火装置。
技术介绍
退火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电磁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退火装置是退火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加工设备,通常是先将工件装入至炉胆内,然后将炉胆置入炉膛内,加热至预设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将炉胆从退火装置的炉膛退出,再将工件从炉胆内取出。此种退火方式操作复杂,能耗浪费严重,自动化程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工件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退火装置,旨在解决退火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退火装置,包括:加热炉体,所述加热炉体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一加热空间;以及,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将待退火工件自所述通道的一端经过所述加热空间,并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可选的,所述加热炉体包括加热炉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加热炉体壳体内的内胆,所述通道形成于所述内胆上。可选的,所述加热炉壳体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电磁加热圈,所述电磁加热圈呈环绕所述内胆设置。可选的,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安装腔包括靠近所述进料口一端的进料腔段,所述进料腔段的内壁设有连通所述通道的第一过孔;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安装至所述进料腔段的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正对所述第一过孔设置,且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可选的,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安装腔包括靠近所述出料口一端的出料腔段,所述出料腔段的内壁设有连通所述通道的第二过孔;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安装至所述出料腔段的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正对所述第二过孔设置,且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可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沿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输送滚筒,且多个所述输送滚筒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加热炉体,多个所述输送滚筒的侧表面共同用以承载所述待退火工件。可选的,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在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邻近所述进料口设置,用以将外界的待退火工件自所述进料口传送至所述通道内。可选的,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装置机座以及沿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装置机座的多个送料滚筒,多个所述送料滚筒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安装,多个所述送料滚筒的侧表面共同用以承载传送所述待退火工件。可选的,所述加热炉壳体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且对应位于所述加热空间内。可选的,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加热炉壳体外侧面的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炉体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通过设于所述加热炉体内的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通道内进行加热,以形成一加热空间,将待退火工件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上,自所述通道的一端送入所述加热空间,在所加热空间内对所述待退火工件进行加热退火,所述待退火工件在退火完成后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以实现连续退火,无需人工装填,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退火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退火装置31第一光电传感器1加热炉体32第二光电传感器11加热炉壳体41输送滚筒12内胆51机座121第一过孔52送料滚筒122第二过孔6温度显示器21电磁加热圈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退火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电磁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退火装置是退火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加工设备,通常是先将工件装入至炉胆内,然后将炉胆置入炉膛内,加热至预设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将炉胆从退火装置的炉膛退出,再将工件从炉胆内取出。此种退火方式操作复杂,能耗浪费严重,自动化程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工件的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退火装置,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退火装置100,包括加热炉体1、加热装置以及输送装置;所述加热炉体1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1,用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一加热空间;所述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1,用以将待退火工件自所述通道的一端经过所述加热空间,并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炉体1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通过设于所述加热炉体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加热炉体,所述加热炉体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n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一加热空间;以及,/n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将待退火工件自所述通道的一端经过所述加热空间,并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炉体,所述加热炉体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一加热空间;以及,
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将待退火工件自所述通道的一端经过所述加热空间,并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体包括加热炉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加热炉体壳体内的内胆,所述通道形成于所述内胆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壳体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有安装腔;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电磁加热圈,所述电磁加热圈呈环绕所述内胆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安装腔包括靠近所述进料口一端的进料腔段,所述进料腔段的内壁设有连通所述通道的第一过孔;
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安装至所述进料腔段的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正对所述第一过孔设置,且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安装腔包括靠近所述出料口一端的出料腔段,所述出料腔段的内壁设有连通所述通道的第二过孔;
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安装至所述出料腔段的第二光电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兵罗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