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的双驱动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67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双驱动阀结构,包括阀体及安装在阀体上端的驱动部,所述阀体与驱动部之间密封设置有隔离膜片。所述驱动部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盖板、中盖板。所述上盖板内设有活动腔室,所述活动腔室的顶部设有排气孔。所述中盖板内设有与所述活动腔室连通的气体腔室,所述气体腔室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驱动气源的气源入口。所述活动腔室的内部设有上下分布的弹簧组件、活动铁芯,外部设有电磁线圈。所述活动铁芯的下端设有贯穿所述气体腔室并与所述隔离膜片连接的芯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进阀体结构,避免了阀体内的流体升温,同时避免了阀体因温度过高导致的阀功能失效的问题,提高了阀体工作的可靠性。

A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double drive valv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的双驱动阀结构
本技术涉及阀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的双驱动阀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一般医疗设备、环保设备行业中,控制流路的开闭普遍使用的是电磁阀,即由通电导线产生磁性以吸引活动铁芯来带动阀门的开闭来控制流路。但电磁驱动的阀门在通电的过程中,线圈会逐渐发热,在需要长时间通电使用的情境下,线圈温度可能会达到60℃,甚至更高。在对流体温度有要求的使用环境中,线圈的高温会传递到阀体内,导致阀体内的流体升温,影响到终端仪器的使用效果或试验精度。而且线圈的高温会导致线圈的电阻变大,线圈所产生的的电磁变小,最终对电磁阀门所提供的的驱动力不足,难以打开或压紧阀门,导致电磁阀的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的双驱动阀结构,通过改进阀体结构,避免了阀体内的流体升温,同时避免了阀体因温度过高导致的阀功能失效的问题,提高了阀体工作的可靠性。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高温的双驱动阀结构,包括阀体及安装在阀体上端的驱动部,所述阀体与驱动部之间密封设置有隔离膜片。所述驱动部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盖板、中盖板。所述上盖板内设有活动腔室,所述活动腔室的顶部设有排气孔。所述中盖板内设有与所述活动腔室连通的气体腔室,所述气体腔室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驱动气源的气源入口。所述活动腔室的内部设有上下分布的弹簧组件、活动铁芯,外部设有电磁线圈。所述活动铁芯的下端设有贯穿所述气体腔室并与所述隔离膜片连接的芯柱。进一步来说,所述阀体内设有可供流体通过的流路。所述隔离膜片包括位于阀体、中盖板之间的圆形薄膜,所述圆形薄膜的两端设有能嵌入到所述阀体内的凸起部。所述圆形薄膜的底部设有用于活动封堵所述流路的封堵部,顶部设有用于连接芯柱的连接部。通过圆形薄膜及凸起部的设置实现了阀体与中盖板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流体从阀体与中盖板之间的缝隙处逸出;再通过连接部实现了圆形薄膜与芯柱的连接,当芯柱移动时,圆形薄膜能带动封堵部移动,进而打开流路或关闭流路。进一步来说,所述中盖板的底部还设有与所述流路连通的容腔,所述容腔为圆台形结构。通过容腔的设置为圆形薄膜的移动提供了容置空间,进而实现了封堵部对流路的活动封堵。进一步来说,所述连接部为圆柱形结构,其侧壁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芯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匹配的螺纹凹槽。进一步来说,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弹簧托盘。所述弹簧托盘固接在所述活动铁芯的上端。所述弹簧竖直放置,其一端抵靠在活动腔室顶部的嵌槽内,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弹簧托盘内。通过弹簧托盘、嵌槽的设置防止了弹簧在移动中产生弯曲变形,使弹簧力不会发生偏移,运行更加稳定。进一步来说,所述活动铁芯与活动腔室的底部之间设有消音垫,所述消音垫固接在所述活动铁芯的下端面。进一步来说,所述中盖板的上端还设有一号环形凹槽,所述上盖板的下端设有与所述一号环形凹槽匹配的二号环形凹槽,所述一号环形凹槽、二号环形凹槽内共同设有密封环。通过密封环的设置防止了驱动气源从中盖板、上盖板之间的缝隙处泄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正常使用时,通过电磁线圈驱动活动铁芯上移,进而通过芯柱带动隔离膜片移动以打开阀体的阀门,实现对流体的传输;在对流体温度有要求或需长时间使用阀体时,通过气源入口连接驱动气源,使得气体腔室与活动腔室之间形成压差,进而使得活动铁芯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再通过排气孔的设置及时排出活动腔室内的空气,防止活动铁芯上移时,活动腔室内的空气被压缩后产生反向作用力;本技术采用电磁驱动和气压驱动双驱动的方式避免了长时间使用电磁驱动导致的阀体内流体升温及阀功能失效的问题,提高了阀体工作的可靠性,而且切换气压驱动能够通过流动的气体将阀体内多余的热量带到阀体外,进一步降低了流体受阀体温度变化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隔离膜片的剖视图。