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轮式钢轨预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264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轮式钢轨预弯头,涉及钢轨轧制领域,解决现有钢轨预弯头用于与钢轨底部直接接触的球形面之间相对摩擦,造成钢轨轨底出现刮伤缺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滚轮式钢轨预弯头,包括轨头支撑件,轨头支撑件的一侧设置两个支座,两个支座之间安装转轴,转轴外穿设滚轮,滚轮的外侧为预弯施力面,滚轮和轨头支撑件之间形成轨底容纳槽。滚轮式钢轨预弯头利用滚轮与钢轨底部接触来施加预弯力,钢轨在下落过程中,与重轨轨底面的摩擦方式改变为滚动摩擦方式,避免滚轮刮伤钢轨轨底造成的表面缺陷问题。滚轮式钢轨预弯头结构简单,易于拆换,可广泛应用于各轧钢企业类似冷床入口预弯曲线应用的场景和位置。

Roller type rail pre elb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轮式钢轨预弯头
本技术涉及钢轨轧制领域,具体是一种滚轮式钢轨预弯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钢轨类预弯头是整体铸造后加工的,预弯头包括用于与钢轨轨底接触的预弯施力部,以及与钢轨轨头接触的轨头支撑部,预弯施力部和轨头支撑部为一整体,其中预弯施力部靠近轨头支撑部的侧面为直接与钢轨轨底接触的球形面。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257464Y的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结构的新型重轨预弯头。钢轨进行预弯作业时,首先,预弯头从原始位开出一定距离来标齐钢轨,即排钢位,以确保整支钢轨都在预弯头上正确的位置。其次,预弯头上升抬起钢轨,预弯头的轨头支撑部与钢轨轨头的侧面先接触并将钢轨抬平,避免重轨底部局部受力变形。再次,各预弯头按各自设定的预弯量向冷床上运行,预弯头的球形面与钢轨底面接触并产生一定的预弯力使钢轨预弯,达到预弯整支钢轨的目的。最后,预弯头下降使钢轨放在冷床静梁上并完成预弯。预弯头在下降过程中,钢轨的轨底先与冷床静梁接触,轨底面从竖直状态向轨头一侧倾斜,使轨底的下部与预弯头球形面的下部的接触更紧密,在预弯头持续下降到完全低于工作辊道面的过程中,预弯头的球形面与钢轨底面下部产生摩擦,由于摩擦力较大,预弯头将钢轨底面刮出一定深度的刮伤缺陷。钢轨轨底面的刮伤缺陷影响表面质量,通常只能修磨处理,即采用砂轮修磨刮钢位置,修磨光滑后抹油脂以减少摩擦力,存在效果较差以及严重影响生产节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滚轮式钢轨预弯头,解决现有钢轨预弯头用于与钢轨底部直接接触的球形面之间相对摩擦,造成钢轨轨底出现刮伤缺陷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滚轮式钢轨预弯头,包括轨头支撑件,轨头支撑件的一侧设置两个支座,两个支座之间安装转轴,转轴外穿设滚轮,滚轮的外侧为预弯施力面,滚轮和轨头支撑件之间形成轨底容纳槽。进一步的是:所述预弯施力滚轮的外侧呈球形,预弯施力面为球形面。进一步的是:“滚轮和转轴之间还设置轴承”和/或“支座和转轴之间设置轴承”。具体的:所述轴承为石墨轴承。进一步的是:所述支座和转轴之间还设置避免转轴从支座脱出的锁固结构。具体的:所述锁固结构为:支座的上侧设置转轴安装槽,转轴安装于转轴安装槽内,转轴安装槽的上侧设置压盖,压盖通过螺栓固定于支座的上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滚轮式钢轨预弯头的利用滚轮与钢轨底部接触来施加预弯力,钢轨在下落过程中,与重轨轨底面的摩擦方式改变为滚动摩擦方式;同时滚轮与支座之间必然有一定的装配间隙,能给滚轮与钢轨轨底的接触力一定的缓冲,可减小摩擦力;从而从两个方面,避免滚轮刮伤钢轨轨底造成的表面缺陷问题。