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压SiC MOSFET有源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366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压SiC MOSFET有源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路,电压采样电路、脉冲产生电路和源极电压电路;所述电压采样电路,用于采集SiC MOSFET开关过程中栅源极两端的电压信号,并传输给脉冲产生电路;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压信号产生脉冲信号,并传输给源极电压电路;所述源极电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脉冲信号输出驱动电压控制信号给SiC MOSFET。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改变SiC MOSFET驱动电压,抑制SiCMOSFET开关过程中电流变化率,在牺牲较小开关损耗的情况下,抑制器件开关过程中电流、电压过冲和振荡现象。

A variable voltage SiC MOSFET active driver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属于电力电子

技术介绍
与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MOSFET)相比,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CMOSFET)具有更高的工作温度、更高的热导率和更低的开关损耗,因此正广泛应用于车载充电器、电机和光伏逆变器等领域,但是过高的开关速度会引起器件开关过程中电流、电压过冲和振荡,甚至增加器件的开关损耗,为了推广SiCMOSFET的应用,需要解决该问题。目前有几种方法来解决该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谐振驱动电路对SiCMOSFET进行驱动,能够有效减少器件开关损耗,但不能解决器件开关过程中电流、电压过冲和振荡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器件驱动电路电阻阻值,可以减少器件开关过程中电流、电压过冲和振荡问题,但会增加器件的开关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能够在牺牲较小开关损耗的情况下,抑制器件开关过程中电流、电压过冲和振荡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电压采样电路、脉冲产生电路和源极电压电路;所述电压采样电路,用于采集SiCMOSFET开关过程中器件栅源极两端的电压信号,并传输给脉冲产生电路;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压信号产生脉冲信号,并传输给源极电压电路;所述源极电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脉冲信号输出驱动电压控制信号给SiCMOSFET;所述驱动电路,用于产生SiCMOSFET开关所需的栅极驱动电压。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电阻R1和第一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Q1集电极与Vcc1供电电压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1发射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1基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基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Q2发射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Q2集电极与Vee1供电电压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所述SiCMOSFET栅极相连,Vcc1和Vee1分别表示SiCMOSFET的栅极开通电压和关断电压。进一步的,所述电压采样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和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二电阻R2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电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1另一端接地。进一步的,所述脉冲产生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COM1,第二电压比较器COM2和第一逻辑门Logic,其中,第一电压比较器COM1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COM1负输入端与第一参考电压Vref1相连,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COM2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COM2正输入端与第二参考电压Vref2相连,所述第一逻辑门Logic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COM1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逻辑门Logic另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比较器COM2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逻辑门Logic输出端与所述源极电压电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参考电压Vref1和第二参考电压Vref2为比较器的参考电压,其值根据需要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源极电压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和第三节点,其中,所述第三开关管Q3集电极与Vcc2供电电压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Q3基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Q3发射极与所述SiCMOSFET源极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管Q4发射极与所述SiCMOSFET源极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管Q4基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管Q4集电极与所述Vee2供电电压相连,所述第三节点还与所述第一逻辑门Logic输出端相连;Vcc2和Vee2为SiCMOSFET的源极电压。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电压采样电路检测SiCMOSFET开关过程中栅源极两端电压,使得脉冲产生电路在SiCMOSFET开关过程的特定时间阶段内产生脉冲信号,控制源极电压电路中开关管的通断,以此改变SiCMOSFET驱动电压,抑制SiCMOSFET开关过程中电流变化率,在牺牲较小开关损耗的情况下,抑制器件开关过程中电流、电压过冲和振荡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模块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测试电路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测试实验开通波形示意图;图5为传统驱动电路测试实验开通波形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测试实验关断波形示意图;图7为传统驱动电路测试实验关断波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路,电压采样电路、脉冲产生电路和源极电压电路;所述电压采样电路,用于采集SiCMOSFET开关过程中栅源极两端的电压信号,并传输给脉冲产生电路;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压信号产生脉冲信号,并传输给源极电压电路;所述源极电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脉冲信号输出驱动电压控制信号给SiCMOSFET;所述驱动电路,用于产生SiCMOSFET开关所需的栅极驱动电压。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一电阻R1,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Q1集电极与Vcc1供电电压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1发射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1基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基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Q2发射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Q2集电极与所述Vee1供电电压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所述SiCMOSFET栅极相连。所述的电压采样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其中,所述第二电阻R2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电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1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脉冲产生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COM1,第二电压比较器COM2和第一逻辑门Logic,其中,第一电压比较器COM1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COM1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Vref1相连,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变电压SiC MOSFET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电压采样电路、脉冲产生电路和源极电压电路;/n所述电压采样电路,用于采集SiC MOSFET开关过程中器件栅源极两端的电压信号,并传输给脉冲产生电路;/n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压信号产生脉冲信号,并传输给源极电压电路;/n所述源极电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脉冲信号输出驱动电压控制信号给SiC MOSFET;/n所述驱动电路,用于产生SiC MOSFET开关所需的栅极驱动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电压采样电路、脉冲产生电路和源极电压电路;
所述电压采样电路,用于采集SiCMOSFET开关过程中器件栅源极两端的电压信号,并传输给脉冲产生电路;
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压信号产生脉冲信号,并传输给源极电压电路;
所述源极电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脉冲信号输出驱动电压控制信号给SiCMOSFET;
所述驱动电路,用于产生SiCMOSFET开关所需的栅极驱动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电阻R1和第一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Q1集电极与Vcc1供电电压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1发射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1基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基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Q2发射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Q2集电极与Vee1供电电压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所述SiCMOSFET栅极相连,Vcc1和Vee1分别表示SiCMOSFET的栅极开通电压和关断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压SiCMOSFET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样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和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二电阻R2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电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允卢乙倪喜军王书征殷帆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