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275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节气门安装法兰、缸盖安装法兰、以及支撑筋,进气歧管本体包括稳压腔和分气道,分气道始端与稳压腔的中部连通,稳压腔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入口,分气道末端外周设置有缸盖安装法兰,进气入口外周设置有节气门安装法兰,支撑筋分别与节气门安装法兰和缸盖安装法兰固定连接且沿分气道布置。上述发动机进气歧管,由于包括支撑筋,在不额外占用布置空间的同时使得振动最大的节气门安装法兰与振动最小的缸盖安装法兰连接于一体形成连接支架,来抑制了节气门安装法兰的“点头”振动的自由度,减小振动幅度,提高局部动刚度,来改善发动机进气歧管模态,进而提升NVH性能。

Engine intake manif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进气歧管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技术介绍
进气歧管是发动机进气系统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激励使得与之相连的进气歧管振动,进而导致进气歧管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问题。进气歧管的结构布置以及进气歧管的进气入口的位置等多受整机布置的影响,进气歧管的整体结构类似于安装在缸盖法兰上的“悬臂梁”,进气歧管的振动来源于发动机的振动,进气歧管主要的受力点也就是共振点通常位于进气入口外周的节气门安装法兰位置,节气门安装法兰位置受节气门质心(靠近节气门电机的位置)影响较大而会产生“点头”振动。目前,为改善进气歧管的NVH性能,通常通过在进气歧管与缸体或缸盖之间设置支架,来提高进气歧管局部的动刚度,降低进气歧管表面的噪声辐射值,进而改善NVH性能。然而,由于发动机整机布置的紧凑性,很难在合适的位置设置结构合理的支架来支撑进气歧管,以改善进气歧管的NVH性能。进气歧管的NVH问题,也使得进气歧管使用寿命大幅缩短、易损坏。另外,这种NVH问题不得到即时的解决将影响发动机所搭载的整车的NVH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新型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节气门安装法兰、缸盖安装法兰、以及支撑筋,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包括稳压腔和分气道,所述分气道始端与所述稳压腔的中部连通,所述稳压腔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入口,所述分气道末端外周设置有所述缸盖安装法兰,所述进气入口外周设置有所述节气门安装法兰,所述支撑筋分别与所述节气门安装法兰和所述缸盖安装法兰固定连接且沿所述分气道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分气道为多个且依次排列间隔设置,所述分气道的结构相同、长度相同、截面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缸盖安装法兰分别与所述分气道固定连接,而将多个所述分气道连接于一体。进一步地,所述缸盖安装法兰对应于所述分气道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分气道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分气道末端与所述第二通孔外周的所述缸盖安装法兰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缸盖安装法兰对角处以及相邻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缸盖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通孔。进一步地,所述节气门安装法兰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进气入口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且所述节气门安装法兰与所述进气入口外周的所述稳压腔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节气门安装法兰的四角处设置有用于与节气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通孔、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均匀设置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呈网格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筋为片状不规则结构,其表面局部布置有加强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发动机进气歧管,由于包括支撑筋,在不额外占用布置空间的同时使得振动最大的节气门安装法兰与振动最小的缸盖安装法兰连接于一体形成一个连接支架,来抑制了节气门安装法兰的“点头”振动的自由度,减小振动幅度,提高局部动刚度,来改善发动机进气歧管模态,进而提升了整机乃至整车的NVH性能;另外,也延长了发动机进气歧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的侧视图。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发动机进气歧管10包括进气歧管本体11、节气门安装法兰12、缸盖安装法兰13、加强筋14、以及支撑筋15。进气歧管本体11包括稳压腔112和分气道114。