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两个支板定位销、支板限位块、第一弯杆限位块、第一弯杆定位块、第二弯杆定位块、第二弯杆限位块及第三弯杆定位块;该支板限位块用于与支板的竖板部右侧面接触配合而限位;该第一弯杆限位块用于与第一弯杆的平杆段右端面接触配合而限位;该第一弯杆定位块上的第一定位槽用于与第一弯杆的竖杆段配合定位;该第二弯杆定位块上的第二定位槽用于与第二弯杆的中间部配合定位;该第二弯杆限位块用于与第二弯杆的右弯部接触配合而限位;该第三弯杆定位块的第三定位槽与第三弯杆配合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焊接并能保证其各组件之间的位置精度。
A welding tool for ignition coil switch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焊接工装
本技术属于一种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焊接工装。
技术介绍
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用于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开关安装。可参见图1,图中为一种点火线圈开关支架,其包括支板(N-1)、第一弯杆(N-2)、第二弯杆(N-3)、第三弯杆(N-4);该支板(N-1)包括平板部(N-11)和设于平板部(N-11)右端的竖板部(N-12),该平板部(N-11)上设有前后分布的两个安装孔(N-111,N-112),该平板部(N-11)前侧左端设有缺口(N-113);该第一弯杆(N-2)呈“L”字型,该第一弯杆(N-2)的平杆段(N-21)焊接固定在所述缺口(N-113)处,该第一弯杆(N-2)的竖杆段(N-22)为自由端并朝上;该第二弯杆(N-3)大致为“几”字型,该第二弯杆(N-3)依次包括左弯部(N-31)、中间部(N-32)和右弯部(N-33),该第二弯杆(N-3)的中间部(N-32)焊接固定在平板部(N-11)后侧上;该第三弯杆(N-4)为倒“U”字型,该第三弯杆(N-4)的一侧部固定在所述竖板部(N-12)后侧上。由于在生产时需将支板(N-1)、第一弯杆(N-2)、第二弯杆(N-3)、第三弯杆(N-4)焊接固定为一体,同时要求保证其各组件之间的位置精度,而点火线圈开关支架为异形结构,因此需要研发设计一种专用焊接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焊接工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两个支板定位销(2,3)、支板限位块(4)、第一弯杆限位块(5)、第一弯杆定位块(6)、第二弯杆定位块(7)、第二弯杆限位块(8)及第三弯杆定位块(9);该两个支板定位销(2,3)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两个支板定位销(2,3)用于分别与支板(N-1)的两个安装孔(N-111,N-112)配合定位;该支板限位块(4)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支板限位块(4)用于与支板(N-1)的竖板部(N-12)右侧面接触配合而限位;该第一弯杆限位块(5)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一弯杆限位块(5)用于与第一弯杆(N-2)的平杆段(N-21)右端面接触配合而限位;该第一弯杆定位块(6)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一弯杆定位块(6)上设有第一定位槽(6-1),该第一定位槽(6-1)用于供第一弯杆(N-2)的竖杆段(N-22)插入而配合定位;该第二弯杆定位块(7)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二弯杆定位块(7)上设有第二定位槽(7-1),该第二定位槽(7-1)用于供第二弯杆(N-3)的中间部(N-32)插入而配合定位;该第二弯杆限位块(8)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二弯杆限位块(8)用于与第二弯杆(N-3)的右弯部(N-31)接触配合而限位;该第三弯杆定位块(9)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三弯杆定位块(9)上设有第三定位槽(9-1),该第三定位槽(9-1)用于供第三弯杆(N-4)插入而配合定位。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能用于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焊接并能保证其各组件之间的位置精度,同时其各组件定位装夹简单,操作方便,同时焊接后产品卸下方便,可提高焊接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在将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的各组件焊接前定位装夹时的俯视图。图3是是本技术在将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的各组件焊接前定位装夹时的立体图。图4是是本技术在将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的各组件焊接前定位装夹时的立体图(朝向另外方向看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4,一种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焊接工装,其包括底板1、两个支板定位销(2,3)、支板限位块4、第一弯杆限位块5、第一弯杆定位块6、第二弯杆定位块7、第二弯杆限位块8及第三弯杆定位块9;该两个支板定位销(2,3)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两个支板定位销(2,3)用于分别与支板N-1的两个安装孔(N-111,N-112)配合定位。该支板限位块4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支板限位块4用于与支板N-1的竖板部N-12右侧面接触配合而限位。