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27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体小型化、低噪音、提高了换热器的利用率、改善了制冷循环流路的稳定性的空气调节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具有贯流风扇、换热器和风通道,换热器以贯流风扇的旋转轴为中心并以规定的半径配置在贯流风扇的周围。(*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具有贯流风扇2、围绕贯流风扇2配置的换热器r以及风通道3。在换热器r的内部贯通有供 冷媒流过的配管4。换热器r被设计成多段弯折状,因而在垂直于贯流 风扇2的旋转轴的各个方向上,贯流风扇2与换热器r之间的间隙大小不同。此外,配管4配置成平行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在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垂直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的各个方向上,贯流风扇2与换热器r之间的间隙大小不同,因而虽然进行热交换的风在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 上的风速分布均匀(如图1所示),但是在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的风速分布不均匀(如图2所示),从而使换热器r的利用率降低。并且,反映到空气调节器主体上的噪声也大。此外,由于换热器r为多段弯折状,因此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体积也不得不制造得 较大。另外,当在换热器r的内部贯通的配管4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 平行配置时,制冷循环中的各流路被配置在风速分布不同的各处,流路平衡性受到风通道3的影响,需要花费时间对这种流路进行研究和改进,而且室内流路的稳定性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体小型化、低噪音、提高了换热 器的利用率、减少了为了使流路平衡性不受风通道影响而进行的换热 器的设计和最佳流路的开发工序、改善了制冷循环流路的稳定性的空 气调节器。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其具有贯流风扇、换热器和风通道,所述换热器以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为中心并以规定的半径配 置在所述贯流风扇的周围。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优选为,所述换热器由多个相同形状的 模块构成,所述多个模块被配置在以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为中心且 具有规定的半径的圆周上。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优选为,所述模块的垂直于所述贯流风 扇的旋转轴的截面形状为选自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扇形的任意一 种形状。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优选为,所述换热器由长方形的铝翅片 构成,所述换热器的长边配置成平行于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优选为,所述换热器是翅片管式换热器, 在所述换热器的内部贯通的配管与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成直角,并 且所述配管互相平行排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换热器以贯流风扇的旋转轴为中心,以规定的半径配置在贯 流风扇的周围,因此换热器与贯流风扇之间的间隙均匀,从而使与贯 流风扇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的风速分布均匀,提高了换热器的利用 率,并使空气调节器主体能够小型化;此外,通过使换热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在换热器的内部贯通的 配管与贯流风扇的旋转轴成直角,并且配管互相平行排列,能够使在 配管中的制冷循环的流路不受到风通道的影响,能够减少为了使流路 平衡性不受风通道影响而进行的换热器的设计和最佳流路的开发工 序,并能够改善制冷循环流路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中的贯流风扇和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中的贯流风扇和换热器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中的贯流风扇和 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中的贯流风扇和 换热器的侧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中的贯流风扇和换热器的侧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中的贯流风扇和 换热器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 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具有换热器1、贯流 风扇2和风通道3。换热器1以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为中心并以规定的 半径R配置在贯流风扇2的周围。g卩,换热器1呈以贯流风扇2的旋 转轴为中心、半径为R的部分圆筒状。换热器l由长方形的铝翅片构 成,该换热器1的长边平行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由于换热器1以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为中心并以规定的半径R配 置在贯流风扇2的周围,因此换热器1与贯流风扇2之间的间隙均匀, 从而使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的风速分布均匀,提高了 换热器的利用率,并能使空气调节器室内机机体实现小型化。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具有换热器1、贯流风扇 2和风通道3。换热器1以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为中心并以规定的半径 R配置在贯流风扇2的周围。换热器l由多个相同形状的模块6构成, 多个模块6被配置在以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为中心且具有规定的半径R 的圆周上。模块6的垂直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梯 形、正方形、长方形、扇形等。模块6由长方形的铝翅片构成,该模 块6的长边平行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由于换热器1以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为中心并以规定的半径R配 置在贯流风扇2的周围,因此换热器1与贯流风扇2之间的间隙均匀, 从而使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的风速分布均匀,提高了 换热器的利用率,并且使空气调节器主体能够小型化。并且,由于换 热器1由多个相同形状的被配置在以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为中心且具有规定的半径R的圆周上的模块6构成,因而换热器的制造和安装等变得更容易。如图6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具有换热器1、贯流风扇 2和风通道3。换热器1以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为中心并以规定的半径 R配置在贯流风扇2的周围。换热器1为翅片管式换热器,在换热器1 的内部贯通的配管4A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成直角,并且配管4A互 相平行排列。由于换热器1以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为中心并以规定的半径R配 置在贯流风扇2的周围,因此换热器1与贯流风扇2之间的间隙均匀, 从而使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的风速分布均匀,提高了 换热器的利用率,使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机体能够小型化。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换热器1为翅片管式换热器,在 换热器1的内部贯通的配管4A与贯流风扇2的旋转轴成直角,并且配 管互相平行排列,因此,在配管4A中的制冷循环的流路不会受到风通 道的影响,减少了为了防止流路平衡性受到风通道影响而进行的换热 器的设计和最佳流路的开发工序,改善了流路的稳定性。权利要求1. 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具有贯流风扇、换热器和风通道,所述换热器以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为中心并以规定的半径配置在所述贯流风扇的周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由多个相同形状的模块构成,所述多个模块被配置在以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为中心且具有规定的半径的圆周上。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块的垂直于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的截面形状为选自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扇形的任意一种形状。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由长方形的铝翅片构成,所述换热器的长边配置成平行于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是翅片管式换热器,在所述换热器的内部贯通的配管与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成直角,并且所述配管互相平行排列。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体小型化、低噪音、提高了换热器的利用率、改善了制冷循环流路的稳定性的空气调节器。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特征在于,具有贯流风扇、换热器和风通道,换热器以贯流风扇的旋转轴为中心并以规定的半径配置在贯流风扇的周围。文档编号F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贯流风扇、换热器和风通道,所述换热器以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为中心并以规定的半径配置在所述贯流风扇的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