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翼开结构、扩展方舱及扩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518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方舱技术领域。一种液压翼开结构,其设置在舱体的侧部,包括上翼开板、下翼开板、第一翼开动力推杆、第二翼开动力推杆和密封单元,上翼开板和下翼开板上下对开设置,并均与舱体铰接;第一翼开动力推杆设置在上翼开板与舱体之间;第二翼开动力推杆设置在下翼开板与舱体之间,第一翼开动力推杆和第二翼开动力推杆分别驱动上翼开板和下翼开板开合动作;密封单元用于上翼开板与舱体之间、下翼开板与舱体之间、上翼开板与下翼开板之间闭合密封。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扩展方舱和一种扩展车。本申请在动作过程中更快捷,整体稳定性更好,操作和维护均很方便,坚固耐用,从而提高整车的可靠性。

Hydraulic wing opening structure, expansion shelter and expansion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翼开结构、扩展方舱及扩展车
本技术属于方舱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翼开结构、扩展方舱及扩展车。
技术介绍
随着餐车、净水车等方舱设备在警用、民用领域中的应用,双侧翼展结构能有效增加箱体使用面积、提高箱体利用率。方舱具有灵活性,能够成为一个移动的舱室,在满足运输车辆宽度的限制的前提下,能够便于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空间的扩展,实用性强。随着方舱功能的多样化,在方舱结构设计过程中,如何保证双侧翼展结构的密封性,提高整车结构的可靠性,已成为方舱结构设计过程中非常突出的问题。由于方舱结构需要满足舱室闭合时的密封性能,也要保障在展开后舱室顶部的密封,还需要保障其开合的同步性和平展性,提高方舱的翼开扩展结构的动作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需要针对其连接结构和动作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设计。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210155394.9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翻板式扩展方舱,其通过连杆推动顶板和底板进行翻转,进而支撑,形成扩展方舱,提高了方舱的使用面积,但是其整体结构同步性差,使用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扩展和支撑,且其结构中不存在密封结构,会导致结构的密封性能差,其结构无法有效的设置密封,无论是在闭合状态还是在展开状态,均无法有效的应对恶劣天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液压翼开结构、扩展方舱及扩展车,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方舱翼开板动作的同步,有效的实现翼开板与舱体之间的密封,从而更具实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br>一种液压翼开结构,其设置在舱体的侧部,包括:上翼开板;下翼开板,所述上翼开板和所述下翼开板上下对开设置,并均与所述舱体铰接;第一翼开动力推杆,其设置在所述上翼开板与所述舱体之间;第二翼开动力推杆,其设置在所述下翼开板与所述舱体之间,所述第一翼开动力推杆和所述第二翼开动力推杆分别驱动所述上翼开板和所述下翼开板开合动作;以及密封单元,其用于所述上翼开板与舱体之间、下翼开板与舱体之间、所述上翼开板与所述下翼开板之间闭合密封。根据本技术液压翼开结构,优选地,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第一型材框体,其周向布设在所述舱体侧部,在所述第一型材框体中嵌设有密封条;以及第二型材框体,其设置在所述上翼开板和所述下翼开板其中一者上,在所述第二型材框体上嵌设有密封条,所述上翼开板和所述下翼开板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密封搭板。根据本技术液压翼开结构,优选地,所述上翼开板的上端与所述舱体之间设置有防水布,所述防水布的两侧均通过压板固定。根据本技术液压翼开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翼开动力推杆和所述第二翼开动力推杆的两端均分别铰接设置有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与对应的第一翼开板或第二翼开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支座与所述舱体上的支撑架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液压翼开结构,优选地,所述上翼开板和下翼开板上均设置有翻转行程开关;所述第一翼开动力推杆和所述第二翼开动力推杆的可调行程为10~30mm。根据本技术液压翼开结构,优选地,还包括液压泵站,所述第一翼开动力推杆和所述第二翼开动力推杆均为液压缸,所述液压泵站包括油箱、进油管路、以及并联设置在油箱与进油管路之间的手动油泵和电动油泵,在所述进油管路与油箱之间还设置有溢流阀。根据本技术液压翼开结构,优选地,所述上翼开板的左右两侧与舱体之间均设置有第一翼开动力推杆,所述下翼开板的左右两侧与舱体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翼开动力推杆。根据本技术液压翼开结构,优选地,在所述进油管路上并联设置有多组同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上翼开板上的两组第一翼开动力推杆同步动作和所述下翼开板上的两组第二翼开动力推杆同步动作。