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手臂及交替式叠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7082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手臂及交替式叠片装置,主要用于将连续的复合极片叠放成层状的单元电芯。机械手臂包括安装座、大臂组件、小臂组件、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大臂组件与安装座可转动连接;小臂组件与大臂组件可转动连接;夹持组件与小臂组件连接,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极片;驱动组件与大臂组件及小臂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大臂组件和小臂组件转动。交替式叠片装置包括机架、缓存装置、摆动组件、叠台组件以及两个机械手臂;其中,缓存装置用于存放待叠放的极片,摆动组件用于带动竖直展开的极片左右运动,两个机械手臂用于将竖直展开的极片推动下压到叠台组件上。上述两个机械手臂的可以交替动作,大大提高了叠片效率。

A kind of mechanical arm and alternating lamin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手臂及交替式叠片装置
本技术涉及锂电子极片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械手臂及交替式叠片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制作工序之一为叠片,即将连续的带状极片叠成多层;大致流程为,极片竖直设置,先将极片底端的一部分平铺在水平板上,然后将上方的极片从左到右、从右到左重复,最终将极片叠放成多层。目前主要以传统的自由叠片和普通“Z”字形叠片为主,但是这两种叠片方式的生产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整个电池的生产周期,远远无法满足目前我们对电池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机械手臂,其能够辅助进行叠片,从而提高叠片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替式叠片装置,其采用了上述机械手臂,并利用两个机械手臂进行交替叠片,从而提高叠片效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械手臂,包括:安装座;大臂组件,所述大臂组件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小臂组件,所述小臂组件与所述大臂组件通过连接轴可转动连接;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小臂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极片;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大臂组件及所述小臂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大臂组件和小臂组件转动。进一步,所述大臂组件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并相互连接的大臂,所述小臂组件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并相互连接的小臂;所述大臂组件的自由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两个所述大臂;所述小臂组件与所述大臂组件通过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小臂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机械手臂还包括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连接盘、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连接盘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与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座铰接,另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盘铰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连接盘及所述安装座构成四杆机构;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盘铰接,另一端均与所述推板铰接;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四连杆、所述连接盘及所述夹持组件构成四杆机构。进一步,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板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并与所述大臂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并与所述小臂组件传动连接。进一步,所述大臂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机械手臂还包括传动组件。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板以及两个传动杆,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及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板及两个所述传动杆构成四杆机构。进一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推板和两个夹持板,所述推板与所述小臂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推板为条形板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延伸;两个所述夹持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推板的两端。进一步,所述夹持板与所述推板可转动连接;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夹持板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板转动。一种交替式叠片装置,包括机架、摆动组件、叠台组件以及所述的机械手臂;所述摆动组件和所述叠台组件均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摆动组件位于所述叠台组件的上方,所述摆动组件用于驱动待叠放的极片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切换;其中一个机械手臂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远离所述第二位置的一侧,用于在所述极片处于第一位置时将极片推至叠台组件;另一个机械手臂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侧,用于在所述极片处于第二位置时将极片推至叠台组件。进一步,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动辊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摆动辊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摆动辊沿预设方向做往复运动。进一步,所述叠台组件包括底座及压片机构,所述压片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例如可以采用四个压片机构,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还可以采用两个压片机构,两个压片机构分别设置在底座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机械手臂及交替式叠片装置,使用时,摆动辊在一定行程范围内做直线往复运动。当摆动辊运动到左边位置时,其带动摆动辊下方的极片朝左运动并运动到与左边机械手臂邻近的位置;此时叠台组件上的极片被左边的压片机构固定。左边的机械手臂的大臂组件向右伸出,当夹持组件运动到极片位置时,夹持组件将极片夹持;此时,大臂组件继续伸出,小臂组件转动,从而推压极片,即将竖直的极片推压到右下方并叠放在叠台组件上。并且,摆动辊朝右边运动。左边机械手臂动作时,右边的机械手臂处于缩回状态并保持静止。叠台组件上右边的压片机构将叠放的极片固定,左边压片机构松开;然后,左边的机械手臂缩回,右边的机械手臂伸出,并将竖直的极片推压到左下方,并且摆动辊朝右边运动。两个机械手臂循环交替执行上述伸出缩回动作,并且摆动辊下方的极片持续从上向下运动,直至全部叠放在叠台组件上,单元电芯加工完毕。采用上述机械手臂及交替式叠片装置后,叠片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单元电芯的生产周期也大大缩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交替式叠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极片在图1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机械手臂的轴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联动组件和安装座装配结构示意图。图标:010-交替式叠片装置;100-机械手臂;110-大臂组件;112-大臂;114-连接轴;120-小臂组件;122-小臂;124-转轴;130-安装座;131-第一安装板;132-第二安装板;133-中部安装板;134-固定板;140-驱动组件;141-第一电机;142-第二电机;145-传动组件;1452-连接板;1454-传动杆;150-夹持组件;152-推板;154-夹持板;156-驱动机构;160-联动组件;161-第一连杆;162-第二连杆;163-第三连杆;164-第四连杆;165-连接盘;200-摆动组件;210-摆动辊;300-叠台组件;310-底座;320-压片机构;400-缓存装置;020-极片;021-复合片,030-单元电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手臂,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座;/n大臂组件,所述大臂组件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n小臂组件,所述小臂组件与所述大臂组件通过连接轴可转动连接;/n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小臂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极片;/n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大臂组件及所述小臂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大臂组件和小臂组件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手臂,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
大臂组件,所述大臂组件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
小臂组件,所述小臂组件与所述大臂组件通过连接轴可转动连接;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小臂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极片;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大臂组件及所述小臂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大臂组件和小臂组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小臂组件可转动连接;
所述机械手臂还包括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连接盘、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
所述连接盘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与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座铰接,另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盘铰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连接盘及所述安装座构成四杆机构;
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盘铰接,另一端均与所述夹持组件铰接;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四连杆、所述连接盘及所述夹持组件构成四杆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手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板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并与所述大臂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并与所述小臂组件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手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臂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机械手臂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连接轴传动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黎亮李立鹏郑耿杰李攀攀陈飞阳如坤魏宏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