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披露涉及一种装置或系统,用以分离气体或液体中的细颗粒物。特别地,涉及一种去除空气中颗粒物的装置或系统,以净化空气。
技术介绍
“细颗粒物”,即所谓的“PM2.5”,通常被定义为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正如那些在现代城市常见的烟雾和雾霾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接排放源包括自然扬尘、发电厂锅炉废气、汽车尾气和各种工业生产过程等。大量的研究表明,细颗粒物危害性很大,直接和间接造成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例如,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证明,在现代社会某些人类疾病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含量密切相关,甚至人类的寿命都与细颗粒物排放量相关。更进一步,在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与人类的健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不是总颗粒物的排放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细颗粒物水平,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极具紧迫性和挑战性的课题。此外,微细颗粒物的光散射作用相当强,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PM2.5很容易导致″雾霾″的形成,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被介质流体携带的细颗粒物聚合并与原介质流体分离的装置,所述装置至少形成一几何空间,所述几何空间包括:轴向方向、垂直方向和不同的流动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通用密闭空间或箱体容器,用来控制微粒物质以及净化介质流体;流道设计和流场结构的拆分把来流污染源分离;至少一对来流管道或喷嘴;管料斗,静电收集器或适用的颗粒物收集器;至少一个清洁介质流出口,可与其他下游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被介质流体携带的细颗粒物聚合并与原介质流体分离的装置,所述装置至少形成一几何空间,所述几何空间包括:轴向方向、垂直方向和不同的流动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用密闭空间或箱体容器,用来控制微粒物质以及净化介质流体;
流道设计和流场结构的拆分把来流污染源分离;
至少一对来流管道或喷嘴;
管料斗,静电收集器或适用的颗粒物收集器;
至少一个清洁介质流出口,可与其他下游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空间或箱体容器设置有所述流道设计和流场结构以及所述来流管道或喷嘴,所述来流管道和喷嘴连接所述流道设计和流场结构,所述管料斗、静电收集器或颗粒物收集器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或箱体容器的底部,所述清洁介质流出口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或箱体容器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空间或箱体容器顶部或者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流道设计和流场结构从外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来流管道或喷嘴连接,所述管料斗、静电收集器或颗粒物收集器在所述密闭空间或箱体容器封闭前预先焊接或者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密闭空间或箱体容器的腔体内的底部,所述密闭空间或箱体容器的顶部设置一通风口并连接一抽风装置作为所述清洁介质流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容器的截面水力直径是2~6倍的所述来流管道或喷嘴出口水力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流管道或喷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百,隋原,陈宁昕,隋欣,
申请(专利权)人:隋原,韩百,陈宁昕,隋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