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623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涉及余热回收应用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机构和设置在安装机构内部的换热机构,安装机构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换热箱和分别设置在换热箱左右两端的保温箱,换热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保温箱的内部填充泡沫,且换热箱左端的保温箱上水平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通过在换热箱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保温箱,并且保温箱的内部填充保温效果优良的泡沫,从而在对余热进行回收的时候,可以防止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暴露在空气中,导致热量的损耗,通过在管体的外侧壁设置若干均匀排列的矩形导热片,导热片可以使得废气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片充分的传导给换热管内的液体介质。

Deaerator deoxidation valve exhaust heat recover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应用
,尤其涉及到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水中溶解了氧气,就会使与水接触的金属腐蚀,除氧器的主要作用是除去给水中的氧气,保证给水的品质,除氧器脱氧门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热能,除氧器脱氧门排气回收装置,是通过换热原理将气体中的热量提取出来并加以利用。但是现有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气回收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气回收装置存在回收效率低的问题,在回收的过程中部分热量会散发到空气当中,而且回收过程中由于气体不能与流体充分导热导致热量回收质量不佳。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其余热回收效率高,回收质量更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连接机构和设置在安装机构内部的换热机构,安装机构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换热箱和分别设置在换热箱左右两端的保温箱,换热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连接机构和设置在安装机构内部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换热箱和分别设置在换热箱左右两端的保温箱,所述换热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保温箱的内部填充泡沫,且所述换热箱左端的所述保温箱上水平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n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换热箱内部的换热管、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呈矩形结构排列,所述第一导热管左端连通进气管右端通过第一输送管连通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二导热管通过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连接机构和设置在安装机构内部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换热箱和分别设置在换热箱左右两端的保温箱,所述换热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保温箱的内部填充泡沫,且所述换热箱左端的所述保温箱上水平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
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换热箱内部的换热管、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呈矩形结构排列,所述第一导热管左端连通进气管右端通过第一输送管连通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二导热管通过第二输送管连通第三导热管,所述第三导热管通过第一输送管连通第四导热管,所述第四导热管左端连通出气管,所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分别伸入到左右两侧的保温箱内并与保温箱内的泡沫充分接触,所述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外部均套设换热管,若干所述换热管依次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连通进液管,所述第四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连通出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开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喜埃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