一种扩展方舱,包括舱体和上述的液压翼开结构,在所述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液压翼开结构。一种扩展车,包括车架和上述的扩展方舱,所述扩展方舱匹配设置在所述车架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其通过上下翼开板的对开设置,以及各翼开板上动力推杆的同步,从而有效的提升翼开板动作的稳定性,结合密封单元的设置,能够保障翼开板与舱体之间的密封性;为了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安装误差导致翼开板上的两组动力推杆存在行程差,影响整个方舱结构的密封性和传动的精度,本申请还设置有可调行程,在装配完成后,进行调试,从而保障动作的精确度。本申请的液压翼开结构在动作过程中更快捷,整体稳定性更好,操作和维护均很方便,坚固耐用,从而提高整车的可靠性,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存在局部结构严重受损的情况,使得整个方舱结构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减少维护频率,更具市场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翼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图中序号:100为舱体;210为上翼开板、211为第一翼开动力推杆、212为上支座、213为下支座、220为下翼开板、221为第二翼开动力推杆;310为第一型材框体、320为第二型材框体、330为密封条、340为防水布、350为压板、360为密封搭板;401为油箱、402为直流电机、403为齿轮泵、404为单向阀、405为溢流阀、406为Y型换向阀、407为手动泵、408为液压锁、409为同步模块、410为防爆阀、411为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见图1-图6,一种液压翼开结构,其设置在舱体100的侧部,包括上翼开板210、下翼开板220、第一翼开动力推杆211、第二翼开动力推杆221和密封单元,上翼开板210和下翼开板220上下对开设置,并均与舱体100铰接;第一翼开动力推杆211设置在上翼开板210与舱体100之间;第二翼开动力推杆221设置在下翼开板220与舱体100之间,第一翼开动力推杆211和第二翼开动力推杆221分别驱动上翼开板210和下翼开板220开合动作;密封单元用于上翼开板210与舱体100之间、下翼开板220与舱体100之间、上翼开板210与下翼开板220之间闭合密封。密封单元包括第一型材框体310和第二型材框体320,第一型材框体310周向布设在舱体侧部,在第一型材框体310中嵌设有密封条330;第二型材框体320设置在上翼开板210和下翼开板220其中一者上,在第二型材框体320上嵌设有密封条330,上翼开板210和下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翼开结构,其设置在舱体的侧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翼开板;/n下翼开板,所述上翼开板和所述下翼开板上下对开设置,并均与所述舱体铰接;/n第一翼开动力推杆,其设置在所述上翼开板与所述舱体之间;/n第二翼开动力推杆,其设置在所述下翼开板与所述舱体之间,所述第一翼开动力推杆和所述第二翼开动力推杆分别驱动所述上翼开板和所述下翼开板开合动作;以及/n密封单元,其用于所述上翼开板与舱体之间、下翼开板与舱体之间、所述上翼开板与所述下翼开板之间闭合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翼开结构,其设置在舱体的侧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翼开板;
下翼开板,所述上翼开板和所述下翼开板上下对开设置,并均与所述舱体铰接;
第一翼开动力推杆,其设置在所述上翼开板与所述舱体之间;
第二翼开动力推杆,其设置在所述下翼开板与所述舱体之间,所述第一翼开动力推杆和所述第二翼开动力推杆分别驱动所述上翼开板和所述下翼开板开合动作;以及
密封单元,其用于所述上翼开板与舱体之间、下翼开板与舱体之间、所述上翼开板与所述下翼开板之间闭合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翼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包括:
第一型材框体,其周向布设在所述舱体侧部,在所述第一型材框体中嵌设有密封条;以及
第二型材框体,其设置在所述上翼开板和所述下翼开板其中一者上,在所述第二型材框体上嵌设有密封条,所述上翼开板和所述下翼开板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密封搭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翼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开板的上端与所述舱体之间设置有防水布,所述防水布的两侧均通过压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翼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开动力推杆和所述第二翼开动力推杆的两端均分别铰接设置有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与对应的第一翼开板或第二翼开板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珍邢会敏徐高京任杰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森源鸿马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