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34120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地通过使用廉价易得的初始原料构建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高收率、方便提纯等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可以直接作为有机催化剂,或者与第三到第十三族金属盐生成金属配合物或者原位混合使用,用于催化不对称有机合成反应;能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的实现优秀的产率、立体专一性转化,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极大程度上拓展了不对称催化的研究进程。

Spirobihydrobenzothiazolylbisphenol compounds, synthe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手性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属性之一,也是生命物质区别于非生命物质的重要标志。在制药工业中,手性也直接与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效果、毒副作用、药效发挥及药效时间息息相关。如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对手性认识不充分,欧洲曾以消旋体的反应停(Thalidomide)作为抗妊娠反应的镇静剂,导致多例畸变胎儿的出现。后经研究证实(R)-Thalidomide才真正起镇静作用,而(S)-Thalidomide则有强致畸作用。正因为此,发展构建光学纯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对于制药工业技术革新和储备都至关重要。不对称催化作为手性化合物制备的主要手段之一,一直以来收到了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而不对称催化的核心在于发展高效、易于制备、手性诱导强的手性配体或者催化剂。因而设计和发展新型手性配体和催化剂对于不对称合成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能够被广泛使用的优势手性催化剂配体骨架并不多,其中联萘酚、螺双二氢茚二酚是公认优势手性骨架。其中具有轴手性螺环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



其中,n1和n2独立地为0、1、2或3;
R1和R1’独立地为H、卤素、-N(R1a)(R1b)、R1c-L1-、C6~C14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1g取代的C6~C14芳基、5-6元杂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1h取代的5-6元杂芳基;所述的5-6元杂芳基和被一个或多个R1h取代的5-6元杂芳基里的5-6元杂芳基中,杂原子选自N、O和S中的一种或多种,杂原子数为1-4;当取代基为多个时,相同或不同;
或者,当n1和n2独立地为2或3时,相邻的两个R1和与其相连的C原子、和/或、相邻的两个R1’和与其相连的C原子一起独立地形成C3~C7环烷基、5-6元杂环烷基或苯基;所述的5-6元杂环烷基中,杂原子选自N、O和S中的一种或多种,杂原子数为1-3;
R1a和R1b独立地为H、C1~C8烷基或C1~C8烷基-C(=O)-;
R1c独立地为H、C1~C8烷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苄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1l取代的苄基;当取代基为多个时,相同或不同;
L1独立地为连接键、-O-、-C(=O)-、或-O-C(=O)-;
R1d、R1e和R1f独立地为C1~C8烷基、C1~C8烷基-O-、苯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1i取代的苯基;当取代基为多个时,相同或不同;
R1g、R1h和R1i独立地为卤素、C1~C8烷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C1~C8烷基-O-、C1~C8烷基-C(=O)-、C1~C8烷基-O-C(=O)-、C1~C8烷基-C(=O)-O-、-NH2、(C1~C8烷基-C(=O)-)NH-、(C1~C8烷基-C(=O)-)2N-或C6~C14芳基;
R2、R2’、R3和R3’独立地为H、卤素、-N(R2a)(R2b)、R2c-L2-、C6~C14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2g取代的C6~C14芳基、5-6元杂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2h取代的5-6元杂芳基;所述的5-6元杂芳基中,杂原子选自N、O和S中的一种或多种,杂原子数为1-4;当取代基为多个时,相同或不同;
R2a和R2b独立地为H、C1~C8烷基或C1~C8烷基-C(=O)-;
R2c独立地为C1~C8烷基或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当取代基为多个时,相同或不同;
L2独立地为连接键、-O-、-C(=O)-、或-O-C(=O)-;
R2g、R2h和R2i独立地为卤素、C1~C8烷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C1~C8烷基-O-、C1~C8烷基-C(=O)-、C1~C8烷基-O-C(=O)-、C1~C8烷基-C(=O)-O-、-NH2、(C1~C8烷基-C(=O)-)NH-、或(C1~C8烷基-C(=O)-)2N-;
或者,R2和R2’相连、R3和R3’相连,分别与其相连的C-C键一起形成C3~C7环烷基或苯基;
*表示手性硅中心,其为S构型硅或R构型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R1和R1’独立地为H、卤素、R1c-L1-、C6~C14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1g取代的C6~C14芳基;
和/或,当n1和n2独立地为2或3时,相邻的两个R1和与其相连的C原子、和/或、相邻的两个R1’和与其相连的C原子一起独立地形成5-6元杂环烷基;
和/或,R1c独立地为C1~C8烷基或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
和/或,L1独立地为连接键或-O-;
和/或,R1g、R1h和R1i独立地为卤素、C1~C8烷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或C6~C14芳基;
和/或,R2、R2’、R3和R3’独立地为H、R2c-L2-或C6~C14芳基;
和/或,R2c独立地为C1~C8烷基或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
和/或,L2独立地为连接键或-O-;
和/或,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为如式Ia所示的化合物或如式Ib所示的化合物;



