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护风罩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696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护风罩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压边圈,上模座和下模座配合形成模腔;所述下模座和上模座的扣合面均具有弧度,所述下模座的扣合面和上模座的扣合面之间形成汽车护风罩的弧形面空腔;所述压边圈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该压边圈与下模座配合形成汽车护风罩的方形框空腔,所述方形框空腔与弧形面空腔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模座与下模座配合形成模腔,利用上模座、下模座和压边圈的配合制造汽车护风罩,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A kind of extrusion die for automobile h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护风罩挤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挤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护风罩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的水冷管路经由散热器产生循环,汽车发动机上安装的风扇叶片通过安装于散热器上的护风罩将热量吸收并散发到车外。其中,护风罩较大的开口端罩设在散热器上,较小的开口端朝向风扇叶片。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导风罩为壳状结构,通常导风罩的壁厚为1mm左右。由于导风罩壁厚较薄,通常采用浇筑或挤压工艺制备,因浇筑成型时液体进入模腔需要冷却凝固导致浇筑成型只能间隔生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急需设计出一种挤压模具,采用挤压工艺实现导风罩本体的连续性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护风罩挤压模具,采用上模座、下模座和压边圈相组合的方式实现汽车护风罩的挤压。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护风罩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压边圈,上模座和下模座配合形成模腔;所述下模座和上模座的扣合面均具有弧度,所述下模座的扣合面和上模座的扣合面之间形成汽车护风罩的弧形面空腔;所述压边圈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该压边圈与下模座配合形成汽车护风罩的方形框空腔,所述方形框空腔与弧形面空腔一体成型。本技术的上模座与下模座配合形成模腔,利用上模座、下模座和压边圈的配合制造汽车护风罩,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本技术采用压边圈与下模座配合形成护风罩的方形框空腔,便于汽车护风罩的方形框制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座上具有一圈向下表面凹陷的方形环,该方形环与压边圈之间通过若干组顶推结构连接;所述压边圈与上模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座与顶推结构一并相对上模座运动,直至顶推结构与压边圈接触,此时上模座与下模座正好配合形成模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形环与压边圈之间还设有多个限位柱,多个限位柱分别位于方形环的四角处,所述限位柱用来限制上模座与下模座相对运动的最小间距;所述若干组顶推结构分成多组位于不同限位柱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柱为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在方形环上,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在压边圈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座的扣合面和上模座的扣合面结构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面由N块平面薄片拼接而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N块平面薄片由多个倾斜片和两个对称的长条型斜片拼接而成,多个倾斜片分成两组位于长条型斜片的两端,每组的倾斜片依序拼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上模座与下模座配合形成模腔,利用上模座、下模座和压边圈的配合制造汽车护风罩,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2、本技术采用压边圈与下模座配合形成护风罩的方形框空腔,便于汽车护风罩的方形框制作。附图说明图1为护风罩挤压模具的剖视图;图2为护风罩挤压模具的斜剖视图;图3为护风罩挤压模具的立体图;图4为多个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护风罩的罩体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护风罩的罩体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00、弹簧;110、缺口;1、下模座;11、方形环;2、压边圈;3、空腔;4、十字支撑架;5、上模座;6、扣合面;11、方形框;12、弧形面;121、第一倾斜面;122、第二倾斜面;123、第三倾斜面;124、第四倾斜面;125、倾斜弧形倒角面;13、通孔;14、下翻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护风罩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座5、下模座1和压边圈2,上模座5和下模座1配合形成模腔;下模座1和上模座5的扣合面6均具有弧度,下模座1的扣合面6和上模座5的扣合面6之间形成汽车护风罩的弧形面空腔3;压边圈2位于上模座5和下模座1之间,该压边圈2与下模座1配合形成汽车护风罩的方形框空腔,方形框空腔与弧形面空腔一体成型。本实施例的上模座5与下模座1配合形成模腔,利用上模座5、下模座1和压边圈2的配合制造汽车护风罩,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本实施例采用压边圈2与下模座1配合形成护风罩的方形框11空腔3,便于汽车护风罩的方形框11制作。下模座1上具有一圈向下表面凹陷的方形环11,该方形环11与压边圈2之间通过若干组顶推结构连接;压边圈2与上模座5固定连接,下模座1与顶推结构一并相对上模座5运动,直至顶推结构与压边圈2接触,此时上模座5与下模座1正好配合形成模腔。方形环11与压边圈2之间还设有多个限位柱,多个限位柱分别位于方形环11的四角处,限位柱用来限制上模座5与下模座1相对运动的最小间距;若干组顶推结构分成多组位于不同限位柱之间。多个限位柱分成四组,限位柱为弹簧,在上模座5和下模座1盖合时四组弹簧同时被压缩,在上模座5和下模座1分离时四组弹簧同时被复位;四组弹簧分别位于上模座5和下模座1扣合面6的四条边上;每组弹簧由若干弹簧并列分别而成,弹簧的底端与下模座1固定,弹簧的顶端与上模座5固定。弹簧的顶端设置缺口110,该缺口110的深度方向与弹簧的长度方向一致。缺口110的深度小于弹簧长度的1/2。上模座5和下模座1上均设有空腔3,空腔3的中心偏离上模或下模的中心,四组压缩弹簧位于空腔3的四周。靠近空腔3的相邻两个弹簧间距<远离空腔3的相邻两个弹簧间距。空腔3面积占整个上模表面面积的一半以上。空腔3内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十字支撑架4,十字架的中心与空腔3的中心重合。弹簧的底端固定在方形环11上,弹簧的顶端固定在压边圈2上。下模座1的扣合面6和上模座5的扣合面6结构相同。扣合面6由N块平面薄片拼接而成。N块平面薄片由多个倾斜片和两个对称的长条型斜片拼接而成,多个倾斜片分成两组位于长条型斜片的两端,每组的倾斜片依序拼接。本实施例的上模座5与下模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护风罩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压边圈,上模座和下模座配合形成模腔;/n所述下模座和上模座的扣合面均具有弧度,所述下模座的扣合面和上模座的扣合面之间形成汽车护风罩的弧形面空腔;/n所述压边圈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该压边圈与下模座配合形成汽车护风罩的方形框空腔,所述方形框空腔与弧形面空腔一体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护风罩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压边圈,上模座和下模座配合形成模腔;
所述下模座和上模座的扣合面均具有弧度,所述下模座的扣合面和上模座的扣合面之间形成汽车护风罩的弧形面空腔;
所述压边圈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该压边圈与下模座配合形成汽车护风罩的方形框空腔,所述方形框空腔与弧形面空腔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护风罩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具有一圈向下表面凹陷的方形环,该方形环与压边圈之间通过若干组顶推结构连接;
所述压边圈与上模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座与顶推结构一并相对上模座运动,直至顶推结构与压边圈接触,此时上模座与下模座正好配合形成模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护风罩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环与压边圈之间还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丹丹刘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骏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