分气道114的数量与发动机气缸(图未示)的数量一致,分气道114通常为多个,分气道114结构相同、等长等截面,在本实施例中,分气道114为三个。分气道114依次排列间隔设置,分气道114一端(分气道114始端)与稳压腔112的中部连通。稳压腔112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入口116,进气入口116与稳压腔112连通,即进气入口116设置于进气歧管本体11(稳压腔112)的侧端,进气入口116的直径大于分气道114的直径。气体经进气入口116进入稳压腔112再分散进入分气道114中而后进入发动机气缸。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歧管本体11采取上下两片注塑片分别注塑而后再固定连接成一体,该固定连接可为焊接,但不限于此。稳压腔112和分气道114内表面光滑,而降低进气气流的阻力。节气门安装法兰12套设于进气入口116外周,节气门安装法兰12用于将发动机进气歧管10与节气门(图未示)安装连接。节气门安装法兰12呈正方形,节气门安装法兰12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22,节气门安装法兰12的四角处设置有用于与节气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4,第一连接部124可以为通孔、螺纹孔等,但不限于此,第一连接部124通常需配合使用螺栓等紧固件来实现其与节气门的连接。进气入口116穿设于节气门安装法兰12的第一通孔122中,且节气门安装法兰12与进气入口116外周的稳压腔11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节气门安装法兰12与进气歧管本体11的下注塑片(进气入口116所在的注塑片)一体注塑而成。缸盖安装法兰13套设于分气道114末端(分气道114另一端)外周,缸盖安装法兰13用于连接多个分气道114、以及将发动机进气歧管10与发动机缸盖(图未示)安装连接。缸盖安装法兰13近似于长方形,缸盖安装法兰13对应于分气道114处开设有第二通孔132,缸盖安装法兰13的一个对角线处以及相邻第二通孔132之间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缸盖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4,第二连接部134为通孔,第二连接部134通常需配合使用螺栓等紧固件来实现其与缸盖的连接。分气道114末端穿设于缸盖安装法兰13的第二通孔132中,分气道114末端与第二通孔132外周的缸盖安装法兰13固定连接。多个分气道114通过缸盖安装法兰13连接于一体,而增强了分气道114的整体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缸盖安装法兰13与进气歧管本体11的下注塑片(分气道114末端所在的注塑片)一体注塑而成。加强筋14均匀设置于进气歧管本体11外表面且加强筋14呈网格状结构。加强筋14包括稳压腔加强筋142和分气道加强筋144,稳压腔加强筋142设置于稳压腔112外表面且呈十字交叉的呈网格状,分气道加强筋144设置于分气道114外表面且呈十字交叉的呈网格状。加强筋14可以有效的改善进气歧管本体11(稳压腔112和分气道114)的模态和表面的动刚度,降低进气歧管本体11表面的噪声辐射,有效提升分气道114的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10)包括进气歧管本体(11)、节气门安装法兰(12)、缸盖安装法兰(13)、以及支撑筋(15),所述进气歧管本体(11)包括稳压腔(112)和分气道(114),所述分气道(114)始端与所述稳压腔(112)的中部连通,所述稳压腔(112)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入口(116),所述分气道(114)末端外周设置有所述缸盖安装法兰(13),所述进气入口(116)外周设置有所述节气门安装法兰(12),所述支撑筋(15)分别与所述节气门安装法兰(12)和所述缸盖安装法兰(13)固定连接且沿所述分气道(114)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10)包括进气歧管本体(11)、节气门安装法兰(12)、缸盖安装法兰(13)、以及支撑筋(15),所述进气歧管本体(11)包括稳压腔(112)和分气道(114),所述分气道(114)始端与所述稳压腔(112)的中部连通,所述稳压腔(112)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入口(116),所述分气道(114)末端外周设置有所述缸盖安装法兰(13),所述进气入口(116)外周设置有所述节气门安装法兰(12),所述支撑筋(15)分别与所述节气门安装法兰(12)和所述缸盖安装法兰(13)固定连接且沿所述分气道(114)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道(114)为多个且依次排列间隔设置,所述分气道(114)的结构相同、长度相同、截面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安装法兰(13)分别与所述分气道(114)固定连接,而将多个所述分气道(114)连接于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安装法兰(13)对应于所述分气道(114)处开设有第二通孔(132),所述分气道(114)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32)中,所述分气道(114)末端与所述第二通孔(132)外周的所述缸盖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晨虹黄英铭李楠陈良占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