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质流体耐热管加热装置,用于寒冷地区原油、气体及生活用水、海水或其他液体的输送和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钢性管、法兰、电加热装置以及由外护板与所述的钢性管组成的密封腔体。外护板可以是套在所述钢性管上的圆桶形外壳和支承板,圆桶形外壳设置在钢性管另一端法兰与支承板之间,圆桶形外壳与支承板之间密封连接,组成所述的密封的腔体;电加热装置设置在钢性管内,也可设置在密封腔体。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钢性管内或密封腔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给管道输送中的原油、水等其他液体进行加热,可避免了管道冻塞、冻裂等影响生产和生活,甚至损破设备的情况,保证生产和生活正常需要。(*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性管装置,尤其是一种钢性管的电加热装置,用于寒冷地区原油、气体及生活用水、海水或其他液体的提升、输送和处理。
技术介绍
目前,供水钢性管的冬季保温措施,主要是采用在钢性管外包裹保温材料,其保温效果不好,有时会出现冻结,需要解体处理。在输油钢性管的冬季保温措施中,油田单井保温主要是依靠井口缠绕电伴热带,出油管线利用盘管炉达到加温降粘的目的,使经过加温的原油进入保温罐,从而便于拉运,但是采用盘管炉的加热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部分井存在溶解气少,气量供应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控制火势,难以保障安全运行,经常发生爆管、结焦等事故,安全问题不能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温和加热的钢性管装置,以解决寒冷地区原油、气体及生活用水、海水或其他液体的提升和输送不便、冻堵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介质流体耐热管加热装置包括钢性管和法兰,还包括电加热装置以及由外护板与所述的钢性管组成的密封腔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第一种改进,所述外护板为支承板和套在所述钢性管上的圆桶形外壳,所述的支承板设置在钢性管一端法兰附近,支承板与钢性管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圆桶形外壳设置在钢性管另一端法兰与支承板之间,所述的圆桶形外壳与支承板之间密封连接,组成所述的密封的腔体,密封的腔体内充填有保温材料膨胀泡沫;所述电加热装置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电加热装置设置在钢性管内,在钢性管内电加热装置前设置有防冲挡板,电加热装置的具有开口的一端通过钢性管和圆桶形外壳的一处的通孔引出,钢性管和圆桶形外壳的通孔与电加热装置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钢性管内还设置有内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引线通过钢性管和圆桶形外壳的另一处的通孔引出,钢性管和圆桶形外壳的通孔与传感器的引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在所述圆桶形外壳与钢性管之间为密封腔体内,钢性管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外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引线通过圆桶形外壳的上述另一处的通孔引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第二种改进,所述外护板为套在所述钢性管上的圆桶形外壳和支承板,所述的支承板为3个,第二支承板设置在钢性管一端的法兰附近,第三支承板设置在钢管另一端的法兰附近,第一支承板设置在第二支承板与第三支承板之间、第二支承板附近,3个支承板与钢性管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圆桶形外壳设置在第一支承板与第三支承板之间,圆桶形外壳与支承板之间密封连接,组成所述的密封的腔体;在第一支承板与第二支承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圆桶形外壳,第二圆桶形外壳与第一、第二支承板之间密封连接,组成第二密封腔体;所述电加热装置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圆桶形外壳与钢性管之间的密封腔体内,电加热装置具有开口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承板的通孔和第二圆桶形外壳的通孔引出,该2个通孔与电加热装置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上述第二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可以是直线形状,在所述圆桶形外壳与钢性管之间为密封腔体内,钢性管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外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引线通过圆桶形外壳的通孔引出,圆桶形外壳的通孔与传感器的引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钢性管具有将所述腔体与钢性管内连通的连通孔;上述第二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也可以是螺旋形状,盘绕在所述钢性管的周围,所述钢性管内还设置有内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引线通过钢性管和圆桶形外壳的通孔引出,钢性管和圆桶形外壳的通孔与传感器的引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圆桶形外壳与钢性管之间可以填充导热材料铸造铜,也可以填充导热材料合金铝。所述的圆桶形外壳与钢性管之间可以填充流体介质水,也可以填充流体介质防冻液。本技术的介质流体耐热管加热装置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它包括钢性管和法兰,它还包括圆桶形外壳,圆桶形外壳设置在所述钢性管2端的法兰之间,圆桶形外壳与2端的法兰之间密封连接,组成密封的腔体,该腔体内充填有保温材料膨胀泡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能给管道输送中的原油、水等其他液体进行加热;(2)避免了管道冻塞、冷裂等影响生产和生活,甚至损破设备的情况,保证生产和生活正常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一种不具有加热功能的介质流体钢性管保温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安装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图;附图说明1圆桶形外壳 2铜导热材料 3电加热装置 4电阻导线 5密封圈6传感器导线 7导线密封圈 8内感温度传感器 9外感温度传感器 10加热装置支架11保温材料 12螺栓 13密封板 14接线柱 15密封垫16防冲挡板 20钢性管 21第一支承板 22第二支承板 23第三支承板 24法兰25加固支架 26法兰螺孔 31温控配电盘32电加热装置电源线33电机电源线 34普通钢性管 35水位36本技术的加热管 37水泵 38屏幕显示 39异径钢性管40同径钢性管 41加热钢性管们 42连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介质流体钢性管电加热装置作详细说明。由外护板与所述的钢性管组成的密封腔体,可以多种形状,如可以是套在所述钢性管上的圆桶形外壳;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求与钢性管接触的部位能够与钢性管外表面相配合。图1是所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介质流体钢性管电加热装置包括包括钢性管和法兰24、电加热装置3以及由外护板与所述的钢性管组成的密封腔体。钢性管可以是各种无缝钢性管和注塑管。外护板为套在所述钢性管上的圆桶形外壳1和支承板,支承板为3个,第二支承板22设置在钢性管一端的法兰24附近,第三支承板23设置在钢性管另一端的法兰24附近,第一支承板21设置在第二支承板22与第三支承板23之间、第二支承板22附近,3个支承板与钢性管之间密封连接,圆桶形外壳1设置在第一支承板21与第三支承板23之间,圆桶形外壳1与支承板之间密封连接,组成所述的密封的腔体。在第一支承板21与第二支承板2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圆桶形外壳,第二圆桶形外壳与第一、第二支承板之间密封连接,组成第二密封腔体。圆桶形外壳、支承板和钢性管采用相同的材料,当都是钢材料时,它们之间均采用焊接工艺;当都是注塑材料时,它们之间均粘接工艺。电加热装置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电加热装置3设置在所述圆桶形外壳与钢性管之间的密封腔体,电加热装置3具有开口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承板21的通孔和第二圆桶形外壳的通孔引出,该2个通孔与电加热装置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5。电加热装置3的内部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形式,例如,电加热装置3内设置加热电阻,电加热装置3与加热电阻之间设置有绝缘层。电加热装置3为螺旋形状,盘绕在所述钢性管的周围,为了提高热效果,该电加热装置3可以设置多个。圆桶形外壳1的密封腔充填的导热材料可以是铸造铜,可以是合金铝;也可以不充填导热材料,而是在钢性管上设置将所述腔体与钢性管内连通的连通孔42。钢性管内还设置有内温度传感器8,该传感器8的引线通过钢性管和圆桶形外壳1的通孔引出,钢性管和圆桶形外壳1的通孔与传感器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质流体耐热管加热装置,包括钢性管和法兰,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电加热装置以及由外护板与所述的钢性管组成的密封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维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