和/或,R1和R1’相同;
和/或,R2和R2’相同;
和/或,R3和R3’相同;
和/或,n1和n2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硅螺环化合物为如式Ic所示的化合物或如式Id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n1和n2独立地为0或1;
和/或,当R1和R1’独立地为卤素时,所述的卤素为氟、氯、溴或碘;
和/或,当R1和R1’独立地为C6~C14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1g取代的C6~C14芳基时,所述的C6~C14芳基和被一个或多个R1g取代的C6~C14芳基里的C6~C14芳基独立地为苯基或萘基;
和/或,当n1和n2独立地为2或3,相邻的两个R1和与其相连的C原子、和/或、相邻的两个R1’和与其相连的C原子一起独立地形成5-6元杂环烷基时,所述的5-6元杂环烷基独立地为
和/或,当R1c独立地为C1~C8烷基或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时,所述的C1~C8烷基和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里的C1~C8烷基独立地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
和/或,当R1c独立地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时,所述的卤素为氟、氯、溴或碘;
和/或,当R1g、R1h和R1i独立地为卤素或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时,所述的卤素和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里的卤素为氟、氯、溴或碘;
和/或,当R1g、R1h和R1i独立地为C1~C8烷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C1~C8烷基-O-、C1~C8烷基-C(=O)-、C1~C8烷基-O-C(=O)-、C1~C8烷基-C(=O)-O-、-NH2、(C1~C8烷基-C(=O)-)NH-、或(C1~C8烷基-C(=O)-)2N-时,所述的C1~C8烷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C1~C8烷基-O-、C1~C8烷基-C(=O)-、C1~C8烷基-O-C(=O)-、C1~C8烷基-C(=O)-O-、-NH2、(C1~C8烷基-C(=O)-)NH-、(C1~C8烷基-C(=O)-)2N-里的C1~C8烷基独立地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
和/或,当R1g、R1h和R1i独立地为C6~C14芳基时,所述的C6~C14芳基为苯基或萘基;
和/或,当R2、R2’、R3和R3’独立地为卤素时,所述的卤素为氟、氯、溴或碘;
和/或,当R2、R2’、R3和R3’独立地为C6~C14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2g取代的C6~C14芳基时,所述的C6~C14芳基和被一个或多个R2g取代的C6~C14芳基里的C6~C14芳基独立地为苯基或萘基;
和/或,当R2c独立地为C1~C8烷基或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时,所述的C1~C8烷基和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里的C1~C8烷基独立地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
和/或,当R2c独立地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时,所述的卤素为氟、氯、溴或碘;
和/或,当R2g、R2h和R2i独立地为卤素时,所述的卤素为氟、氯、溴或碘,例如氟或氯;
和/或,当R2g、R2h和R2i独立地为C1~C8烷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C1~C8烷基-O-、C1~C8烷基-C(=O)-、C1~C8烷基-O-C(=O)-、C1~C8烷基-C(=O)-O-、-NH2、(C1~C8烷基-C(=O)-)NH-、或(C1~C8烷基-C(=O)-)2N-时,所述的C1~C8烷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C1~C8烷基-O-、C1~C8烷基-C(=O)-、C1~C8烷基-O-C(=O)-、C1~C8烷基-C(=O)-O-、-NH2、(C1~C8烷基-C(=O)-)NH-、(C1~C8烷基-C(=O)-)2N-里的C1~C8烷基独立地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当R1和R1’独立地为卤素时,所述的卤素为氟或氯;
和/或,当R1c独立地为C1~C8烷基或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时,所述的C1~C8烷基和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里的C1~C8烷基独立地为甲基、乙基或异丙基;
和/或,当R1c独立地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时,所述的卤素为氟或氯;
和/或,当R1g、R1h和R1i独立地为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时,所述的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为三氟甲基;
和/或,R2和R2’独立地为H、R2c-L2-或C6~C14芳基;
和/或,R3和R3’独立地为H;
和/或,R2c独立地为C1~C8烷基;
和/或,L2独立地为连接键;
和/或,R1和R1’相同、R2和R2’相同、R3和R3’相同、m1和m2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R1和R1’独立地为H、溴、甲基、苯基、萘基、联苯基、甲基苯基、氯苯基、三氟甲基苯基、二(三氟甲基)苯基、二(叔丁基)苯基、三(叔丁基)苯基;
和/或,R2和R2’独立地为H、甲基、乙基、苯基。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为如下任一一组化合物:














