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轮胎充气泵电源线收放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479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轮胎充气泵电源线收放组件,设置在充气泵的壳体(4)底面,第一盘体(1)和第二盘体(2)均为一体成型且呈圆盘形状;第一盘体中央设有第一圆孔(15),沿第一圆孔边沿有第一凸缘(11);第一盘体外边缘设置第二凸缘(12)且在径向开设第一卡口(13)和第二卡口(14),第一卡口能设置手柄(5),第二卡口能设置电源线(3);第二盘体在一侧盘面中央设有圆形凹口(22)且在另一侧盘面形成圆盘状凸部(23),凸部直径与第一凸缘内直径相适应,凸部嵌套在第一凸缘内;凹口底面设有第二圆孔(25),壳体底面设有螺孔(41),螺钉(21)穿过第二圆孔与螺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易于取放电源线,可实现电源线卷收后固定卡位。

Vehicle tire inflation pump power line retraction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轮胎充气泵电源线收放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轮胎充气泵,特别涉及一种车载轮胎充气泵电源线收放组件。
技术介绍
车载式轮胎充气泵需要利用车载电源来供电,一般分为点烟器接入和电瓶接入,两种方式都需要较长的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从充气泵的壳体引出,另一端连接电源接头来适配不同的电源。由于电源线较长,在不使用充气泵的时候,需要将电源线进行卷收。现有的电源线收放的办法,一种是将电源线折叠后塞进充气泵壳体底面边缘的凹槽中,该凹槽中一般用来存放与轮胎气门嘴相配合的外接管,电源线与外接管混放在一起,很难较好地将两种配件塞进凹槽,导致取放电源线不方便;另一种是沿充气泵的外壳轮廓进行缠绕,电源线露出在壳体外面,影响美观且操作不便,而且由于没有专门卡束电源线的结构设计,导致电源线很容易散开。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1720068277.7)公开了一种车载充气泵,该充气泵包括嵌设于外壳内并相对于外壳转动的绕线盘,绕线盘具有内置于外壳内的绕线端及露出外壳的露出端,电源线位于充气泵芯与充电接头之间的线段通过绕线盘的转动而缠绕于绕线端上,外壳还开设有供外接管穿出外壳的部分嵌设的嵌设槽。该技术虽然解决了前述第一个办法的问题,但其依然存在电源线在卷收后不能卡位固定、存在散开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轮胎充气泵电源线收放组件。该电源线收放组件将电源线单独卷收在第一盘体上,不与其他配件混放,手柄操作易于取放电源线,卡口设计可实现电源线卷收后固定卡位。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轮胎充气泵电源线收放组件,设置在充气泵的壳体底面上,包括第一盘体、第二盘体、手柄和电源线,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均为一体成型且呈圆盘形状;所述第一盘体中央设有第一圆孔,沿第一圆孔的边沿垂直于第一盘体的盘面方向上形成第一凸缘;第一盘体沿盘面的外边缘设置第二凸缘,第二凸缘在径向开设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第一卡口能设置手柄,第二卡口能设置电源线;所述第二盘体在一侧盘面中央设有凹口,凹口为圆形且在另一侧盘面形成凸部,凸部为圆盘形状,凸部的直径与第一凸缘的内直径相适应,凸部嵌套在第一凸缘内,第二盘体的外直径小于第二凸缘的内直径,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为光滑接触;凹口底面设有第二圆孔,壳体底面设有螺孔,螺钉穿过第二圆孔与螺孔螺纹连接。所述手柄包括柄部和限位块,柄部的一端设有第二销孔,柄部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块;第一卡口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销孔,手柄通过弹簧销穿过第二销孔和第一销孔与第一卡口铰接,第一卡口的宽度与柄部相适应;第二盘体的外边缘均匀设有多个第三卡口,第三卡口的形状与限位块相匹配;第二卡口的宽度与电源线的线径相适应。所述第一卡口底面向往外延伸出挡块。所述手柄在限位块一端还设有把手部。所述电源线的一端连接在充气泵壳体上,电源线的另一端为电源接头,凹口可容纳电源接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盘体增设手柄易于操作,电源线单独卷收在第一盘体上,方便取放;第二盘体上增设卡口,实现电源线卷收后固定设置,简洁可靠;整体结构易于实现,成本低,占用空间少,且提高了电源线的取放效率。本技术通过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的嵌套设计,将充气泵的电源线缠绕在第一盘体上,不占用其他空间和不与其他配件混放,且采用手柄设计易于卷收;另外在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增加了卡口结构,可以实现电源线在卷收完成后的固定放置,结构简洁且可靠,使得电源线不会散开,亦提高了操作效率,同时有效地利用了充气泵壳体底面的空间,成本低且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载轮胎充气泵电源线收放组件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盘体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盘体的正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盘体的立体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盘体的正视示意图;图7为图6的B-B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的手柄的立体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的手柄的正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手柄的俯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装配完成的正视示意图。