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道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866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道岔装置,包括:第一直行段(10)和第二直行段(20),沿着第一设定直线行驶线路的行驶方向,并行设置;支线段(30),沿着第二设定侧线行驶线路的行驶方向,设置在第二直行段(20)远离第一直行段(10)的一侧;活动轨道(40),能够活动地与第二直行段(20)或支线段(30)连接;电磁道岔(50),能够搭接在第一直行段(10)与活动轨道(40)上;通过电磁道岔(50)转动活动轨道(40),能够实现第一设定直线行驶线路与第二设定侧线行驶线路之间的线路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解决机械岔道的结构复杂而影响使用安全性的问题,达到简化道岔结构以提升岔道的使用安全性的效果。

An electromagnetic switch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道岔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磁悬浮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道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系统的摆动式电磁道岔。
技术介绍
一些应用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道岔,大体可以包括:用于普通轮轨轨道的道岔、用于单轨线路的道岔、以及用于常导磁悬浮线路的道岔,等等。这些岔道,均采用机械装置来驱动道岔主体,完成轨道的机械摆动,从而实现不同线路的切换,列车得以通过道岔切换到其他的线路上去,可以统称为机械道岔。但这些机械道岔中,无论是普通的轮轨道岔、单轨道岔还是磁悬浮道岔,都存在机械结构复杂,不易于维护的特点。另外,这些机械道岔,在运行中,都是先通过信号系统将指令传输到转辙机构,再由转辙机构移动股道来实现线路的切换,因此在控制与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延时情况。从而对列车的运营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的事故表明,道岔故障往往是影响列车运营安全的主要元凶。而且,这些机械道岔由于自身结构原因,导致必须对其进行专门的维护,从而存在养护维修量大的缺陷。可见,机械道岔具有构造复杂、使用寿命短、限制列车运行速度、行车安全性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行段(10)、第二直行段(20)、支线段(30)、活动轨道(40)和电磁道岔(50);其中,/n第一直行段(10)和第二直行段(20),沿着第一设定直线行驶线路的行驶方向,并行设置;/n支线段(30),沿着第二设定侧线行驶线路的行驶方向,设置在第二直行段(20)远离第一直行段(10)的一侧;/n活动轨道(40),能够活动地与第二直行段(20)或支线段(30)连接;电磁道岔(50),能够搭接在第一直行段(10)与活动轨道(40)上;通过电磁道岔(50)转动活动轨道(40),能够实现第一设定直线行驶线路与第二设定侧线行驶线路之间的线路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行段(10)、第二直行段(20)、支线段(30)、活动轨道(40)和电磁道岔(50);其中,
第一直行段(10)和第二直行段(20),沿着第一设定直线行驶线路的行驶方向,并行设置;
支线段(30),沿着第二设定侧线行驶线路的行驶方向,设置在第二直行段(20)远离第一直行段(10)的一侧;
活动轨道(40),能够活动地与第二直行段(20)或支线段(30)连接;电磁道岔(50),能够搭接在第一直行段(10)与活动轨道(40)上;通过电磁道岔(50)转动活动轨道(40),能够实现第一设定直线行驶线路与第二设定侧线行驶线路之间的线路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汽车按第一设定直线行驶线路直行时,活动轨道(40)保持直行状态并与第二直行段(20)对接,电磁道岔(50)保持固定状态;当收到列车需要转向的信号后,真空管道的墙体内的电磁线圈(6)通电,与电磁道岔(50)之间产生电磁吸力,以使电磁道岔(50)开始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汽车的形式线路上,电磁道岔(50)所搭接的区间与第一直行段(10)连接,第一直行段(10)的真空管道的墙体内与距离电磁道岔(50)较近一侧的电磁线圈(6)缩入真空管道的墙体内,第一直行段(10)上真空管道的墙体内与距离电磁道岔(50)较远一侧的电磁线圈(6)则伸出真空管道的墙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轨道(40),由多段轨道管段(1)构成;
电磁道岔(50),包括:电磁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甲朋刘子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