图中:1-阀体;11-流体进口;12-流体出口;2-隔离膜片;21-圆形薄膜;22-凸起部;23-封堵部;24-连接部;3-上盖板;31-活动腔室;32-排气孔;33-嵌槽;4-中盖板;41-气体腔室;411-气源入口;42-容腔;5-活动铁芯;51-芯柱;61-弹簧;62-弹簧托盘;7-密封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参见附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耐高温的双驱动阀结构,包括阀体1及安装在阀体1上端的驱动部,所述阀体1与驱动部之间密封设置有隔离膜片2。所述驱动部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盖板3、中盖板4。所述上盖板3内设有活动腔室31,所述活动腔室31的顶部设有排气孔32。所述中盖板4内设有与所述活动腔室31连通的气体腔室41,所述气体腔室41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驱动气源的气源入口411。所述活动腔室31的内部设有上下分布的弹簧组件、活动铁芯5,外部设有用于驱动活动铁芯5的电磁线圈。所述活动铁芯5的下端设有贯穿所述气体腔室41并与所述隔离膜片2连接的芯柱51。采用上述结构,活动铁芯5能通过两种方式驱动,一是采用电磁线圈通电驱动,另一种是采用驱动气源驱动,当气源入口411处通入驱动气源时,气体腔室41内的气压不断增大,而活动腔室31内的气压不变,由于压差,活动铁芯5能沿着活动腔室31向远离气体腔室41的方向移动,此时位于活动铁芯5上方的活动腔室31内的气体从排气孔32中逸出,以保证活动铁芯5上方的气压始终与外部气压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2所示,所述上盖板3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弹簧组件匹配的嵌槽33,所述嵌槽33的顶部设有所述排气孔32。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弹簧61、弹簧托盘62,所述弹簧托盘62固接在所述活动铁芯5的上端。所述弹簧61竖直放置,其一端抵靠在活动腔室31顶部的嵌槽33内,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弹簧托盘62内。通过弹簧托盘62、嵌槽33的设置限定了弹簧61的移动方向,防止了弹簧61在移动中产生弯曲变形,使弹簧力不会发生偏移,运行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2所示,所述中盖板4的上端还设有一号环形凹槽,所述上盖板3的下端设有与所述一号环形凹槽匹配的二号环形凹槽,所述一号环形凹槽、二号环形凹槽内共同设有密封环7。通过密封环7的设置防止了驱动气源从中盖板4、上盖板3之间的缝隙处泄漏。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2-3所示,所述阀体1为二通阀,其内部设有可供流体通过的流路,所述流路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流体进口11、流体出口12。所述隔离膜片2包括位于阀体1、中盖板4之间的圆形薄膜21,所述圆形薄膜21的两端设有能嵌入到所述阀体1上端的凸起部22。所述圆形薄膜21的底部设有用于活动封堵所述流路的封堵部23,顶部设有用于连接芯柱51的连接部24。所述连接部24为圆柱形结构,其侧壁设有外螺纹结构。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的双驱动阀结构,包括阀体(1)及安装在阀体(1)上端的驱动部,所述阀体(1)与驱动部之间密封设置有隔离膜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盖板(3)、中盖板(4);所述上盖板(3)内设有活动腔室(31),所述活动腔室(31)的顶部设有排气孔(32);所述中盖板(4)内设有与所述活动腔室(31)连通的气体腔室(41),所述气体腔室(41)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驱动气源的气源入口(411);所述活动腔室(31)的内部设有上下分布的弹簧组件、活动铁芯(5),外部设有电磁线圈;所述活动铁芯(5)的下端设有贯穿所述气体腔室(41)并与所述隔离膜片(2)连接的芯柱(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的双驱动阀结构,包括阀体(1)及安装在阀体(1)上端的驱动部,所述阀体(1)与驱动部之间密封设置有隔离膜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盖板(3)、中盖板(4);所述上盖板(3)内设有活动腔室(31),所述活动腔室(31)的顶部设有排气孔(32);所述中盖板(4)内设有与所述活动腔室(31)连通的气体腔室(41),所述气体腔室(41)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驱动气源的气源入口(411);所述活动腔室(31)的内部设有上下分布的弹簧组件、活动铁芯(5),外部设有电磁线圈;所述活动铁芯(5)的下端设有贯穿所述气体腔室(41)并与所述隔离膜片(2)连接的芯柱(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设有可供流体通过的流路;所述隔离膜片(2)包括位于阀体(1)、中盖板(4)之间的圆形薄膜(21),所述圆形薄膜(21)的两端设有能嵌入到所述阀体(1)上端的凸起部(22);所述圆形薄膜(21)的底部设有用于活动封堵所述流路的封堵部(23),顶部设有用于连接芯柱(51)的连接部(24)。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良
申请(专利权)人:高砂电气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