图中,1第一盘体,11第一凸缘,12第二凸缘,13第一卡口,131第一销孔,132挡块,14第二卡口,15第一圆孔,2第二盘体,21螺钉,22凹口,23凸部,24第三卡口,25第二圆孔,3电源线,31电源接头,4壳体,41螺孔,5手柄,51弹簧销,52第二销孔,53限位块,54把手部,55柄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10,一种车载轮胎充气泵电源线收放组件,设置在充气泵的壳体4底面上,包括第一盘体1、第二盘体2、手柄5和电源线3,第一盘体1和第二盘体2均为一体成型且呈圆盘形状。第一盘体1中央设有第一圆孔15,沿第一圆孔15的边沿垂直于第一盘体1的盘面方向上形成第一凸缘11;第一盘体1沿盘面的外边缘设置第二凸缘12,第二凸缘12在径向开设第一卡口13和第二卡口14,第一卡口13能设置手柄5,第二卡口14能设置电源线3。第二盘体2在一侧盘面中央设有凹口22,凹口22为圆形且在另一侧盘面形成凸部23,凸部23为圆盘形状,凸部23的直径与第一凸缘11的内直径相适应,凸部23嵌套在第一凸缘11内,第二盘体2的外直径小于第二凸缘12的内直径,实现第一盘体1和第二盘体2同轴嵌套,且第一盘体1和第二盘体2为光滑接触,使得第一盘体可绕轴旋转;凹口22底面设有第二圆孔25,壳体4底面设有螺孔41,螺钉21穿过第二圆孔25与螺孔41螺纹连接,使得第二盘体2固定在壳体4的底面上。手柄5包括柄部55和限位块53,柄部55的一端设有第二销孔52,柄部55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块53,在限位块53一端还设有把手部54,方便将手柄5从第三卡口24取出,易于操作;第一卡口13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销孔131,手柄55通过弹簧销51穿过第二销孔52和第一销孔131与第一卡口13铰接,第一卡口13的宽度与柄部55相适应,手柄5围绕弹簧销51向轴中线旋转可覆盖在第二盘体2上;第一卡口13底面向往外延伸出挡块132,可防止手柄5围绕弹簧销51旋转超过180°,提升操作性。第二盘体2的外边缘均匀设有多个第三卡口24,第三卡口24的形状与限位块53相匹配,使得手柄5旋转至第二盘体2时可以就近嵌入到一个第三卡口24中,实现径向的限位固定。第二卡口14的宽度与电源线3的线径相适应。电源线3的一端连接在充气泵壳体4上,电源线的另一端为电源接头31,凹口22可容纳电源接头31,电源接头31存放在凹口22时,其高度不超过壳体的垫脚。本实施例中,第一盘体1和第二盘体2可采用类似ABS、PA、PBT-GF、PA-GF、PP、TPE和PC等材料注塑成型工艺,或采用金属铸造或其他加工工艺;第二盘体2的凹口22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圆孔25,用于实现第二盘体2和壳体4的固定连接,可以根据强度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轮胎充气泵电源线收放组件,设置在充气泵的壳体(4)底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盘体(1)、第二盘体(2)、手柄(5)和电源线(3),第一盘体(1)和第二盘体(2)均为一体成型且呈圆盘形状;/n所述第一盘体(1)中央设有第一圆孔(15),沿第一圆孔(15)的边沿垂直于第一盘体(1)的盘面方向上形成第一凸缘(11);第一盘体(1)沿盘面的外边缘设置第二凸缘(12),第二凸缘(12)在径向开设第一卡口(13)和第二卡口(14),第一卡口(13)能设置手柄(5),第二卡口(14)能设置电源线(3);/n所述第二盘体(2)在一侧盘面中央设有凹口(22),凹口(22)为圆形且在另一侧盘面形成凸部(23),凸部(23)为圆盘形状,凸部(23)的直径与第一凸缘(11)的内直径相适应,凸部(23)嵌套在第一凸缘(11)内,第二盘体(2)的外直径小于第二凸缘(12)的内直径,第一盘体(1)和第二盘体(2)为光滑接触;凹口(22)底面设有第二圆孔(25),壳体(4)底面设有螺孔(41),螺钉(21)穿过第二圆孔(25)与螺孔(41)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轮胎充气泵电源线收放组件,设置在充气泵的壳体(4)底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盘体(1)、第二盘体(2)、手柄(5)和电源线(3),第一盘体(1)和第二盘体(2)均为一体成型且呈圆盘形状;
所述第一盘体(1)中央设有第一圆孔(15),沿第一圆孔(15)的边沿垂直于第一盘体(1)的盘面方向上形成第一凸缘(11);第一盘体(1)沿盘面的外边缘设置第二凸缘(12),第二凸缘(12)在径向开设第一卡口(13)和第二卡口(14),第一卡口(13)能设置手柄(5),第二卡口(14)能设置电源线(3);
所述第二盘体(2)在一侧盘面中央设有凹口(22),凹口(22)为圆形且在另一侧盘面形成凸部(23),凸部(23)为圆盘形状,凸部(23)的直径与第一凸缘(11)的内直径相适应,凸部(23)嵌套在第一凸缘(11)内,第二盘体(2)的外直径小于第二凸缘(12)的内直径,第一盘体(1)和第二盘体(2)为光滑接触;凹口(22)底面设有第二圆孔(25),壳体(4)底面设有螺孔(41),螺钉(21)穿过第二圆孔(25)与螺孔(41)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龙李平戴晓晶张云霜陈少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