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5346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漏区;位于所述漏区之上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外延层;位于所述外延层内的交替排列的栅沟槽和第二导电类型的体区;位于所述体区中的第一导电类型的源区;位于所述栅沟槽的上部的第一栅极;至少位于所述栅沟槽的下部的第二栅极;所述第一栅极、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外延层之间由绝缘介质层隔离;位于所述外延层内的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所述掺杂区围绕所述栅沟槽的下部且与所述漏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半导体功率器件中引入了电荷平衡结构,能够降低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特征导通电阻。

Semiconductor power device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功率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包括:n型半导体基底100,位于n型半导体基底100底部的n型漏区10,位于n型半导体基底100中交替排列的栅沟槽和p型体区16,位于p型体区16中的n型源区17,位于所述栅沟槽中的栅介质层12、第一栅极13、绝缘介质层14和第二栅极15,第一栅极13位于栅沟槽的上部并通过栅极电压来控制n型源区17与n型漂移区11之间的电流沟道的开启和关断。第二栅极15位于栅沟槽的下部且向上延伸至栅沟槽的上部,第二栅极15通过源极金属层19与n型源区17连接,第二栅极15通过源极电压在n型漂移区11内形成横向电场,起到提高耐压的作用。层间绝缘层18用于将源极金属层19与栅极金属层隔离,基于剖面的位置关系,栅极金属层在图1中未示出。特征导通电阻(Rsp)是评价半导体功率器件电流导通能力的重要指标,现有技术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可以通过提高n型漂移区的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导电类型的漏区;/n位于所述漏区之上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外延层;/n位于所述外延层内的交替排列的栅沟槽和第二导电类型的体区;/n位于所述体区中的第一导电类型的源区;/n位于所述栅沟槽的上部的第一栅极;/n至少位于所述栅沟槽的下部的第二栅极;/n所述第一栅极、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外延层之间由绝缘介质层隔离;/n位于所述外延层内的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所述掺杂区围绕所述栅沟槽的下部且与所述漏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电类型的漏区;
位于所述漏区之上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外延层;
位于所述外延层内的交替排列的栅沟槽和第二导电类型的体区;
位于所述体区中的第一导电类型的源区;
位于所述栅沟槽的上部的第一栅极;
至少位于所述栅沟槽的下部的第二栅极;
所述第一栅极、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外延层之间由绝缘介质层隔离;
位于所述外延层内的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所述掺杂区围绕所述栅沟槽的下部且与所述漏区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极从所述栅沟槽的下部向上延伸至所述栅沟槽的上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沟槽的上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栅沟槽的下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振东刘伟刘磊袁愿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