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阻尼结构以及包括该单向阻尼结构的调节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70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向阻尼结构,包括弹簧、驱动元件和摩擦力产生件,其中,弹簧和驱动元件连接以通过驱动元件来驱动弹簧,弹簧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环形部,其中,连接部位于固定部和环形部之间并连接固定部和环形部,该固定部被固定,该环形部包括周向螺旋延伸的限定弹簧孔的至少半圈并相对于该摩擦力产生件滑动以产生摩擦扭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调节总成,其包括上述的单向阻尼结构。根据本实施例的座椅高度调节器利用单向阻尼结构的弹簧在不同旋转方向上产生的力矩不同的单向阻尼特性,与传统的输出结构和安装结构结合,实现座椅在负载向下运行中,驱动器持续稳定克服固定负载做功,同时不影响座椅向上调节的提升力。

A unidirectional damping structure and an adjusting assembly including the unidirectional damp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阻尼结构以及包括该单向阻尼结构的调节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向阻尼结构以及包括该单向阻尼结构的调节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座椅电动高度调节市场中,普遍采用一级蜗杆斜齿轮和二级少齿差传动的结构形式,将马达的运动和动力传递到产品的输出端,进而通过坐盆高度调节机构,调节座椅上下运动,运行情况如下:1)座椅向上调节时,负载重力向下,电动高调一直克服负载运行,电机通过蜗杆一直驱动斜齿轮转动,然后驱动二级少齿差运动,进而驱动输出齿轮调节座椅上升,此过程中蜗杆同一齿面一直与斜齿轮的同一齿面啮合;2)座椅向下调节时,负载重力向下,此时会有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电机通过蜗杆驱动斜齿轮转动,然后驱动二级少齿差运动,进而驱动输出齿轮调节座椅下降;另一种情况为座椅负载驱动输出齿转动,然后驱动二级少齿差运动,进而驱动斜齿轮转动,从而产生斜齿轮反驱动蜗杆的情况。当系统的内阻不稳定时,两种情况交替产生,使得蜗杆与斜齿轮的啮合齿面相互切换,进而造成二级少差齿传动的不稳定,在向下的调节中产生异音,运行不平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向下调节座椅时存在的不平稳的问题,目前已知的方式是在产品结构中增加周向弹簧和楔形块结构以增大系统在负载向下运行时的内阻。但是,这种内阻增加方式,将会造成产品在向上调节时的提升能力的下降,同时系统内阻的控制也变得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向下调节座椅时存在的不平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单向阻尼结构以及包括该单向阻尼结构的调节总成。根据本技术的单向阻尼结构,包括弹簧、驱动元件和摩擦力产生件,其中,弹簧和驱动元件套连接以通过驱动元件来驱动弹簧,弹簧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环形部,其中,连接部位于固定部和环形部之间并连接固定部和环形部,该固定部被固定,该环形部包括周向螺旋延伸的限定弹簧孔的至少半圈并相对于该摩擦力产生件滑动以产生摩擦扭矩。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单向阻尼结构包括安装轴,该安装轴形成为摩擦力产生件,该环形部套设在安装轴上过盈配合以通过环形部的内孔壁和安装轴的轴外表面相对滑动产生摩擦扭矩。也就是说,此时的摩擦力产生件为作为摩擦轴的安装轴。优选地,该驱动元件在临近弹簧的端面上具有固定孔或固定槽,弹簧的固定部容纳于该固定孔或固定槽中固定。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单向阻尼结构还包括环形衬套,该环形衬套的内孔壁形成为摩擦力产生件,通过环形部的外径表面和环形衬套的内孔壁相对滑动产生摩擦扭矩。也就是说,此时的摩擦力产生件为作为摩擦孔内壁的环形衬套内孔壁。优选地,环形部的外径表面与环形衬套的内孔壁过盈配合。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单向阻尼结构还包括独立于驱动元件的凸起结构,固定部被固定在该凸起结构上,该驱动元件包括突出的圆环部,该圆环部形成为摩擦力产生件,环形部套设在圆环部上以通过环形部和圆环部的相对滑动来产生摩擦扭矩。也就是说,此时的摩擦力产生件为作为摩擦轴的圆环部。优选地,凸起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凸起,固定部通过该凸起围成的空间槽固定。优选地,圆环部与该驱动元件的周缘限定一容纳槽,环形部容纳于该容纳槽并套设在圆环部上过盈配合。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单向阻尼结构还包括独立于驱动元件的轴承结构,该轴承结构形成为摩擦力产生件,环形部套设在该轴承结构上过盈配合以通过环形部和轴承结构的相对滑动来产生摩擦扭矩。也就是说,此时的摩擦力产生件为作为摩擦轴的轴承结构。优选地,该单向阻尼结构包括安装轴,驱动元件套设在安装轴上,轴承结构的面对驱动元件的表面与驱动元件的面对轴承结构的表面配合对安装轴起到支撑作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单向阻尼结构还包括抗扭地连接在驱动元件上的衬套结构,固定部通过该衬套结构卡制,环形部被胀紧安装在一固定槽,该固定槽的内圆柱面形成为摩擦力产生件,以通过环形部的外径表面和固定槽的内圆柱面相对滑动来产生摩擦扭矩。也就是说,此时的摩擦力产生件为作为摩擦孔内壁的固定槽内圆柱面。优选地,衬套结构具有从本体相背突伸出的卡制结构和插脚,衬套结构通过插脚与驱动元件连接,固定部通过卡制结构卡制。优选地,卡制结构具有用于卡制固定部的固定凸点。根据本技术的调节总成,其包括上述的单向阻尼结构。优选地,该调节总成还包括输出结构、安装结构和驱动器,其中,单向阻尼结构和输出结构被安装在安装结构上,且驱动器通过单向阻尼结构与输出结构连接。优选地,该输出结构与坐盆高度调节机构连接,该调节总成构成为座椅高度调节器。优选地,该安装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齿轮箱和盖板,其中,单向阻尼结构和输出结构大体被安装于齿轮箱和盖板之间。优选地,该调节总成还包括垫片,该垫片设置于弹簧和齿轮箱之间。