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880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换热器,它包括壳体、换热管束、入口封头和出口封头,换热管束的中部配装有第一管板,以将壳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第一腔体所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在第二腔体所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壳体的一侧还设有送风机和公共送风管路,送风机安装在公共送风管路上,并由公共送风管路同时向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送新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送风结构进行优化,实现了对两个进风口同时进行送新风,减小了占用的空间体积,并通过利用同一个换热管束同时进行两次热交换,以得到满足实际工况的不同温度和流量的输出风,大大提高了换热器对能量的利用率。

A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heat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按其结构形式进行划分,包括夹套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双管板换热器等等。当前,根据实际工况需要,通常将两个或多个换热器进行组合使用,常见地,将两个管壳式换热器进行轴向组合。在组合式换热器中,根据不同的换热需求,壳侧的新风分别通过每个组合段的换热器的进风口进入相应壳体内,通过相应壳体内的换热管与换热管内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后,再从相应换热器的出风口排出。然而,现有的组合式换热器的各自独立布置送风结构设置不合理,即每个换热器均是通过独立布置的风机提供新风,这种送风结构占用了大量的空间体积,系统能量密度不高,不适用于布置在紧凑空间和高功率密度动力系统中。目前,也有采用共用风机提供新风,并通过三通调节阀来分配组合式换热器的新风流量的方式,但是,这种分配新风流量的方式是一种被动的流量分配方法,换热器是阻力元件,大流量对应大阻力,这要求新风在大流量时具有高压力,由于三通调节阀也是阻力元件,通过三通调节阀增大某一支路新风流量时,该支路的压力会相应降低而不是升高,从而这种三通调节阀来分配组合式换热器的新风流量的方式难以满足组合式换热器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用以解决现有的组合式换热器的送风结构设置不合理,存在的占用空间体积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管束、入口封头和出口封头,所述换热管束的中部配装有第一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入口封头与所述第一管板之间,所述第一腔体所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出口封头与所述第一管板之间,所述第二腔体所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的一侧还设有送风机和公共送风管路,所述送风机安装在所述公共送风管路上,并由所述公共送风管路同时向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送新风,并使得输送至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新风的风压和流量实时同步增加或同步降低。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换热管束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入口封头与所述出口封头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入口封头与所述换热管束的进口端相对应,所述出口封头与所述换热管束的出口端相对应。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公共送风管路包括第一新风管道和第二新风管道;所述第一新风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新风管道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新风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新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送风机包括无蜗壳风机,所述无蜗壳风机同轴设在所述第一新风管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新风管道与所述第二新风管道的结合部。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无蜗壳风机包括同轴布置的电机、风机轴、轮毂及沿圆周布置于所述轮毂上的叶片;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新风管道外,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风机轴的一端,所述风机轴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一新风管道与所述第二新风管道的结合部,并与所述轮毂相连接。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轮毂内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同步调节各个叶片在轮毂上的安装角度。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液压缸、调节盘、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和叶片轴;所述液压缸的底座同轴安装于所述轮毂上,所述液压缸的顶杆插装于所述风机轴上的中心轴孔中,所述顶杆上同轴安装所述调节盘;每个叶片对应配设一根所述叶片轴和一套所述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的齿条沿轴向安装在所述调节盘的盘沿上,所述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的齿轮套装在所述叶片轴的一端;所述叶片轴沿径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轮毂中,所述叶片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轮毂,并与所述叶片的一端相连接。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液压缸通过在其顶杆上套装的法兰盘与所述调节盘同轴连接;所述调节盘上设有沿轴向布置的导向孔,所述轮毂内设有沿轴向布置的滑杆,所述滑杆插入至所述导向孔中。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换热管束的进口端配装有第二管板,所述换热管束的出口端配装有第三管板;所述入口封头与所述第二管板之间构成第三腔体;所述出口封头与所述第三管板之间构成第四腔体。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壳体呈圆筒结构,所述换热管束排布呈圆柱体结构,并与所述壳体相适配;所述第一腔体上的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设在沿所述换热管束内换热介质流动方向上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腔体上的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设在沿所述换热管束内换热介质流动方向上的上、下两端。(三)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通过在换热管束的中部配装第一管板,在壳体内分隔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并通过在每个腔体所对应的壳体上配置相应的进风口、出风口,从而在壳体内构成了两个轴向组合的换热器,其中,这两个组合的换热器共用换热管束和壳体;通过送风机和公共送风管路,分别同时向两个组合的换热器中送新风时,即可根据共用换热管束内换热介质的先后两次热交换,得到实际工况所需的不同温度的输出风。通过叶片可调的送风机向换热器提供新风,可以实现支路(新风管道)流量增大的同时,该支路的新风压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在支路的新风流量减少的同时该支路新风压力也相应降低,从而使得送风的压力和流量与换热器的阻力特性相匹配。由上可知,本技术通过一台送风机实现了对换热器上两个进风口同时进行送新风,实现了对换热器送风结构的优化,降低了设备成本,减小了占用的空间体积,并在换热器中利用同一个换热管束同时进行两次热交换,以得到满足实际工况的不同温度和流量的输出风,大大提高了换热器的结构紧凑性以及对能量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无蜗壳风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换热管束,3-入口封头,4-出口封头,5-第一管板,6-第一腔体,7-第一腔体,8-第三腔体,9-第四腔体,10-第一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送风机,141-电机,142-风机轴,143-轮毂,144-叶片,15-第一新风管道,16-第二新风管道,17-液压缸,18-法兰盘,19-调节盘,20-齿条,21-齿轮,22-叶片轴,23-中心轴孔,24-导向孔,25-滑杆,26-第二管板,27-第三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管束、入口封头和出口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的中部配装有第一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n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入口封头与所述第一管板之间,所述第一腔体所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n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出口封头与所述第一管板之间,所述第二腔体所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n所述壳体的一侧还设有送风机和公共送风管路,所述送风机安装在所述公共送风管路上,并由所述公共送风管路同时向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送新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管束、入口封头和出口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的中部配装有第一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入口封头与所述第一管板之间,所述第一腔体所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出口封头与所述第一管板之间,所述第二腔体所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壳体的一侧还设有送风机和公共送风管路,所述送风机安装在所述公共送风管路上,并由所述公共送风管路同时向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送新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入口封头与所述出口封头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入口封头与所述换热管束的进口端相对应,所述出口封头与所述换热管束的出口端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送风管路包括第一新风管道和第二新风管道;所述第一新风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新风管道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新风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新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风口;
所述送风机包括无蜗壳风机,所述无蜗壳风机同轴设在所述第一新风管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新风管道与所述第二新风管道的结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蜗壳风机包括同轴布置的电机、风机轴、轮毂及沿圆周布置于所述轮毂上的叶片;
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新风管道外,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风机轴的一端,所述风机轴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一新风管道与所述第二新风管道的结合部,并与所述轮毂相连接。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星胜廖梦然马灿戴春辉吴君代路白凡张克龙吕伟剑王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