在支板N-1在装夹定位时,该支板N-1的平板部N-11放置在底板1上表面并面接触配合,该两个支板定位销(2,3)分别插入所述支板N-1的两个安装孔(N-111,N-112)内,该支板限位块4位于支板N-1的竖板部N-12右侧并与该支板N-1的竖板部N-12右侧面接触配合而限位而阻挡限位,这样该支板N-1被精准定位和限位,且不会移动。该第一弯杆限位块5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一弯杆限位块5用于与第一弯杆N-2的平杆段N-21右端面接触配合而限位;该第一弯杆定位块6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一弯杆定位块6上设有第一定位槽6-1,该第一定位槽6-1用于供第一弯杆N-2的竖杆段N-22插入而配合定位。在第一弯杆N-2在装夹定位时,该第一弯杆N-2的竖杆段N-22插入第一弯杆定位块6的第一定位槽6-1内配合定位,该第一弯杆限位块5位于第一弯杆N-2的平杆段N-21右侧并与第一弯杆N-2的平杆段N-21右端面接触配合而限位而阻挡限位,这样该第一弯杆N-2被精准定位和限位,且不会移动。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槽6-1为L型槽,该第一弯杆N-2的平杆段N-21左部和该第一弯杆N-2的竖杆段N-22同时插入所述L型槽内。该第二弯杆定位块7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二弯杆定位块7上设有第二定位槽7-1,该第二定位槽7-1用于供第二弯杆N-3的左弯部N-31插入而配合定位;该第二弯杆限位块8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二弯杆限位块8用于与第二弯杆N-3的右弯部N-31接触配合。在第二弯杆N-3在装夹定位时,该第二弯杆N-3的中间部N-32部分或全部插入该第二弯杆定位块7上的第二定位槽7-1内配合定位,该第二弯杆限位块8与第二弯杆N-3的右弯部N-31接触配合而阻挡限位,这样该第二弯杆N-3被精准定位和限位,且不会移动。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弯杆限位块8上设有凸部8-1,该凸部8-1位于第二弯杆N-3的右弯部N-31右侧并与该第二弯杆N-3的右弯部N-31接触配合。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弯杆定位块7外轮廓外形与所述第二弯杆N-3的左弯部N-31内轮廓外形相匹配,该第二弯杆N-3的左弯部N-31包覆在所述第二弯杆定位块7外壁上,该第二弯杆N-3的左弯部N-3也被精准地定位,可防止该第二弯杆N-3前后摆动。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弯杆N-3的中间部N-32左端(即部分)插入该第二弯杆定位块7上的第二定位槽7-1内配合定位。其中,该第三弯杆定位块9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三弯杆定位块9外壁上设有第三定位槽9-1,该第三定位槽9-1用于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两个支板定位销(2,3)、支板限位块(4)、第一弯杆限位块(5)、第一弯杆定位块(6)、第二弯杆定位块(7)、第二弯杆限位块(8)及第三弯杆定位块(9);/n该两个支板定位销(2,3)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两个支板定位销(2,3)用于分别与支板(N-1)的两个安装孔(N-111,N-112)配合定位;/n该支板限位块(4)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支板限位块(4)用于与支板(N-1)的竖板部(N-12)右侧面接触配合而限位;/n该第一弯杆限位块(5)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一弯杆限位块(5)用于与第一弯杆(N-2)的平杆段(N-21)右端面接触配合而限位;/n该第一弯杆定位块(6)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一弯杆定位块(6)上设有第一定位槽(6-1),该第一定位槽(6-1)用于供第一弯杆(N-2)的竖杆段(N-22)插入而配合定位;/n该第二弯杆定位块(7)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二弯杆定位块(7)上设有第二定位槽(7-1),该第二定位槽(7-1)用于供第二弯杆(N-3)的中间部(N-32)插入而配合定位;/n该第二弯杆限位块(8)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二弯杆限位块(8)用于与第二弯杆(N-3)的右弯部(N-31)接触配合而限位;/n该第三弯杆定位块(9)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三弯杆定位块(9)上设有第三定位槽(9-1),该第三定位槽(9-1)用于供第三弯杆(N-4)插入而配合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火线圈开关支架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两个支板定位销(2,3)、支板限位块(4)、第一弯杆限位块(5)、第一弯杆定位块(6)、第二弯杆定位块(7)、第二弯杆限位块(8)及第三弯杆定位块(9);
该两个支板定位销(2,3)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两个支板定位销(2,3)用于分别与支板(N-1)的两个安装孔(N-111,N-112)配合定位;
该支板限位块(4)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支板限位块(4)用于与支板(N-1)的竖板部(N-12)右侧面接触配合而限位;
该第一弯杆限位块(5)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该第一弯杆限位块(5)用于与第一弯杆(N-2)的平杆段(N-21)右端面接触配合而限位;
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申耀机械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