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812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移动终端防水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包括与可拆电池盖固定的封闭防水圈,所述防水圈包括第一防水面和第二防水面,其中第一防水面位于防水圈外侧,第二防水面位于与壳体镜面配合的接触面,该第二防水面上设有吸附槽。使用时将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与壳体扣合,在与防水结构配合位置的壳体镜面配合,吸附槽与壳体镜面形成吸附作用,使得第二防水面与壳体接触较紧密,且接触面较大。同时第一防水面设有挡水槽,水不容易到达第二防水面。即使水通过第一防水面后到达第二防水面时,由于第二防水面设有上设有吸附槽,使水无法进入封闭防水圈内侧,从而达到防水效果。该防水结构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防水效果。

Removable battery cover waterproof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
,特别涉及一种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移动终端设备电池通常分为可拆或一不拆结构,对于可拆电池来说,需要在电池盖板与壳体之间设置密封防水结构,否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进入,影响使用,甚至损坏设备。目前对于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其通过接触面之间的挤压作用进行防水,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但防水密封性较差,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该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可以提高防水密封的可靠性和防水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该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包括与可拆电池盖固定的封闭防水圈,所述防水圈包括第一防水面和第二防水面,其中第一防水面位于防水圈外侧,第二防水面位于与壳体镜面配合的接触面,该第二防水面上设有吸附槽。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防水面设有装配时与壳体接触的第一挡舌,该第一挡舌与防水圈本体之间形成挡水槽。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防水面设有与防水圈本体一体的第二挡舌,所述吸附槽设于第二挡舌与第一挡舌之间。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挡舌和第二挡舌分别向外侧或同一侧与防水圈本体倾斜设置。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挡舌和第二挡舌与防水圈本体倾斜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与壳体配合后该夹角变小。进一步地说,所述吸附槽沿其长度垂直方向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进一步地说,所述防水圈为硅胶。本技术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包括与可拆电池盖固定的封闭防水圈,所述防水圈包括第一防水和第二防水面,其中第一防水面位于防水圈外侧,第二防水面位于与壳体镜面配合的接触面,该第二防水面上设有吸附槽。使用时将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与壳体扣合,在与防水结构配合位置的壳体镜面配合,吸附槽与壳体镜面形成吸附作用,使得第二防水面与壳体接触较紧密,且接触面较大。同时第一防水面设有挡水槽,水不容易到达第二防水面。即使水通过第一防水面后到达第二防水面时,由于第二防水面设有上设有吸附槽,使水无法进入封闭防水圈内侧,从而达到防水效果。该防水结构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防水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描述中的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正投影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图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出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所有方向性指示的术语,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用于解释在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产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当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可能随之改变。此外,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示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地和至少一个该技术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即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体的限定外;“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及以上。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实施例。该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包括与可拆电池盖1固定的封闭防水圈2,所述防水圈2包括设有第一防水面和第二防水面的防水圈本体20,其中第一防水面位于防水圈本体20外侧,第二防水面位于防水圈本体20与壳体镜面配合的接触面,该第二防水面上设有吸附槽23。具体地说,所述可拆电池盖1与壳体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进行固定。所述第一防水面设有装配时与壳体接触的第一挡舌21,该第一挡舌21与防水圈本体20之间形成挡水槽24。所述第二防水面设有与防水圈本体20一体的第二挡舌22,所述吸附槽23设于第二挡舌21与第一挡舌之间22。所述防水圈2可以采用柔性且具有一定弹性材料,如硅胶,或液态硅胶与基水胶混合物。所述防水圈2与可拆电池盖1之间粘贴固定。所述第一挡舌和第二挡舌与防水圈本体倾斜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与壳体镜面配合后该夹角变小。使用时,将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与壳体卡扣固定后,在与防水结构配合位置的壳体镜面配合,使第一挡舌21和第二挡舌22产生形变,所述吸附槽23与壳体镜面形成吸附作用,使得第二防水面与壳体接触较紧密,且弹性材料的防水圈2与壳体接触面增大。同时第一防水面设有挡水槽24,水不容易到达第二防水面。即使水通过第一防水面后到达第二防水面时,由于第二防水面设有上设有吸附槽23,使水无法进入封闭防水圈内侧,从而达到防水效果。该防水结构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防水效果。所述第一挡舌21和第二挡舌22分别向外侧倾斜与防水圈本体20为倾斜设置,配合时该倾斜形成夹角为锐角,这样在与壳体固定时该第一挡舌21和第二挡舌22更容易形弯,使吸附槽23空间最小化,可以使吸附槽23能形成更大的吸附作用。根据需要,所述吸附槽23沿其长度垂直方向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这样更容易产生较大吸附作用力。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还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包括与可拆电池盖固定的封闭防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圈包括第一防水和第二防水面,其中第一防水面位于防水圈外侧,第二防水面位于与壳体镜面配合的接触面,该第二防水面上设有吸附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包括与可拆电池盖固定的封闭防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圈包括第一防水和第二防水面,其中第一防水面位于防水圈外侧,第二防水面位于与壳体镜面配合的接触面,该第二防水面上设有吸附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面设有装配时与壳体接触的第一挡舌,该第一挡舌与防水圈本体之间形成挡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拆电池盖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面设有与防水圈本体一体的第二挡舌,所述吸附槽设于第二挡舌与第一挡舌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慧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