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柔性热管的液冷式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7848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热管的液冷式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包括柔性热管、液体通道和若干电池组;多张所述液体通道间隔设置,所述电池组交错排列于相邻两张液体通道的间隔中,所述电池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液体通道的长度方向,所述柔性热管沿液体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盘绕于各个电池组之间,所述电池组的其中一端通过柔性热管与对应的液体通道紧密贴合;所述电池组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液体通道紧密贴合。其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易于安装及维护,接触热阻小,无需考虑绝缘等问题。

A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of liquid cooled battery based on flexible heat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柔性热管的液冷式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热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柔性热管的液冷式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使得温度升高,不仅影响其寿命和效率,甚至引发热失控。电池组温度不均匀性将加剧电池组荷电状态、健康状态、电压等参数的不均匀性,严重影响电池组的性能。较低的环境温度则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内阻增大,甚至引起电池内部短路。因此,电池热管理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电动汽车电池组整体朝着高续航(高能量密度)、快充(高充电倍率)的方向发展。随着电池组系统能量密度的提高,单体间隙狭小,散热面积极其有限。受制于关键传热元件的性能,当前实际应用的热管理技术难以兼顾电池组能量密度和热管理性能,这也是当前电动汽车自燃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现有文献中,热管理的效果普遍过于理想化:电池与金属传热元件之间的刚性紧密贴合存在热阻过大、导热硅脂脱落、电池外壳磨损、绝缘等实际工程问题。热管是解决狭小空间热控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领域有广泛应用。热管工作原理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柔性热管的液冷式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热管、液体通道和若干电池组;多张所述液体通道间隔设置,所述电池组交错排列于相邻两张液体通道的间隔中,所述电池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液体通道的长度方向,各个所述电池组的边缘沿液体通道长度方向形成波浪形,相邻两个电池组之间的空隙呈波浪形,所述柔性热管沿液体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盘绕于各个电池组之间,所述电池组的其中一端通过柔性热管与对应的液体通道紧密贴合,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组均与二者之间的柔性热管紧密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柔性热管的液冷式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热管、液体通道和若干电池组;多张所述液体通道间隔设置,所述电池组交错排列于相邻两张液体通道的间隔中,所述电池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液体通道的长度方向,各个所述电池组的边缘沿液体通道长度方向形成波浪形,相邻两个电池组之间的空隙呈波浪形,所述柔性热管沿液体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盘绕于各个电池组之间,所述电池组的其中一端通过柔性热管与对应的液体通道紧密贴合,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组均与二者之间的柔性热管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热管的液冷式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道和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组之间的柔性热管均呈与电池组相配合的波浪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热管的液冷式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热管包括若干第一传导段和若干第二传导段,相邻两个第一传导段之间通过第二传导段连接,所述第一传导段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组之间,并与两电池组紧密贴合,所述电池组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传导段与液体通道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热管的液冷式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热管包括吸液芯和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中空管体;所述吸液芯沿中空管体的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云华梁嘉林黄昭惠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