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碰碰车碰撞缓冲装置,包括:车头,所述车头为矩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碰碰车技术领域,当从正面受到撞击时,主受力板会通过伸缩杆向车头方向移动,进而对内部的第二弹簧进行压缩,减缓部分撞击力;通过外套筒向后移动,进而使转接杆从转接块内向外拉伸压缩第一弹簧,进而对主受力板受撞击力进一步减缓;当侧壁面受到撞击时,侧板会在主受力板上翻折,进而带动连杆对框架内的第三弹簧挤压,进行缓冲部分撞击力;同时通过滑块移动挤压第四弹簧,进一步加强减缓撞击力;该设计通过针对正面以及侧面,通过巧妙的设计连接进行双效应减缓冲击力,不仅成较低,而且缓冲效果强,避免受撞击,对人体以及车辆造成受损。
A new collision buffer device for bumpe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碰碰车碰撞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碰碰车
,具体为一种新型碰碰车碰撞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碰碰车是一种机动游戏设施,设备包括碰碰车车辆及一个室内的场地,天花板上有通电的电网,场内有供乘客驾驶的小型电动碰碰车;碰碰车的四周有由橡胶做成的围裙,并由接到天花板的垂直电杆取电,车上一般最多坐二人,有加速用的脚踏,和转向的方向盘;碰碰车在行驶驱动过程中,大家会相互碰撞,虽然周围有橡胶做成的围裙,可以在碰撞时得到缓冲,减轻撞击力,使车体以及驾驶人员减少阵动,以免碰伤人体;虽然解决了容易碰伤身体的问题,但是对于不能在碰碰车使用中,很好的起到缓冲的效果,碰碰车速度过快,之间会有生硬的撞击,不能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容易造成使用者颈部、腰部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碰碰车碰撞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碰碰车碰撞缓冲装置,包括:车头,所述车头为矩形结构,所述车头上安装有主缓冲结构以及侧缓冲结构;所述主缓冲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伸缩杆、主受力板、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滑道、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滑块、一对结构相同的转接块、一对结构相同的转接杆、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弹簧、外套筒、内杆以及第二弹簧;一对所述伸缩杆其一端焊接于车头左侧壁面上,且分别位于中心线左右两侧相互对称平行,所述主受力板垂直焊接于神锁杆另一端上,一对所述第一滑道,分别焊接于这头上壁面,且位于中心线左右两侧相互对称平行,一对所述第一滑块分别嵌装于第一滑道内,一对所述转接块分别活动安置于一对所述第一滑块上,且其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通孔,一对所述转接杆其一端分别插装于转接块通孔内,一对所述第一弹簧分别套装于转接杆另一端上,所述外套筒后壁面活动连接于一对所述转接杆一端上,所述内杆其一端插装于外套筒内,其另一端焊接于主受力板另一端上,且位于中心线上,所述第二弹簧插装于外套内后壁面与内杆一端之间。优选的,所述侧缓冲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侧板、承载板、第二滑道、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滑块、第三弹簧、一对结构相同的框架、一对结构相同的连杆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第四弹簧;一对所述侧板分别倾斜活动连接于主受力板左右两侧,所述承载版焊接于外套筒上壁面,且位于中心线上,所述第二滑道安置于承载板上壁面,且位于中心线上,一对所述第二滑块分别装配于第二滑道内,且位于滑道中心线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弹簧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第二滑块之间,一对所述框架其一端分别倾斜活动连接于第二滑块上壁,且其左右两侧壁面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滑槽,一对所述连杆其一端分别垂直焊接于侧板上,其另一端分别插装于框架另一端中心部位处,且其左右两侧开设有限位块,并嵌装于滑槽内,一对所述第四弹簧其一端分别连接于框架内下壁面,其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连杆另一端上。优选的,所述转接杆为Y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框架为回字型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杆为T型结构。优选的,所述外套筒后侧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结构相同的活动座,且分别与转接杆另一端活动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为H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新型碰碰车碰撞缓冲装置,通过两个伸缩杆使主受力板支撑在车头前方,当从正面受到撞击时,主受力板会通过伸缩杆向车头方向移动,并使内杆向外套筒内深入,进而对内部的第二弹簧进行压缩,减缓部分撞击力;通过由于外套筒通过活动座与转接杆活动相连以及借助活动连接在第一滑块上的转接块,使转接杆受力带动转接块转动,进而使转接杆从转接块内向外拉伸,进而压缩第一弹簧,并使第一滑块在第一滑道内向后移动,进而对主受力板受撞击力进一步减缓;当侧壁面受到撞击时,侧板会在主受力板上翻折,进而带动连杆向活动连接在第二滑块上的框架内的第三弹簧挤压,进行缓冲部分撞击力;同时这一侧的第二滑块会通过第二滑道向另一侧的第二滑块移动,并通过挤压第四弹簧,进一步加强减缓撞击力;该设计通过针对正面以及侧面进行减缓撞击力,通过巧妙的设计连接进行双效应减缓冲击力,不仅成较低,而且缓冲效果强,避免受撞击,对人体以及车辆造成受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头,2、伸缩杆,3、主受力板,4、第一滑道,5、第一滑块,6、转接块,7、转接杆,8、第一弹簧,9、外套筒,10、内杆,11、第二弹簧,12、侧板,13、承载板,14、第二滑道,15、第二滑块,16、第三弹簧,17、框架,18、连杆,19、第四弹簧,20、活动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碰碰车碰撞缓冲装置,包括:车头1,车头1为矩形