优选地,该调节总成还包括安装结构和驱动器,单向阻尼结构被安装在安装结构上,该驱动器具有马达轴,弹簧的环形部套设在马达轴上过盈配合以通过环形部的内孔壁和马达轴的轴外表面相对滑动产生摩擦扭矩。优选地,该安装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齿轮箱和盖板,其中,单向阻尼结构被安装于齿轮箱和盖板之间,齿轮箱具有固定槽,弹簧的固定部被固定在该固定槽上。根据本实施例的座椅高度调节器利用单向阻尼结构的弹簧在不同旋转方向上产生的力矩不同的单向阻尼特性,与传统的输出结构和安装结构结合,实现座椅在负载向下运行中,驱动器持续稳定克服固定负载做功,同时不影响座椅向上调节的提升力。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单向阻尼结构的爆炸图;图2是图1的单向阻尼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A-A的剖面图;图4是图1中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安装轴和弹簧的第一配合状态图;图6是图1中的安装轴和弹簧的第二配合状态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包括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单向阻尼结构的调节总成的侧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线B-B的剖面图;图9是图7中的安装轴和弹簧的第一配合状态图;图10是图7中的安装轴和弹簧的第二配合状态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单向阻尼结构的环形衬套和弹簧的爆炸图;图12是图11的环形衬套和弹簧的组装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侧视图;图14是沿着图13的线C-C的剖面图;图15是图11的环形衬套和弹簧的第一配合状态图;图16是图11的环形衬套和弹簧的第二配合状态图;图17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单向阻尼结构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单向阻尼结构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7的弹簧和图18的固定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20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单向阻尼结构的斜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17的弹簧和图20的斜齿轮的组装示意图;图22是图17的弹簧和图20的斜齿轮的第一配合状态图;图23是图17的弹簧和图20的斜齿轮的第二配合状态图;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向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单向阻尼结构包括弹簧、驱动元件和摩擦力产生件,其中,弹簧和驱动元件连接以通过驱动元件来驱动弹簧,弹簧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环形部,其中,连接部位于固定部和环形部之间并连接固定部和环形部,该固定部被固定,该环形部包括周向螺旋延伸的限定弹簧孔的至少半圈并相对于该摩擦力产生件滑动以产生摩擦扭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单向阻尼结构包括弹簧、驱动元件和摩擦力产生件,其中,弹簧和驱动元件连接以通过驱动元件来驱动弹簧,弹簧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环形部,其中,连接部位于固定部和环形部之间并连接固定部和环形部,该固定部被固定,该环形部包括周向螺旋延伸的限定弹簧孔的至少半圈并相对于该摩擦力产生件滑动以产生摩擦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单向阻尼结构包括安装轴,该安装轴形成为摩擦力产生件,该环形部套设在安装轴上过盈配合以通过环形部的内孔壁和安装轴的轴外表面相对滑动产生摩擦扭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元件在临近弹簧的端面上具有固定孔或固定槽,弹簧的固定部容纳于该固定孔或固定槽中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单向阻尼结构还包括环形衬套,该环形衬套的内孔壁形成为摩擦力产生件,通过环形部的外径表面和环形衬套的内孔壁相对滑动产生摩擦扭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形部的外径表面与环形衬套的内孔壁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单向阻尼结构还包括独立于驱动元件的凸起结构,固定部被固定在该凸起结构上,该驱动元件包括突出的圆环部,该圆环部形成为摩擦力产生件,环形部套设在圆环部上以通过环形部和圆环部的相对滑动来产生摩擦扭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向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凸起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凸起,固定部通过该凸起围成的空间槽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向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圆环部与该驱动元件的周缘限定一容纳槽,环形部容纳于该容纳槽并套设在圆环部上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单向阻尼结构还包括独立于驱动元件的轴承结构,该轴承结构形成为摩擦力产生件,环形部套设在该轴承结构上过盈配合以通过环形部和轴承结构的相对滑动来产生摩擦扭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向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单向阻尼结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启超孙培晶常健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安道拓常熟座椅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