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11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固定连接的盖板,壳体内设空腔,空腔内安装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包括主动杆、定位柱、左连杆以及右连杆,主动杆的中部贯穿开设有套接在定位柱外侧的导向槽,定位柱上关于主动杆对称设置有限位盘,定位柱的底部与壳体固定连接,左连杆和右连杆的一端依次与主动杆铰接固定,左连杆和右连杆的另一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定位块以及第二定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装配,通过设置C型夹块,可以对使用者的手掌进行夹持,防止其在转动过程中滑落,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解决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A kind of plastic parts for interior door handle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
,具体为一种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
技术介绍
由于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汽车的日益普及和大众化,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汽车上的内饰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作为车门内饰板总成中重要组成部分,已标配装在车辆上,由于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驾驶员和乘驾员的安全性能,因此汽车生产商对汽车车门内饰塑料件的质量越来越重视。现有的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表面光滑,驾驶员在打开车门时,很难对其产生附着力,从而易造成手指与把手之间脱落,不仅降低了用户体验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车门内饰板与汽车车门之间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固定连接的盖板,所述壳体内设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防松装置,所述防松装置包括主动杆、定位柱、左连杆以及右连杆,所述主动杆的中部贯穿开设有套接在定位柱外侧的导向槽,所述定位柱上关于主动杆对称设置有限位盘,定位柱的底部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的一端依次与主动杆铰接固定,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的另一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定位块以及第二定位块。优选的,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关于主动杆呈镜像分布,所述第一定位块靠近定位柱的一侧设有与主动杆滑动连接的凹槽,所述导向槽内还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定位柱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主动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远离主动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C型夹块,所述主动杆远离定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槽和C型夹块的内侧壁均粘接有一层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盖板上依次设有弧形滑槽以及容纳槽,所述弧形滑槽以及容纳槽均与空腔贯通设置,所述C型夹块与弧形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卡槽与容纳槽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块以及第二定位块,可以分别对左连杆和右连杆进行角度限位,防止其随着主动杆的移动而整体向上运动。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与主动杆配合使用,能够使得主动杆在不受力时起到自动复位的效果,而且还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2.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装配,通过设置C型夹块,可以对使用者的手掌进行夹持,防止其在转动过程中滑落,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解决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防松装置的示意图。图中:壳体1、空腔101、防松装置2、盖板3、容纳槽301、弧形滑槽302、主动杆4、导向槽401、定位柱5、限位盘6、左连杆7、右连杆8、C型夹块9、卡槽10、第一定位块11、第二定位块12、复位弹簧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包括壳体1以及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盖板3,盖板3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1上。壳体1内设空腔101,空腔101内安装有防松装置2,防松装置2包括主动杆4、定位柱5、左连杆7以及右连杆8,主动杆4的中部贯穿开设有套接在定位柱5外侧的导向槽401,定位柱5关于主动杆4上下对称设置有两组限位盘6,通过设置两组限位盘6对主动杆4进行夹持限位,防止主动杆4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且定位柱5的底部与壳体1粘接固定,左连杆7和右连杆8的一端依次通过销轴与主动杆4铰接固定,左连杆7和右连杆8的另一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定位块11以及第二定位块12。第一定位块11以及第二定位块12均通过螺钉与壳体1固定,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块11以及第二定位块12,可以分别对左连杆7和右连杆8进行角度限位,防止其随着主动杆4的移动而整体向上运动。如图1以及图3所示,左连杆7和右连杆8关于主动杆4呈镜像分布,第一定位块11靠近定位柱5的一侧设有与主动杆4滑动连接的凹槽,通过设置凹槽,能够对主动杆4进一步限位固定。导向槽401内还设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内部插设有用于导向的伸缩管,伸缩管的一端通过螺钉与定位柱5固定连接,伸缩管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主动杆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复位弹簧13与主动杆4配合使用,能够使得主动杆4在不受力时起到自动复位的效果,而且还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如图1以及图3所示,左连杆7和右连杆8远离主动杆4的一端均一体成型有C型夹块9,主动杆4远离定位柱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槽10,卡槽10和C型夹块9的内侧壁均粘接有一层橡胶垫。橡胶垫对手部进行保护,避免使用者的手部与卡槽10和C型夹块9硬性接触。通过设置C型夹块9,可以对使用者的手掌进行夹持,防止其在转动过程中滑落。如图1以及图2所示,盖板3上依次设有弧形滑槽302以及容纳槽301,弧形滑槽302以及容纳槽301均与空腔101贯通设置,C型夹块9与弧形滑槽302滑动连接,卡槽10与容纳槽301相匹配。通过设置弧形滑槽302,能够对C型夹块9起到导向限位的效果,防止其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位置上的偏移。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产品时,首先将手指伸入容纳槽301内并作用于卡槽10,当在对门把手进行转动时,使用者的手指不断向上滑动,手指作用于卡槽10使其向上运动,从而使得主动杆4挤压复位弹簧13并带动左连杆7、右连杆8发生相应的转动,从而对附着在盖板3上的手指进行夹持,实现相对地稳定。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包括壳体(1)以及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盖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空腔(101),所述空腔(101)内安装有防松装置(2),所述防松装置(2)包括主动杆(4)、定位柱(5)、左连杆(7)以及右连杆(8),所述主动杆(4)的中部贯穿开设有套接在定位柱(5)外侧的导向槽(401),所述定位柱(5)上关于主动杆(4)对称设置有限位盘(6),定位柱(5)的底部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左连杆(7)和右连杆(8)的一端依次与主动杆(4)铰接固定,所述左连杆(7)和右连杆(8)的另一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定位块(11)以及第二定位块(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包括壳体(1)以及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盖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空腔(101),所述空腔(101)内安装有防松装置(2),所述防松装置(2)包括主动杆(4)、定位柱(5)、左连杆(7)以及右连杆(8),所述主动杆(4)的中部贯穿开设有套接在定位柱(5)外侧的导向槽(401),所述定位柱(5)上关于主动杆(4)对称设置有限位盘(6),定位柱(5)的底部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左连杆(7)和右连杆(8)的一端依次与主动杆(4)铰接固定,所述左连杆(7)和右连杆(8)的另一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定位块(11)以及第二定位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门把手塑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杆(7)和右连杆(8)关于主动杆(4)呈镜像分布,所述第一定位块(11)靠近定位柱(5)的一侧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想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嘉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