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连祥专利>正文

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724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气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燃烧燃料获取热空气的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筒式金属热风炉所存在的能耗高,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动力消耗大、使用寿命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耗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动力消耗低、使用寿命长的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粗尘沉降室、燃烧室、换热器、二至八个扇形烟道、烟流分配头、排烟管,其要点是:换热器采用四层筒状结构,由内至外分别设有热风道、环烟道和冷风道,燃烧室位于换热器下方,粗尘沉降室位于燃烧室的下方,在燃烧室外侧设有二次风进风装置,换热器与粗尘沉降室之间设有冷风进口,扇形烟道和烟流分配头设在换热器上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气热交换设备
,特别是一种燃烧燃料获取热空气的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
技术介绍
现有的筒式金属热风炉有三种基本类型1、直流式热风炉。该热风炉采用单流程热交换原理,主换热器为三筒结构,副换热器为单筒结构,副换热器和烟囱安装在炉顶上。该热风炉存在着体积大、能耗高的不足之处。2、喷流式热风炉。该热风炉采用高速气流喷射热交换原理,换热器由五至六个筒构成,其中一至二个筒为孔板结构。该热风炉存在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动力消耗大(比直流式大约1倍),使用寿命短的不足之处。3、套筒空气三回程式热风炉,该热风炉由五个筒套装而成。该热风炉存在着流程阻力系数大,动力消耗大,使用寿命短的不足之处。此外还有不属于筒式结构的传统的管组式热风炉,不足之处是材料消耗多、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筒式金属热风炉所存在的上述体积大、能耗高,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动力消耗大、使用寿命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体积小、能耗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动力消耗低、使用寿命长的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采用低温低流速、高温高流速的双逆流热交换原理,它包括粗尘沉降室、燃烧室、换热器、二至八个扇形烟道、烟流分配头、排烟管,其中,换热器采用四层筒状结构,由内至外分别设有热风道、环烟道和冷风道,燃烧室位于换热器下方,粗尘沉降室位于燃烧室的下方,在燃烧室外侧设有二次风进风环管,在二次风进风环管的内壁上设有二次风进风支管,换热器下部分别设有炉门、热风出口和上排烟口,换热器与粗尘沉降室之间设有冷风进口,在粗尘沉降室上分别设有下排烟口、取尘门、粗尘储室、粗尘入口、取灰门,在热风出口的下方设有风管,扇形烟道和烟流分配头设在换热器上方,其中二至八个扇形烟道均布在烟流分配头的四周,在每个扇形烟道顶部设有通烟口,在烟流分配头的顶部设有上接口,在上接口的内孔中设有控制烟气流向的阀门,上排烟口、下排烟口及上接口均与排烟管相接。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生火时,打开设在烟流分配头顶部上接口内孔中的阀门,让烟气直接通过烟流分配头顶部的上接口经排烟管排出。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工作时,关闭设在烟流分配头顶部上接口内孔中的阀门,让烟气通过扇形烟道的通烟口、环烟道、上排烟口及下排烟口经排烟管排出。本技术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与现有的筒式金属热风炉相比,具有体积小、热效率高、能耗低、动力消耗低、环烟道不易堵尘,烟尘的排放量小、清理烟道积灰方便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本技术特别适合作为应用于茶叶、食品、药材、木材烘干,化工原料、纸张干燥、家禽家畜取暖和仓库物品防潮等领域的金属热风炉。附图说明图1为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二次风进风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粗尘沉降室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烟流分配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1至附图8,一种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包括粗尘沉降室5、燃烧室7、换热器、四个扇形烟道9、烟流分配头10、排烟管12。其中,换热器采用四层筒状结构,内层为换热体8,由内至外分别设有热风道15、环烟道16和冷风道17;燃烧室7位于换热器下方,粗尘沉降室5位于燃烧室7的下方,在燃烧室7外侧设有二次风进风环管18,在二次风进风环管18的内壁上设有二次风进风支管14,二次风进风支管14与二次风进风环管18相通;换热器下部分别设有炉门4、热风出口13和上排烟口1,换热器与粗尘沉降室5之间设有冷风进口3,在粗尘沉降室5上分别设有下排烟口2、取尘门19、粗尘储室20、粗尘入口21、取灰门22,在热风出口13的下方设有风管6;扇形烟道9和烟流分配头10设在换热器上方,其中四个扇形烟道9均布在烟流分配头10的四周,在每个扇形烟道9顶部设有通烟口24,在烟流分配头10的顶部设有上接口23,在上接口23的内孔中设有控制烟气流向的阀门11;上排烟口1、下排烟口2及上接口23均与排烟管12相接。权利要求1.一种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其特征在于该热风炉包括粗尘沉降室、燃烧室、换热器、二至八个扇形烟道、烟流分配头、排烟管,其中,换热器采用四层筒状结构,由内至外分别设有热风道、环烟道和冷风道,燃烧室位于换热器下方,粗尘沉降室位于燃烧室的下方,在燃烧室外侧设有二次风进风环管,在二次风进风环管的内壁上设有二次风进风支管,换热器下部分别设有炉门、热风出口和上排烟口,换热器与粗尘沉降室之间设有冷风进口,在粗尘沉降室上分别设有下排烟口、取尘门、粗尘储室、粗尘入口、取灰门,在热风出口的下方设有风管,扇形烟道和烟流分配头设在换热器上方,其中二至八个扇形烟道均布在烟流分配头的四周,在每个扇形烟道顶部设有通烟口,在烟流分配头的顶部设有上接口,在上接口的内孔中设有控制烟气流向的阀门,上排烟口、下排烟口及上接口均与排烟管相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空气热交换设备
,特别是一种燃烧燃料获取热空气的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本技术针对现有的筒式金属热风炉所存在的能耗高,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动力消耗大、使用寿命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耗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动力消耗低、使用寿命长的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本技术包括粗尘沉降室、燃烧室、换热器、二至八个扇形烟道、烟流分配头、排烟管,其要点是换热器采用四层筒状结构,由内至外分别设有热风道、环烟道和冷风道,燃烧室位于换热器下方,粗尘沉降室位于燃烧室的下方,在燃烧室外侧设有二次风进风装置,换热器与粗尘沉降室之间设有冷风进口,扇形烟道和烟流分配头设在换热器上方。文档编号F24H3/00GK2639793SQ0320505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季连祥 申请人:季连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其特征在于该热风炉包括粗尘沉降室、燃烧室、换热器、二至八个扇形烟道、烟流分配头、排烟管,其中,换热器采用四层筒状结构,由内至外分别设有热风道、环烟道和冷风道,燃烧室位于换热器下方,粗尘沉降室位于燃烧室的下方,在燃烧室外侧设有二次风进风环管,在二次风进风环管的内壁上设有二次风进风支管,换热器下部分别设有炉门、热风出口和上排烟口,换热器与粗尘沉降室之间设有冷风进口,在粗尘沉降室上分别设有下排烟口、取尘门、粗尘储室、粗尘入口、取灰门,在热风出口的下方设有风管,扇形烟道和烟流分配头设在换热器上方,其中二至八个扇形烟道均布在烟流分配头的四周,在每个扇形烟道顶部设有通烟口,在烟流分配头的顶部设有上接口,在上接口的内孔中设有控制烟气流向的阀门,上排烟口、下排烟口及上接口均与排烟管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连祥
申请(专利权)人:季连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