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24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其室内机具有外壳,该外壳内部设置有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上流侧设置有多个西洛克风扇,每个西洛克风扇被吹出口面向热交换器的一侧的风扇外罩所包围,多个西洛克风扇之间的一处设置有可驱动西洛克风扇的马达,风扇外罩由与风扇相向的风扇外壳及引导送风至热交换器的风道部构成;其特征在于,风扇外罩的风道部的吹出口处设有导风叶片,该导风叶片引导吹出风至热交换器的左右两端的至少一端或者与西洛克风扇之间相向的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能充分发挥热交换器的功能,提高空调器循环系统的效率。(*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导风叶片的管道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管道式空调器如图4、图5所示,从吸风口8到吹出口9结构上依次包括马达10和风扇1、风管部62、热交换器4、吹出口9,其中,马达处于两个风扇的中间,而且结构非常紧凑,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距离也非常有限。各种管道式空调器为了力求使得两个风扇的吹出风口的出风能够兼顾整个热交换器,将热交换器也作成平板型,使得风扇在这种结构上达到的效率最高。而马达也采用功率较高的式样,使得出风量能够大一点和吹出风的距离能够远一点,以此来弥补热交换器的效率的降低。但是,这种措施所能提高的效率仍然有限。由于马达处于两个风扇的中间,且存在着送风口距离热交换器路程短的限制,因此,必定导致热交换器的左右两侧以及与中间马达正对的三处的热交换器的受风少,导致熟交换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有采用以下措施,例如a.采用一个细长型的横流风扇;b.马达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一侧;c.通过加长吹出口风管的左右两端的长度来导风等,以此来提高整个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但是以上措施也存在缺陷。例如,采取a措施时,横流风扇不能实现高风量,而管道式空调器中通风阻力较大,为了克服较大的通风阻力,必须增加送风通路,导致管道式空调器的占有空间变大;采取b措施的缺点在于,当采用功率高的马达时,由于风扇转速高,产生风扇左右的不平衡,风扇容易损坏,噪音变大;采取c措施时,由于送风路程短,导风难以到达左右两侧,其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完成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其室内机具有外壳,在该外壳内部设置有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上流侧设置有多个西洛克风扇,每个西洛克风扇被吹出口面向热交换器的一侧的风扇外罩所包围,多个西洛克风扇之间的一处设置有可驱动西洛克风扇的马达,风扇外罩由与风扇相向的风扇外壳及引导送风至热交换器的风道部构成;其特征在于,风扇外罩的风道部的吹出口处设有导风叶片。根据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由于具有上述构造,从风扇的吹出口吹出的风能够兼顾整个热交换器,因此能显著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而且没有以往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中,导风叶片引导吹出风至热交换器的左右两端的至少一端以及/或者引导至热交换器上的、与西洛克风扇之间相对应的方向。这样能够更好地将绝大部分吹出风引导至热交换器侧,能够兼顾整个热交换器,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效率。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中,每个风扇的风扇外罩的风道部的吹出口处至少设有两片导风叶片。导风叶片的送风上流侧端设置在风扇外罩的吹出口的开口横宽的侧面的内侧。进一步,导风叶片的送风上流侧端至少配置于风道内。这样能够更好地将绝大部分吹出风引导至热交换器侧,并且能够兼顾整个热交换器,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效率。在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中,导风叶片被连接导风叶片与风扇外罩的风道的吹出口的连接部件所固定。这样能够牢固地固定住导风叶片,使导风叶片更好地发挥引导送风、提高热交换起效率的作用,并且能减少空调器运转时的噪音以及振动。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一例管道式空调器的截面图。图2表示本技术一例风扇和导风叶片的立体图。图3表示本技术另一例风扇和导风叶片的立体图。图4表示现有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的截面图。