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豆酸乳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854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豆酸乳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豆浆;然后将豆浆与辅料混合液混合,60~75℃预热,均质;均质完成后,进行灭菌、接种、发酵、搅拌、破乳,无菌灌装;其中,茶以液体的形式加入豆浆或辅料混合液中,或以固体的形态加入豆浆或辅料混合液中,或茶以液体或固态的形式加入已发酵的豆酸乳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豆酸乳与茶结合,一方面茶可以中和豆酸乳的豆腥味;另一方面豆酸乳可以掩盖茶的涩味。此外,茶中富含茶多酚等多种活性物质,而大豆中的异黄酮经发酵降解后转化成生物活性较高的游离型异黄酮。这不仅是一种新型产品,更是可以在一种产品中达到两种活性物质补充的目的。

A tea bean yoghur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豆酸乳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豆饮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豆酸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茶在中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文化,中国人内心里对茶都会存在着难以名状的情怀;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儿茶素、生物碱、茶氨基等多种功能活性物质,具有显著的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辐射、抗衰老、抗癌、抑菌消炎、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广为人们喜爱。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当代年轻人追求潮流,使得传统的茶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何将在新时代推广发扬茶文化,赋予其新的内涵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豆酸乳是一种植物性酸奶,以大豆或以大豆处理物为原料,经过调配、均值、杀菌、冷却等工艺技术处理,再经微生物发酵制得。豆乳经过微生物发酵,大豆蛋白被降解为小分子的多肽片段更易人体吸收和利用;微生物发酵可以大大降低豆乳中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释放豆酸乳的营养价值。此外,微生物还可以转化大豆中的异黄酮为高生物活性的游离型异黄酮,这大大提高了豆酸乳的营养价值。尽管豆酸乳有着诸多优点,由于豆腥味等问题,大大限制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豆酸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首先获取豆浆;/nS2:将豆浆与辅料混合液混合,60~75℃预热,均质;/nS3:均质完成后,进行灭菌、接种、发酵、搅拌、破乳,无菌灌装;/n其中,在所述步骤S2中茶以液体的形式加入豆浆或辅料混合液中,或以固体的形态加入豆浆或辅料混合液中;或在所述步骤S3中茶以液体或固态的形式加入已发酵的豆酸乳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豆酸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获取豆浆;
S2:将豆浆与辅料混合液混合,60~75℃预热,均质;
S3:均质完成后,进行灭菌、接种、发酵、搅拌、破乳,无菌灌装;
其中,在所述步骤S2中茶以液体的形式加入豆浆或辅料混合液中,或以固体的形态加入豆浆或辅料混合液中;或在所述步骤S3中茶以液体或固态的形式加入已发酵的豆酸乳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豆酸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豆浆的制备方法为:将大豆在85~100℃的水进行热烫处理,将热烫处理后的大豆与质量分数为0.3~0.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混合,泡豆6~16h后清洗,然后将清洗后的大豆按照豆水比为1:6~15的比例磨浆,过滤、闪蒸、脱气后,得到豆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豆酸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中的茶多酚在所述茶豆酸乳中的量在2g/L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茶豆酸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豆酸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辅料混合液为采用70~85℃的水将甜味剂、乳化剂、稳定剂和大豆分离蛋白混合均匀的混合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豆酸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为蔗糖、果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盼盼郑勇蔡嘉俐
申请(专利权)人:芊味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