结构,车头1上安装有主缓冲结构以及侧缓冲结构;主缓冲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伸缩杆2、主受力板3、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滑道4、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滑块5、一对结构相同的转接块6、一对结构相同的转接杆7、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弹簧8、外套筒9、内杆10以及第二弹簧11;一对伸缩杆2其一端焊接于车头1左侧壁面上,且分别位于中心线左右两侧相互对称平行,主受力板3垂直焊接于神锁杆另一端上,一对第一滑道4,分别焊接于这头上壁面,且位于中心线左右两侧相互对称平行,一对第一滑块5分别嵌装于第一滑道4内,一对转接块6分别活动安置于一对第一滑块5上,且其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通孔,一对转接杆7其一端分别插装于转接块6通孔内,一对第一弹簧8分别套装于转接杆7另一端上,外套筒9后壁面活动连接于一对转接杆7一端上,内杆10其一端插装于外套筒9内,其另一端焊接于主受力板3另一端上,且位于中心线上,第二弹簧11插装于外套内后壁面与内杆10一端之间;通过主缓冲结构,可以使其正面的冲击力进行减缓卸力,防止由于正面的较大撞击力,对玩家造成受伤或车体造成损坏。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侧缓冲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侧板12、承载板13、第二滑道14、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滑块15、第三弹簧16、一对结构相同的框架17、一对结构相同的连杆18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第四弹簧19;一对所述侧板12分别倾斜活动连接于主受力板3左右两侧,所述承载版焊接于外套筒9上壁面,且位于中心线上,所述第二滑道14安置于承载板13上壁面,且位于中心线上,一对所述第二滑块15分别装配于第二滑道14内,且位于滑道中心线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弹簧16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第二滑块15之间,一对所述框架17其一端分别倾斜活动连接于第二滑块15上壁,且其左右两侧壁面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碰碰车碰撞缓冲装置,包括:车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1)为矩形结构,所述车头(1)上安装有主缓冲结构以及侧缓冲结构;/n所述主缓冲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伸缩杆(2)、主受力板(3)、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滑道(4)、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滑块(5)、一对结构相同的转接块(6)、一对结构相同的转接杆(7)、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弹簧(8)、外套筒(9)、内杆(10)以及第二弹簧(11);/n一对所述伸缩杆(2)其一端焊接于车头(1)左侧壁面上,且分别位于中心线左右两侧相互对称平行,所述主受力板(3)垂直焊接于神锁杆另一端上,一对所述第一滑道(4),分别焊接于这头上壁面,且位于中心线左右两侧相互对称平行,一对所述第一滑块(5)分别嵌装于第一滑道(4)内,一对所述转接块(6)分别活动安置于一对所述第一滑块(5)上,且其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通孔,一对所述转接杆(7)其一端分别插装于转接块(6)通孔内,一对所述第一弹簧(8)分别套装于转接杆(7)另一端上,所述外套筒(9)后壁面活动连接于一对所述转接杆(7)一端上,所述内杆(10)其一端插装于外套筒(9)内,其另一端焊接于主受力板(3)另一端上,且位于中心线上,所述第二弹簧(11)插装于外套内后壁面与内杆(10)一端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碰碰车碰撞缓冲装置,包括:车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1)为矩形结构,所述车头(1)上安装有主缓冲结构以及侧缓冲结构;
所述主缓冲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伸缩杆(2)、主受力板(3)、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滑道(4)、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滑块(5)、一对结构相同的转接块(6)、一对结构相同的转接杆(7)、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弹簧(8)、外套筒(9)、内杆(10)以及第二弹簧(11);
一对所述伸缩杆(2)其一端焊接于车头(1)左侧壁面上,且分别位于中心线左右两侧相互对称平行,所述主受力板(3)垂直焊接于神锁杆另一端上,一对所述第一滑道(4),分别焊接于这头上壁面,且位于中心线左右两侧相互对称平行,一对所述第一滑块(5)分别嵌装于第一滑道(4)内,一对所述转接块(6)分别活动安置于一对所述第一滑块(5)上,且其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通孔,一对所述转接杆(7)其一端分别插装于转接块(6)通孔内,一对所述第一弹簧(8)分别套装于转接杆(7)另一端上,所述外套筒(9)后壁面活动连接于一对所述转接杆(7)一端上,所述内杆(10)其一端插装于外套筒(9)内,其另一端焊接于主受力板(3)另一端上,且位于中心线上,所述第二弹簧(11)插装于外套内后壁面与内杆(10)一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碰碰车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缓冲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侧板(12)、承载板(13)、第二滑道(14)、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滑块(15)、第三弹簧(16)、一对结构相同的框架(17)、一对结构相同的连杆(18)以及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凯尔乐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