7.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与第三到第十三族金属的盐生成的金属络合物和/或如上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与第三到第十三族金属试剂的混合物。


8.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在催化不对称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应用中,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作为手性催化剂或者手性配体;
和/或,所述的应用包括钯催化剂催化的非活化的C(sp3)—H的对映选择性的炔基化反应、铜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分子内UllmannC–N偶联、酮的不对称烯丙基硼化反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其为如下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
方案一、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溶剂中,在钯催化剂、如上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以及碱存在下,将酰胺羰基的β位含如式VII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与含如式VIII所示结构片段的炔基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对映选择性炔基化反应,制备得到含如式VIa或式VIb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即可;



方案二、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溶剂中,在Cu催化剂、如上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以及碱存在下,将芳香环上含如式IX所示结构片段的芳烃类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不对称分子内UllmannC–N偶联反应,制备得到含如式XIa或式XIb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即可;




为表示芳烃的芳香环;n=1或2;
方案三、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溶剂中,在如上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存在下,将芳香环上含如式XII所示结构片段的酮类化合物与含如式XIII所示结构片段的烯丙基硼试剂进行如下所示的酮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制备得到含如式XIVa或式XIVb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即可;




为表示芳基或杂芳基的芳香环;a端表示与硼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方案一中,当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为如式Ia所示的化合物时,得到含如式VIa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即可;当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为如式Ib所示的化合物时,得到含如式VIb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即可;

所述的如式Ia所示的化合物可为
所述的如式Ib所示的化合物可为
和/或,所述的方案一中,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与所述的酰胺羰基的β位含如式VII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1:50;较佳地为1:5-1:20;
和/或,所述的方案一中,所述的溶剂为芳烃类溶剂和/或醇类溶剂;所述的芳烃类溶剂可为甲苯、二甲苯、氯苯和三氟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醇类溶剂可为甲醇、乙醇、异丁醇、丁醇和六氟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较佳地为甲苯和六氟异丙醇;
和/或,所述的方案一中,所述的溶剂与所述的酰胺羰基的β位含如式VII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的体积摩尔比为1mL/mmol-20mL/mmol;较佳地为5mL/mmol-10mL/mmol;
和/或,所述的方案一中,所述的酰胺羰基的β位含如式VII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与所述的含如式VIII所示结构片段的炔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2;较佳地为1:1.5-1:1.6;
和/或,所述的方案一中,所述的碱包括有机碱和无机碱;所述的有机碱可为吡啶、三乙胺、三丁胺、N-甲基吗啡啉、二氮杂二环;所述的无机碱可为叔丁醇钾、叔丁醇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正丁基锂、碳酸钾、碳酸钠、醋酸钾、醋酸钠、氟化钾、氟化钠、碳酸铯、氟化铯、碳酸氢钠、碳酸氢钾;较佳地为K2CO3;
和/或,所述的方案一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酰胺羰基的β位含如式VII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1-4:1;较佳地为2.5:1-3:1;
和/或,所述的方案一中,所述的钯催化剂为氯化钯、醋酸钯、四三苯基膦钯、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双(二亚芐基丙酮)钯、双(三叔丁基膦)钯、双(三环己基膦)二氯化钯、双[1,2-双(二苯基膦)乙烷]钯、三(二亚苄基茚丙酮)二钯、新戊酸钯、双(乙腈)二氯化钯、四(三叔丁基膦)钯;较佳地为PdBr2;
和/或,所述的方案一中,所述的钯催化剂与所述的酰胺羰基的β位含如式VII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1:50;较佳地为1:10-1:20;
和/或,所述的方案一中,所述的炔基化反应的温度为10-100℃;较佳地为80-90℃;
和/或,所述的方案一中,所述的酰胺羰基的β位含如式VII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为如式VII’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的含如式VIII所示结构片段的炔基化合物为如式VIII’所示的化合物,相应地得到的所述的含如式VIa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为如式VIa’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的含如式VIb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为如式VIb’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6和R7独立地为C1~C8烷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6a取代的C1~C8烷基;当取代基为多个时,相同或不同;R6a独立地为C1~C8烷基、C3~C7环烷基、C6~C14芳基、5-10元杂芳基;所述的C1~C8烷基、所述的C3~C7环烷基、所述的C6~C14芳基、所述的5-10元杂芳基任选被一个或多个R6d取代;R6d独立地选自:卤素、硝基或C1~C8烷基;当取代基为多个时,相同或不同所述的5-10元杂芳基中的杂原子选自N、O和S中的一种或多种,杂原子数为1-3个;R8为R8a、R8b和R8c独立地为C1~C8烷基;较佳地,当所述的含如式VIII所示结构片段的炔基化合物为时,所述的酰胺羰基的β位含如式VII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及相应的所述的含如式VIa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选自如下任一一组化合物:



当所述的含如式VIII所示结构片段的炔基化合物为时,所述的酰胺羰基的β位含如式VII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及相应的含如式VIa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选自如下一组化合物:
和/或,所述的方案二中,当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为如式Ia所示的化合物时,得到含如式XIa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即可;当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为如式Ib所示的化合物时,得到含如式XIb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即可;



和/或,所述的方案二中,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与所述的芳香环上含如式IX所示结构片段的芳烃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1:50;较佳地为1:5-1:20;
和/或,所述的方案二中,所述的溶剂为醚类溶剂,所述的醚类溶剂可为甲基叔丁基醚、乙醚、乙二醇二甲醚、异丙醚、二氧六环和正丁醚中的一种或多种;较佳地为二氧六环;
和/或,所述的方案二中,所述的溶剂与所述的芳香环上含如式IX所示结构片段的芳烃类化合物的体积摩尔比为1mL/mmol-20mL/mmol;较佳地为5mL/mmol-10mL/mmol;
和/或,所述的方案二中,所述的碱包括有机碱和无机碱;所述的有机碱可为吡啶、三乙胺、三丁胺、N-甲基吗啡啉、二氮杂二环;所述的无机碱可为叔丁醇钾、叔丁醇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正丁基锂、碳酸钾、碳酸钠、醋酸钾、醋酸钠、氟化钾、氟化钠、碳酸铯、氟化铯、碳酸氢钠、碳酸氢钾;较佳地为碳酸铯;
和/或,所述的方案二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芳香环上含如式IX所示结构片段的芳烃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4:1;较佳地为1.5:1-2:1;
和/或,所述的方案二中,所述的Cu催化剂为CuI;
和/或,所述的方案二中,所述的Cu催化剂与所述的芳香环上含如式IX所示结构片段的芳烃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1:50;较佳地为1:10-1:20;
和/或,所述的方案二中,所述的不对称分子内UllmannC–N偶联反应的温度为室温;
和/或,所述的方案二中,所述的芳香环上含如式IX所示结构片段的芳烃类化合物为如式IX’所示的化合物,相应地得到的所述的含如式XIa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为如式XIa’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的含如式XIb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为如式XIb’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9独立地为H、C1~C8烷基、C2~C8烯基、C1~C8烷基-O-C(=O)-或-CH2N3;n’独立地为=1或2;独立地为C6~C14芳基;所述的C6~C14芳基任选被如下取代基取代:卤素、硝基、C1~C8烷基或C1~C8烷基-O-;较佳地,所述的芳香环上含如式IX所示结构片段的芳烃类化合物及相应的所述的含如式XIa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为如下所示的化合物,