滚轮式钢轨预弯头结构简单,具有易于拆换的优点。“滚轮和转轴之间还设置轴承”和/或“支座和转轴之间设置轴承”,利于滚轮的旋转。轴承选择石墨轴承,可适应高温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滚轮式钢轨预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轨头支撑件1、支座2、转轴3、滚轮4、轨底容纳槽5、轴承6、压盖7、钢轨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滚轮式钢轨预弯头,包括轨头支撑件1,轨头支撑件1的上侧形成支撑钢轨8的顶面。轨头支撑件1的一侧设置两个支座2,即图1的左侧设置两个支座2,两个支座2之间安装转轴3,转轴3外穿设滚轮4,滚轮4可相对转轴或支座2旋转。为了便于滚轮4旋转,“滚轮4和转轴3之间还设置轴承”和/或“支座2和转轴3之间设置轴承”。具体的,转轴3和支座2之间可设置轴承,滚轮4和转轴3之间固定连接;或者,转轴3和支座2之间固定安装,滚轮4和转轴3之间设置轴承6,如图2所示;或者,支座2和转轴3之间设置轴承,同时滚轮4和转轴3之间还设置轴承。轴承最好为石墨轴承,以适应高温的工作环境。滚轮4旋转的面为竖直面,并且该竖直面与轨头支撑件1的顶面相交。滚轮4的外侧为预弯施力面,滚轮4和轨头支撑件1之间形成轨底容纳槽5。预弯施力滚轮4的外侧呈球形,预弯施力面为球形面,从而使滚轮4形成与现有预弯头与钢轨轨底接触的球形面一致的预弯施力面。滚轮4的旋转轴线距离轨底容纳槽5底部的高差最好为适配的钢轨8的轨底宽度的一半,利于滚轮4向钢轨8的轨底中心位置施加预弯力。转轴3固定安装于支座2,支座2和转轴3之间还设置避免转轴3从支座2脱出的锁固结构。例如在支座2的端部设置螺母,或者所述锁固结构为:支座2的上侧设置转轴安装槽,转轴3安装于转轴安装槽内,转轴3安装槽的上侧设置压盖7,压盖7通过螺栓固定于支座2的上侧。转轴3在轴向的半径不等,用于避免在支座2之间窜动。滚轮式钢轨预弯头的利用滚轮4与钢轨8底部接触来施加预弯力,钢轨8在下落过程中,滚轮4与重轨轨底面的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擦,可避免刮伤钢轨8轨底造成的表面缺陷。而且,支座2与转轴3之间、转轴3与滚轮4之间必然有一定的装配间隙,该间隙能给滚轮4与钢轨8轨底的接触力一定的缓冲,从而减小摩擦力,进一步避免滚轮4刮伤钢轨8轨底,从而避免钢轨8的轨底横向刮伤。滚轮式钢轨预弯头可广泛应用于各轧钢企业类似冷床入口预弯曲线应用的场景和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滚轮式钢轨预弯头,包括轨头支撑件(1),其特征在于:轨头支撑件(1)的一侧设置两个支座(2),两个支座(2)之间安装转轴(3),转轴(3)外穿设滚轮(4),滚轮(4)的外侧为预弯施力面,滚轮(4)和轨头支撑件(1)之间形成轨底容纳槽(5)。/n

【技术特征摘要】
1.滚轮式钢轨预弯头,包括轨头支撑件(1),其特征在于:轨头支撑件(1)的一侧设置两个支座(2),两个支座(2)之间安装转轴(3),转轴(3)外穿设滚轮(4),滚轮(4)的外侧为预弯施力面,滚轮(4)和轨头支撑件(1)之间形成轨底容纳槽(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式钢轨预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弯施力滚轮(4)的外侧呈球形,预弯施力面为球形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式钢轨预弯头,其特征在于:“滚轮(4)和转轴(3)之间还设置轴承(6)”和/或“支座(2)和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福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