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及其侧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298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侧墙结构,该侧墙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侧门墙板部、第一侧墙部和第二侧墙部,第一侧墙部包括上侧墙板部、下侧墙板部和位于两者之间的中侧墙板部,中侧墙板部的高度与侧门高度相适配;上侧墙板部、下侧墙板部和第二侧墙部的厚度相当,且均大于中侧墙板部的厚度;第一侧墙部的长度与侧门墙板部的长度相当;中侧墙板部和第二侧墙部之间通过过渡梁连接,过渡梁包括外梁壁和固设于外梁壁两端的第一侧梁壁和第二侧梁壁;第一侧梁壁与中侧墙板部的端面固接,第二侧梁壁与第二侧墙部的端面固接。该侧墙结构的设计能够避免设于侧墙的推拉门占用车内空间,扩大了车内空间,且侧墙结构也满足强度需求。

Rolling stock and its side wa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及其侧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侧墙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轨道车辆上有一种侧门形式为内藏门结构,即车门沿轨道车辆长度方向推拉动作,在开门时,能够藏于轨道车辆的侧墙内侧。该种内藏门的结构形式,由于开启时需要占用车体侧墙内侧的空间,所以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内藏门的结构设计占用了车内空间。因此,如何对轨道车辆的车体结构进行改进,以减少推拉侧门对车内空间的占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侧墙结构,该侧墙结构的设计能够避免设于侧墙的推拉门占用车内空间,扩大了车内空间,且侧墙结构也满足强度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侧墙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侧门墙板部、第一侧墙部和第二侧墙部,所述第一侧墙部包括上侧墙板部、下侧墙板部和位于两者之间的中侧墙板部,所述中侧墙板部的高度与侧门高度相适配;所述上侧墙板部、所述下侧墙板部和所述第二侧墙部的厚度相当,且均大于所述中侧墙板部的厚度,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的侧墙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侧门墙板部、第一侧墙部和第二侧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部包括上侧墙板部、下侧墙板部和位于两者之间的中侧墙板部,所述中侧墙板部的高度与侧门高度相适配;所述上侧墙板部、所述下侧墙板部和所述第二侧墙部的厚度相当,且均大于所述中侧墙板部的厚度,所述中侧墙板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墙部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第一侧墙部的长度与所述侧门墙板部的长度相当;所述中侧墙板部和所述第二侧墙部之间通过过渡梁连接,所述过渡梁包括外梁壁和固设于所述外梁壁两端的第一侧梁壁和第二侧梁壁;所述第一侧梁壁与所述中侧墙板部的端面固接,所述第二侧梁壁与所述第二侧墙部的端面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的侧墙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侧门墙板部、第一侧墙部和第二侧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部包括上侧墙板部、下侧墙板部和位于两者之间的中侧墙板部,所述中侧墙板部的高度与侧门高度相适配;所述上侧墙板部、所述下侧墙板部和所述第二侧墙部的厚度相当,且均大于所述中侧墙板部的厚度,所述中侧墙板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墙部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第一侧墙部的长度与所述侧门墙板部的长度相当;所述中侧墙板部和所述第二侧墙部之间通过过渡梁连接,所述过渡梁包括外梁壁和固设于所述外梁壁两端的第一侧梁壁和第二侧梁壁;所述第一侧梁壁与所述中侧墙板部的端面固接,所述第二侧梁壁与所述第二侧墙部的端面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梁壁的内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侧墙部方向弯折的第一翻折壁,所述第一翻折壁与所述外梁壁相平行,且与所述中侧墙板部的内壁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梁壁的内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侧墙部方向弯折的第二翻折壁,所述第二翻折壁与所述外梁壁相平行,且与所述第二侧墙部的内壁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挡板,所述门挡板固接于所述第一翻折壁,且与所述第一翻折壁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挡板和所述第二翻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洪雷杨为三宋忠超聂双双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