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沉降主动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19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沉降主动控制结构,当新建隧道密贴下穿所述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时,所述结构用于为所述既有地铁车站提供沉降主动控制,所述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其中,所述初期支护位于所述既有地铁车站的下方,所述初期支护包围全部所述新建隧道,所述初期支护的顶端与所述既有地铁车站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二次衬砌置于所述初期支护的内表面,所述二次衬砌的顶端与所述初期支护的顶端之间设置有若干封闭囊袋,能够对所述封闭囊袋进行注浆。沉降主动控制结构具有施工简单,难度低,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有效控制既有地铁车站沉降变形超限的风险。

Active settlement control struct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lose fitting underground passing through the existing subway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沉降主动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沉降主动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的快速发展,在既有结构物下方紧邻通过新建隧道通道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地出现,比如,多个城市已经遇到新建地铁通道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底板的情况。这类零距离穿越既有工程的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尤其对于上方既有结构物是地铁车站的工况,地铁列车轨道对沉降变形非常敏感。目前一般采用新建隧道开挖断面化大为小、多部开挖;缩短开挖循环进尺;支护紧跟,同时加大支护刚度和强度等方法来减少下方施工对上覆结构物的沉降影响。除此之外,也有从既有结构物角度出发,在既有结构物内部临时设置加固梁等类似措施提高既有结构物的抗变形能力。还有在新建结构物顶板和既有结构物底板之间采用预埋千斤顶或注浆的方式,对上覆既有结构物提供一个上抬力,减少其沉降。上述第一种方法从新建工程的角度出发减少对地层的扰动,从而减小对既有结构物的沉降影响,但是远远做不到有效控制,仅仅通过新建工程本身的措施是否能满足沉降控制要求无法预知,工程上往往需要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沉降主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新建隧道密贴下穿所述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时,所述结构用于为所述既有地铁车站提供沉降主动控制,所述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其中,/n所述初期支护位于所述既有地铁车站的下方,所述初期支护包围全部所述新建隧道,所述初期支护的顶端与所述既有地铁车站的下表面接触;/n所述二次衬砌置于所述初期支护的内表面,所述二次衬砌的顶端与所述初期支护的顶端之间设置有若干封闭囊袋,能够对所述封闭囊袋进行注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沉降主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新建隧道密贴下穿所述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时,所述结构用于为所述既有地铁车站提供沉降主动控制,所述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其中,
所述初期支护位于所述既有地铁车站的下方,所述初期支护包围全部所述新建隧道,所述初期支护的顶端与所述既有地铁车站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二次衬砌置于所述初期支护的内表面,所述二次衬砌的顶端与所述初期支护的顶端之间设置有若干封闭囊袋,能够对所述封闭囊袋进行注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的材质为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衬砌的材质为钢筋结构浇筑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衬砌的顶端与所述初期支护的顶端之间设置有上下两层防水板,在下层的所述防水板上设置有若干注浆孔,在每个所述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博农兴中有智慧章慧健牛晓宇郭洋洋李少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