图5表示现有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符号说明1.风扇;2.挡板;3.排水板;4.热交换器;5.外壳;6.风扇外罩;61.风扇外壳部分;62.风道部;7.导风叶片;8.吸风口;9.吹出口;10.马达;11.连接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管道式空调器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的构成为其室内机具有外壳5,设置在该外壳5内部的热交换器4,多个置于热交换器4的上流侧的西洛克风扇1,每个西洛克风扇1都被每个吹出口面向热交换器的一侧的风扇外罩6所包围,隔离板2隔离风扇和热交换器,多个西洛克风扇1之间的一处设置有可驱动西洛克风扇1的马达10(图1中未图示,参照图5),此外,风扇外罩6由与风扇相向的风扇外壳部分61及引导送风至热交换器的风道部62构成,风扇外罩6的风道部62的吹出口处设有导风叶片7,该导风叶片7引导吹出风至热交换器4的左右两端的至少一端或者是与西洛克风扇1之间相对应的方向。图1中箭头表示气流的方向。上述说明中,所谓“热交换器的左右两端”指的是,一般的长方体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谓“与西洛克风扇之间相对应的方向”指的是,与各个西洛克风扇之间的没有设置西洛克风扇的部分相对应的方向。本技术由于设置了导风叶片,能够使得送风均匀地吹到热交换器上,使热交换器能够均匀地受风,很好地解决了以往的热交换器的左、右、中侧不能受风的问题,能够良好地发挥热交换器的效率。本技术中,每个风扇的风扇外罩的风道部的吹出口处设置的导风叶片的个数可以按照具体实施方式而确定,通常来说,在每个风扇的风扇外罩的风道部的出口处至少设有两片导风叶片,例如,如图2所示。这样,能够充分地将风扇的送风均匀引导至热交换器上。本技术的导风叶片的送风上流端设置在风扇外罩的吹出口的开口宽的侧面的内侧,如图2所示。这样,由于导风叶片从送风上流侧至下流侧呈放射状,能够使得导风叶片外侧两端的风能够到达热交换器的左右两端,能够更好地发挥使送风均匀地到达热交换器的各个部分的效果,更好地发挥热交换器的效率。另外,本技术的导风叶片的送风上流侧端可配置于风道内,从而能够加长送风路程,解决由于送风路程短而不能有效地将两侧的风引导至热交换器两端的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叶片的引导送风的效果,进而能够更好地使热交换器的各部分均匀地受风,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导风叶片的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实用情况而决定,例如,如图3所示,可以用连接部件11固定。此时,导风叶片被连接导风叶片与风扇外罩的风道的吹出口的连接部件所固定。具体来说,导风叶片固定在风道部的吹出口上,导风叶片一端的上下端由钢片与风道部的吹出口焊接固定,由此良好地解决了由于送风引起的叶片的噪音振动问题。本技术从改善管道式空调器的送风回路着手,通过在风扇风道的吹出口设置导风叶片,使从风扇的吹出口吹出的风能够兼顾整个热交换器,从而显著提高了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很好地解决了以往技术中所存在的、热交换器的左右两侧及中间部位不能受风或者受风很少的缺陷。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可很好地适用于使用各种管道式空调器的各种场合中。权利要求1.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其室内机具有外壳,在该外壳内部设置有热交换器,在所述热交换器上流侧设置有多个西洛克风扇,每个西洛克风扇被吹出口面向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的风扇外罩所包围,所述多个西洛克风扇之间的一处设置有可驱动所述西洛克风扇的马达,所述风扇外罩由与风扇相向的风扇外壳及引导送风至热交换器的风道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外罩的风道部的吹出口处设有导风叶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引导吹出风至所述热交换器的左右两端的至少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引导吹出风至所述热交换器上的、与所述西洛克风扇之间相对应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其室内机具有外壳,在该外壳内部设置有热交换器,在所述热交换器上流侧设置有多个西洛克风扇,每个西洛克风扇被吹出口面向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的风扇外罩所包围,所述多个西洛克风扇之间的一处设置有可驱动所述西洛克风扇的马达,所述风扇外罩由与风扇相向的风扇外壳及引导送风至热交换器的风道部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外罩的风道部的吹出口处设有导风叶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介明张辛航陈翔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