和/或,所述的方案三中,当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为如式Ia所示的化合物时,得到含如式XIVa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即可;当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为如式Ib所示的化合物时,得到含如式XIVb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即可;



和/或,所述的方案三中,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与所述的芳香环上含如式XII所示结构片段的酮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1:50;较佳地为1:5-1:20;
和/或,所述的方案三中,所述的溶剂为芳烃类溶剂;所述的芳烃类溶剂可为甲苯、二甲苯、三氟甲基苯、氯苯和三氟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较佳地为甲苯;
和/或,所述的方案三中,所述的溶剂与所述的芳香环上含如式XII所示结构片段的酮类化合物的体积摩尔比为1mL/mmol-20mL/mmol;较佳地为2mL/mmol-10mL/mmol;
和/或,所述的方案三中,所述的芳香环上含如式XII所示结构片段的酮类化合物与所述的含如式XIII所示结构片段的烯丙基硼试剂的摩尔比为1:2-2:1;较佳地为1.5:1-1:1;
和/或,所述的方案三中,所述的酮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的温度为-10-100℃;较佳地为0-10℃;
和/或,所述的方案三中,所述的芳香环上含如式XII所示结构片段的酮类化合物为如式XII’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的含如式XIII所示结构片段的烯丙基硼试剂为如式XIII’所示的化合物,相应地得到的所述的含如式XIVa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为如式XIVa’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的含如式XIVb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为如式XIVb’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独立地为C6~C14芳基或5-10元杂芳基;所述的C6~C14芳基和5-10元杂芳基任选被如下取代基取代:卤素、三氟甲基、C1~C8烷基或C1~C8烷基-O-;所述的5-10元杂芳基中的杂原子选自N、O和S中的一种或多种,杂原子数为1-3个;R10独立地为C1~C8烷基、或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8烷基;或者,R10与上所示的羰基邻位连接,并与相连的碳共同形成5-6元环烷基或5-6元杂环烷基;所述的杂环烷基中的杂原子选自N、O和S中的一种或多种,杂原子数为1-2个;R11和R12独立地为H、C1~C8烷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6a取代的C1~C8烷基;当取代基为多个时,相同或不同;R13和R14独立地为C1~C8烷基;较佳地,所述的芳香环上含如式XII所示结构片段的酮类化合物,所述的含如式XIII所示结构片段的烯丙基硼试剂,及相应的所述的含如式XIVa所示结构片段的化合物为如下一组所示的化合物,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溶剂中,在三五氟苯基硼与硅烷试剂存在下,将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浓缩,得到混合物1;
步骤(2)在有机溶剂中,将所述的混合物1与碱的进行反应,得到如式I所示的螺双二氢苯并噻咯二酚类化合物即可;



其中,R1、R1’、R2、R2’、R3、R3’、n1、n2和*的定义均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R4和R4’独立地为C1~C8烷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R4和R4’独立地为C1~C8烷基中的C1~C8烷基独立地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又例如甲基;
和/或,步骤(1)中,所述的溶剂为卤代烃类溶剂、醚类溶剂、芳烃类溶剂、腈类溶剂、烷烃类溶剂、酮类溶剂、醇类溶剂、酰胺类溶剂和亚砜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卤代烃类溶剂可为二氯甲烷、氯仿和1,2-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醚类溶剂可为四氢呋喃、甲基叔丁基醚、乙醚、乙二醇二甲醚、异丙醚、二氧六环和正丁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芳烃类溶剂可为甲苯、二甲苯、氯苯和三氟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腈类溶剂可为乙腈;所述的烷烃类溶剂可为正戊烷和/或正己烷;所述的酮类溶剂可为丙酮;所述的醇类溶剂可为甲醇、乙醇、异丁醇和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酰胺类溶剂可为N,N-二甲基甲酰胺和/或N,N-二甲基乙酰胺;所述的亚砜类溶剂可为二甲亚砜;较佳地为卤代烃类溶剂;
和/或,步骤(1)中,所述的溶剂与所述的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体积摩尔比为0.1mL/mmol~50mL/mmol;较佳地为1mL/mmol~20m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常鑫马培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